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学课堂中践行“学教相长”的行动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5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为学而教,创新设计生物学课堂试验,促进交流互动,完善教学评价方案,将学生的学程和教师的引领融合在一起,实现学与教的双赢。
  【关键词】学教相长;教学;行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调整学与教的关系已成为教学行动的研究热点。教师比以往更加关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重视学情、并以此优化教学措施。正如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高效组织各种教学媒体、图文资料、实体素材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学力的全面提升。
  陶行知曾经说过,“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作为学科专任教师,充分体会陶先生关于学与教关系的深刻见解,才能将学生的学程和教师的引领融合在一起,实现“学教相长”。应用于生物学教学行动之中,教师需要革新教学理念,突破讲授主导学习的局限。放手让学生自主梳理各种生物学结构、流程和规律,通过生活问题启发学生合作研究,利用师生对话促进学生思维交流,借助反馈、反思来调整教师的教学风格。尤其是面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物学现象时,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采用互助提问、小组学习预案等多种教学策略,为学而教、促进学与教的双赢。
  一、“学教相长”,创新设计生物学课堂试验
  教学的本真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乐学、善学,方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而在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很多的实验制作,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常识和日常经验,教师不只是在课堂中教授实验理论,更加要让学生自主分析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动手实践,掌握测试要点。
  例如高中生物选修三课本中“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之所见,讨论米酒的酿制过程,分析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接着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设计酿制葡萄酒的步骤和观察指标,再比较教师提供的备选实验仪器,改良并设计出独特的酿酒、酿醋装置,进行课堂试验,最终总结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异同点。专题学习中,教师始终以实验操作促进知识解析,针对已有生活常识调整学习环节,创新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探究。
  二、交流互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教育是学习的一种外部条件,其成功与否在于是否有效地适合和利用内部条件。”教学就需要为学生主体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为课堂各环节提供教学助动,帮助学生搜索已有的经验储备,习得新的知识技能。而对于周围的生物特点,学生早已有直观独特的切身体验,只要能充分交流,就能反映生物原貌、深度剖析生理规律。生物学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合作的探究议项,成为了学与教互促的天然互动平台。
  生物学教师可以瞄准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围绕生活必备常识展开合作助学。就如“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一节中,教师完全可以退出一言堂的讲坛,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围绕“外源基因”导入特定生物以后的安全问题,由学习小组选择不同的视角,如生物学家、营养师、消费者、政府官员等等,展开公众事务的辩论。教师可以根据各组的论点、论据,适时提出食物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后续解析论题,将课堂研究向深度、广度引导。
  三、反馈调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育技术飞速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不断涌现,然而应用于一线教学行动的适契性问题往往被忽视。对于教学的行动研究者来说,首要问题是分析所处学校的特色、生源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等核心问题,准确定位、及时反馈、适度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实现专业素养的综合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教学,重点反映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情境引入、数据解析、问题提升、反馈总结、结论汇报等引导手段及时调整学生的自主学程。例如在高中生物选修三中的“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因为内容新、医学应用性强,教师可以观察班级学生的阅读进程,集中展示杂交过程和体内外制备的动态流程,用模块问题锚定,并调整课堂议题的焦点。分别提出问题,动植物细胞杂交的原理相同吗?区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细胞工程中的应用区别。提问:制备中两次筛选目的是什么?单克隆抗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启发学生,分析单克隆抗体突破传统制备技术的优
  点。最后,全班列表比较临床医疗的应用范畴,讨论癌症治疗中生物导弹的应用。
  四、学为中心,完善教学评价方案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有多方面组分,这进一步支持了学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在课改新课堂中,教学评价量表应充分反映学程,多方面、综合化地全面评价发展。根据学生在共同学习中的语言、数理分析等各种表现,多角度评价各学习小组的协调、对话、倾听、观察、汇总环节。设计方案时,抱有开放的课堂观察视角,兼顾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观点,深层次评价教学的得失。
  立足学生的角度看课堂,这和以往的评价方案大有区别,能真实反映教学效率,也能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客观依据。例如“生态工程”这一专题,教材涉及多种系统工程学原理,教师中可以提供贴近社会现实的生态体系素材,让学生学以致用,用适合的原理分析不同的生态系统,得出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案。及时分发课堂反馈评价表,汇总学生对于生态工程知识的多元化理解,分析继续探究的点拨要素,在工程实例和习题训练中不断完善,实现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受益。
  【参考文献】
  [1][美]Robert Mills Gagne,皮连生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各大教学课堂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自主学习、探究模式的引入则正好顺应了素质教育政策推广的潮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思品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思品;思品教学;素质教育;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换言之,学生自主融入到学习之中,并主动汲取教学
用鲜牛乳和酒花为原料,添加蔗糖,加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酵母混合发酵,生产出具有啤酒香味的低醇酸乳。通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酒花型酸奶的最佳配方及生产工艺为:麦芽
采用试管法研究了SP Sephadex C-25对乳源抗氧化肽的分离条件,确定SP Sephadex C-25色谱分离条件为:上样量3mg/mL IE;起始缓冲液:20mmol/L的醋酸缓冲液(pH4.0);NaCl浓度为1mol/L。
【摘 要】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找到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课后勤读,勤于练笔,读写互促,舒展语言的翼翅,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读写互促;课后勤读  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好教材教语文,找到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巧妙设计随文练笔,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促,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