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在高职语文教育中的实践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4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场所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由于形式的灵活多样,可以极大地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知识的转化能力。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起着巨大的作用,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讨第二课堂在高职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推广意义及开展策略。
   【关键词】第二课堂 人文素养 教学模式
  一、高职学生现状分析
  经历高考的艰辛磨砺,三年制高职学生掌握了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但应试教育的痕迹仍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语言应用能力欠缺。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因不善交流而出现的无话可说、词不达意的现象,究其根本在于缺乏口语表达的训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信心参加演讲、朗诵、辩论类的活动,这限制了他们才能的发挥,不利于未来就业。并且,学生没有进行过实用文体的系统学习,虽然中学阶段教材中编写了应用文体的篇目,但那时这部分知识所占比重有限未能展开练习。因此,学生在写作时依然存在写不全请假条的必要信息,写借据、收据不知将数字写成汉字大写,写合同协议漏洞百出,写论文格式混乱等错误。
  2.人文素养亟待提升。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它一般体现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意志、仪态等方面,是构成人的气质、风度和人格的内在因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存有人文知识缺失的现象:半数以上同学没有读过四大名著和外国名著,对历史知识知之甚少。我们常说,缺少深厚的思想内涵,犹如“工匠”难以成为“工程师”一样,因此,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将有利于他们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完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从对不少用人单位的调研反映看,职业院校毕业生,也包括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人交流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据此看来,高职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关键是“怎样做”才能解决各方面问题。
  二、第二课堂的内涵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它同样是以育人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人文素养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来展开的教学活动。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既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续,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包括学生的课外实验、社会实践、课外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等,这些活动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塑造是至关重要的。第二课堂较之第一课堂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比如:时间机动灵活、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参与者自觉主动,实践性较强。因此,第二课堂的开展应该是多层次、宽领域的。
  三、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发展目标;二是就业导向目标。这两个方面主要是解决培养对象“成人”的问题。“成人”需要通过德、智、体、美、劳全面而平衡的发展,以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能力。语文基础知识在中学阶段已经完成,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重点应该放在知识的运用上,从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高职语文教材量大,学时有限,完全依赖有限的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解决办法就是把有限的小课堂变成语文大课堂,把“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使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1)口语教学。语言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沟通交际,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职场人士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之一。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来看,语文口语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养的养成,以至于许多的高职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建立科学的课程目标,开设和口语相关的课程十分必要,例如:《谈话技巧》、《交际与礼仪指南》、《普通话口语教程》、《演讲与口才》等。当口语教学有充分的课时作为保障,以有声语言、口才技巧为基本教学内容,辅助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学会表达和倾听,并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思想上应重视情感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增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练习中更有自信。其次,学校应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校园活动,学生通过参加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答等口语大赛,拓展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达到有效的口语锻炼。第三,建议把校园广播站、闭路电视、电脑机房、语音室适当地向学生开放。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办“广播”和“电视”节目,把课堂搬上广播和屏幕,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活跃了校园文化。第四,为了创建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客座教授及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讲座,并鼓励学生踊跃听取,这样既能配合语文教学,又能增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
  (2)阅读与写作训练。通常说来,语文能力从课内所获得的仅占30%,而70%则来源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目前高职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同学轻视课外阅读,有的同学在课外阅读方面虽然下了很大工夫,却陷入了阅读误区。因此,要正确指导学生的首要前提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帮助其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笔者建议在高职院校成立读书协会,协会可由学校牵头,定期开展晨读活动、 “国际读书日”公益活动、图书书目展、名著座谈会等,以此来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学生掌握了写作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技能后,鼓励学生参加书法、征文大赛;积极向学校编辑部投稿;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环节,将教学课堂移至校外,移至所在企业,要求学生通过撰写实习日志、调查报告、实习总结、毕业论文,使语文教学与实际工作、社会生活相契合。
  2.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相补充。由于学时有限,高职语文教学中必修部分文学鉴赏内容相应受限,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学校可开设唐宋诗词鉴赏、中国现当代优秀小说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影视艺术欣赏、中外名著导读等涵盖各文学门类的选修课程,相信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高职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就要突出学科性原则,也就是要突出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活动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能够使学生改造、发展和完善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综上,第二课堂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反过来促进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与消化。因此,我们必须把第二课堂当做高职语文教学的一门正式课程,同课堂教学并行、相辅相成,不能认为它可有可无。同时,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做三者合一,在实践中让学生养成动脑、动口和动手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030006)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在铁路建设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所以对于现代铁路桥梁施工企业而言,我们必须强化铁路工程项目的管理,尤其是在铁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中,我们只有切实对施工方案的
夏天的夜晚,已是午夜時分,我却怎么也睡不着。  鼻息闻到一股清香,那样熟悉,若有若无,撩拨着我敏感的心弦——哦,是身下的凉席散发的香味吧。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妈妈的身影,她总是用一块散发着淡淡皂香的毛巾,利索而仔细地擦着席子……  月光透过窗户,摇曳着云影,轻轻地倾泻在席子上。我抬起一只手,触摸着凉席的边角,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空气仿佛也凝固了。记忆中,妈妈总是在傍晚,端着那只蓝色的水盆,轻轻地走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