导电聚吡咯膜技术应用于大鼠肺细胞原代培养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导电聚吡咯膜技术对大鼠肺Ⅱ型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比较导电聚吡咯膜组和常规培养组大鼠肺Ⅱ型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情况。结果:培养3~5d后两组OD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培养条件下的大鼠肺Ⅱ型细胞在体外生长时间约2~3d,导电聚吡咯膜可以将肺Ⅱ型细胞体外生长时间延长至5d。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护理在计划生育人工流产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对246例进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者均1次成功,未发生人流并发症。结论: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
目的探讨CAG不同证型与黏膜中SS及H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患者60例,脾胃虚弱证者30例,脾胃湿热证者30例,正常对照者30例,应用RIA法测定胃黏膜中SS含量,并进行SS水平比较。结
手术切除是肝脏原发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并发症多,受到很大限制.肝脏肿瘤介入物理消融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微波凝固治疗、经皮射频电凝治疗、激光凝固治疗
目的总结对异位妊娠的护理经验,探讨更加有效的护理方式,降低异位妊娠对怀孕妇女的致死率及创伤度。方法通过对收入本院的5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精心护理、观察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PPH手术治疗痔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中国常州易连牌PPH01专用器械对78例痔病患者作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环切术,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吻合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
【摘要】头颈肿瘤是常见高发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头颈肿瘤的主要手段,但肿瘤外科术后的创口感染一直是常见的并发症,并因此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死亡率。据报道其发生率在30%~80%不等。因此,控制术后创口感染,降低其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头颈肿瘤;外科手术;创口感染    1引起头颈肿瘤创口感染的原因  1.1术前因素  (l)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或糖尿病患者的术后创口感
纵览历代本草典藉,专题本草一直是重要类别,明代姚可成所辑的《食物本草》可谓是明代饮食疗法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最全面的饮食疗法专著,其广收博采,引经据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