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雪是羞怯的,试探性的,像极了酝酿已久的春事,要在一个阒静无人的春夜,或是春朝,才能尽情地打开通往春天的所有道路。初雪也是一样的,她可能不习惯人间,不习惯人们的大呼小叫。那让她觉得仿佛自己是初来乍到,不合时宜,是走错了路,误闯了人间。
但我知道,每年第一场雪都在等待一个特殊时刻降临人间,虽然我们大多数人漠视了这个时刻的意义,但那个时刻却是来自天国的洁白之神在大地上的第一次临幸,第一次对人间的布施。是真正的恩荫福泽,于万物应是心怀感激的。所以,初雪的降临当如俗世里繁华隆重的节日,在未到之际,就让人心怀向往,朝思暮想。她的标志性意义,不亚于一场生命的降临,诏告着一些事物的离去和一些事物的诞生。而新生的喜悦总是大于离去的失落。
在已逝散文家苇岸的生命随笔般的日记里,他这样说过,与其他开端相反,第一场雪大都是凌乱的,就像一群初进校园的乡下儿童。雪仿佛是不期而至的客人,大地对这些客人的进门,似乎感到一种意外的突然和无备的慌乱。没有收拾停当的大地,显然还不准备接纳它们。所以,尽管空中雪迹纷纷,地面依旧荡然无存。
苇岸对初雪的细腻观察让人心生敬意,这个捧着一颗诚心生活在大地上的人,用自己诗一般的语言,记录着大地上历历在目的事情。新桃甫绽,麦苗拔节,鸟营巢,蜂造窝,都让他激动不已。任何俗常微漠的物候节令,都让他看做神示的箴言,一一记录下来,他如同自然的史官、大地的保姆,整理呵护那些被常人忽略了的神的只言片语。也只有经他写出,我们才感到生命原来如此之美,他用瘦劲的笔让真实复归为真实,美好还原为美好。
初雪有别于隆冬腊月里的雪,那时的雪是肆无忌惮的,大片大片地宣泄着自己的情绪,非要泯灭天地的界限,让自己成为世间的主宰不可。而新雪则是粉末状的冰霰,仿佛天上有一面大筛子,神在天界不停地筛动着,只吝惜地撒下些细碎的粉末,而将更大更轻盈更美好的留下来,自己享用。新雪初下的声音如同春夜里雨打芭蕉的细密的雨脚,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如泣如诉,让每一个深夜难眠的人感动不已,心存暖意。那是天和地的倾心细语吧,带着犹疑不定,小心翼翼。是啊,这个世界的秩序还未确定,谁将是新的朝代的王?
常常是下了半天,一阵风就会将地面上的薄薄一层雪吹得一干二净。眼巴巴地期盼着一场大雪光顾的孩童,准备用一个洁白的雪人来迎接这个冬天,可是雪花的请柬还未拟就,那就邀请不到圣洁之神的降临。所以,这吝啬的施舍,怎能造就一个雪的童话,让孩子的心偎依取暖?
但是,初雪毕竟也是雪花啊,这一点谁又能否认呢?如已怀胎九月的母亲,什么也不能取代即将做妈妈的喜悦。
天地间秋叶落尽,并不等于只剩下一片空芜,而是为一个更为寥廓盛大的花事预留出空间,这个空旷的天地应由什么填充呢?这只能由冬天说了算。
从此,四季的时针已拨入下一个季节的轮回,大地万物褪去了繁华,只为迎接一个更为冰清玉洁的生命冠冕。能站在冬天里领受一场又一场冰雪冬霖的树木,应是生命的另一种繁盛的开放吧。
有僧问巴陵禅师,如何是提婆宗?巴陵说,银碗里盛雪。这幽邃的禅境让人深味。银碗里盛雪,如同白马入芦花,是佛之高境。是有中之无,无中之有,有无相忘。冬天就是一只银碗,只有素净,没有五彩的惑目、五音的盈耳,才能配得上这雪的洁白无瑕。以素净盛纳素净,才是最好的盛纳。
苏东坡词《江城子》曰: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东坡就如一片冰清玉洁的初雪,带着锋芒,带着温度,带着呼啸之声,降临北宋的天空。但他如何覆盖得住一片泥淖浊世的土地?所以,大宋天地没有一片他的容身之所,一再受贬,一再南迁,让他空余咨嗟。陶潜有菊可慰,东坡则只能以雪自娱了。雪虽可爱,却有人嫌弃,因为它太洁白。
初雪是覆盖不了什么,但它起码传递了一种讯息,迎接着一场更为庞大的雪的降临和覆盖吧。这样,看着初雪即将来临,也会让人感到这个冬天就不再寂寞而单调了。
[感悟]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把初雪看作圣洁希望的象征,以鲜活的文字把寒冷的冬天写得生机勃勃,充满暖意和人情味。在作者笔下,初雪犹如一位羞涩的少女,又如刚落地的婴儿,不太习惯人们的大呼小叫;初雪又是天和地的倾心细语,她是圣洁之神,“银碗里盛雪”就是其圣洁到极致的表现。美好形象的塑造得益于作者细腻的描绘和比喻、拟人、对比映衬、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展开联想与想象,思绪回到童年时代,回到初雪飘飞的日子,像作者那样怀着虔诚的心情对万物心存感激,你同样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城厢中心初级中学]
但我知道,每年第一场雪都在等待一个特殊时刻降临人间,虽然我们大多数人漠视了这个时刻的意义,但那个时刻却是来自天国的洁白之神在大地上的第一次临幸,第一次对人间的布施。是真正的恩荫福泽,于万物应是心怀感激的。所以,初雪的降临当如俗世里繁华隆重的节日,在未到之际,就让人心怀向往,朝思暮想。她的标志性意义,不亚于一场生命的降临,诏告着一些事物的离去和一些事物的诞生。而新生的喜悦总是大于离去的失落。
在已逝散文家苇岸的生命随笔般的日记里,他这样说过,与其他开端相反,第一场雪大都是凌乱的,就像一群初进校园的乡下儿童。雪仿佛是不期而至的客人,大地对这些客人的进门,似乎感到一种意外的突然和无备的慌乱。没有收拾停当的大地,显然还不准备接纳它们。所以,尽管空中雪迹纷纷,地面依旧荡然无存。
苇岸对初雪的细腻观察让人心生敬意,这个捧着一颗诚心生活在大地上的人,用自己诗一般的语言,记录着大地上历历在目的事情。新桃甫绽,麦苗拔节,鸟营巢,蜂造窝,都让他激动不已。任何俗常微漠的物候节令,都让他看做神示的箴言,一一记录下来,他如同自然的史官、大地的保姆,整理呵护那些被常人忽略了的神的只言片语。也只有经他写出,我们才感到生命原来如此之美,他用瘦劲的笔让真实复归为真实,美好还原为美好。
初雪有别于隆冬腊月里的雪,那时的雪是肆无忌惮的,大片大片地宣泄着自己的情绪,非要泯灭天地的界限,让自己成为世间的主宰不可。而新雪则是粉末状的冰霰,仿佛天上有一面大筛子,神在天界不停地筛动着,只吝惜地撒下些细碎的粉末,而将更大更轻盈更美好的留下来,自己享用。新雪初下的声音如同春夜里雨打芭蕉的细密的雨脚,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如泣如诉,让每一个深夜难眠的人感动不已,心存暖意。那是天和地的倾心细语吧,带着犹疑不定,小心翼翼。是啊,这个世界的秩序还未确定,谁将是新的朝代的王?
常常是下了半天,一阵风就会将地面上的薄薄一层雪吹得一干二净。眼巴巴地期盼着一场大雪光顾的孩童,准备用一个洁白的雪人来迎接这个冬天,可是雪花的请柬还未拟就,那就邀请不到圣洁之神的降临。所以,这吝啬的施舍,怎能造就一个雪的童话,让孩子的心偎依取暖?
但是,初雪毕竟也是雪花啊,这一点谁又能否认呢?如已怀胎九月的母亲,什么也不能取代即将做妈妈的喜悦。
天地间秋叶落尽,并不等于只剩下一片空芜,而是为一个更为寥廓盛大的花事预留出空间,这个空旷的天地应由什么填充呢?这只能由冬天说了算。
从此,四季的时针已拨入下一个季节的轮回,大地万物褪去了繁华,只为迎接一个更为冰清玉洁的生命冠冕。能站在冬天里领受一场又一场冰雪冬霖的树木,应是生命的另一种繁盛的开放吧。
有僧问巴陵禅师,如何是提婆宗?巴陵说,银碗里盛雪。这幽邃的禅境让人深味。银碗里盛雪,如同白马入芦花,是佛之高境。是有中之无,无中之有,有无相忘。冬天就是一只银碗,只有素净,没有五彩的惑目、五音的盈耳,才能配得上这雪的洁白无瑕。以素净盛纳素净,才是最好的盛纳。
苏东坡词《江城子》曰: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东坡就如一片冰清玉洁的初雪,带着锋芒,带着温度,带着呼啸之声,降临北宋的天空。但他如何覆盖得住一片泥淖浊世的土地?所以,大宋天地没有一片他的容身之所,一再受贬,一再南迁,让他空余咨嗟。陶潜有菊可慰,东坡则只能以雪自娱了。雪虽可爱,却有人嫌弃,因为它太洁白。
初雪是覆盖不了什么,但它起码传递了一种讯息,迎接着一场更为庞大的雪的降临和覆盖吧。这样,看着初雪即将来临,也会让人感到这个冬天就不再寂寞而单调了。
[感悟]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把初雪看作圣洁希望的象征,以鲜活的文字把寒冷的冬天写得生机勃勃,充满暖意和人情味。在作者笔下,初雪犹如一位羞涩的少女,又如刚落地的婴儿,不太习惯人们的大呼小叫;初雪又是天和地的倾心细语,她是圣洁之神,“银碗里盛雪”就是其圣洁到极致的表现。美好形象的塑造得益于作者细腻的描绘和比喻、拟人、对比映衬、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展开联想与想象,思绪回到童年时代,回到初雪飘飞的日子,像作者那样怀着虔诚的心情对万物心存感激,你同样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城厢中心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