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有机化学教学;多媒体;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0(B)—0037—01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特点。它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在农业院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几乎涉及所有的农科类各专业,包括生物、遗传、育种、植保、园艺、食品、畜牧、兽医、环保等,是学生今后专业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知识;而作为有机化学自身的发展和应用,又几乎包含了人类的整个生命与生活过程。所以对于农业院校的学生,学好有机化学,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有机化学内容繁多,理论抽象,实践性强。在传统教学中,一直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
  
   一 、直观反映有机化合物结构,清晰表达空间立体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学的一种非常重要和特殊的现象,它包括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两种情况。构造异构又包括碳架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和互变异构。比如,乙醇和二甲醚属于官能团异构,因为其构造的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化学性质;烯醇与酮式结构之间存在互变异构,致使有这样结构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丰富多彩。立体异构包括构象异构、构型异构和旋光异构。了解同分异构现象对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有机化合物结构又影响着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很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其自身特殊的结构决定的。但是传统教学中对结构的讲述主要是利用平面图形或者立体模型来讲述和表达的。用平面图形不能完整、直观地展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立体模型虽然直观,但它是静态的,又不能进行动态描述。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使用二维、三维动画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的模拟,使其一目了然,并且给学生建立立体化学的概念。
  
   二 、宏观模拟微观反应机理,全面展示化学反应历程
  
   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所经历的途径和过程,是有机化学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反应机理通常都有连续性、递变性和立体变化的特点,而且有机化合物数量繁多、结构繁杂,单纯记忆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记忆量大,而且很容易发生混淆,所以了解化学反应历程,对学生正确、全面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帮助。例如,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对于不同种类的卤代烃,它们发生取代反应的途径和方式就有所不同。叔卤代烃主要按照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进行,而伯卤代烃主要按照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进行。同时,这两种卤代烃在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同时,立体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叔卤代烃在反应过程中有碳正离子生成,碳原子杂化轨道从四面体的sp3转化为平面型sp2,使得亲核试剂也就是富电子基团可以从两个空间位阻很小的方向对其发起进攻,因此,对于一个本身含有手性碳的叔卤代烃来讲,产物就会有两种,一种是构型保持,另一种是构型转化。伯卤代烃与叔卤代烃不同,中心碳上只连有一个烃基,空间位阻比较小,所以富电子基团(亲核试剂)会选择从烃基这一面进攻中心碳,避开空间位阻比较大的卤原子。因此,对于一个本身含有手性碳的伯卤代烃来讲,产物的构型就会发生彻底的翻转。讲述这些知识时,如果单是凭黑板和粉笔,除了不能直观表达空间结构的转变外,而且学生不能从平面的书写和教师的口头描述中准确把握这个问题,即便是当时有所悟,也难以留下深刻记忆,最终还是因为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而将其遗忘。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用动态手段模拟反应机理,放大原子、放慢速度,以此来展示这一复杂的反应机理。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数学;多媒体技术;课堂   教学;演示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8(A)—0049—01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较好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知识及其推理过程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