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外一章)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980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次沉重艰难的抉择。
  这是一次内心深处的叩问。
  当前行的方向、命运遭遇困境,必定有一个转折,凝聚在历史长河的瞬间,承担使命性的会议。
  ——遵义会议。
  这个会议,让红军将士们心底升腾起激情的火焰,如星光点亮夜空,如红日喷薄东方。一个民族由此而获新生,这个民族的每一个人也由此而改变命运。
  遵义会议的万丈光芒,四渡赤水的奇兵天降,铸成“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的不朽丰碑。
  于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于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光辉思想从这里开始奠基;于是绘成了中国共产党史极富象征意义的转折坐标……

圣地延安


  延安,多么熟悉的名字,多么亲切的字眼,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万众瞩目的革命圣地。孕育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譜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从此,你的名字,载入光辉的史册,汇入历史的长河;
  从此,你的精神,与滔滔黄河生生相伴,留下亘古不变的红色记忆。每当提起你,心中就涌起一股暖流,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
  你是一面飘扬的旗帜,引领航向;
  你是一座璀璨的灯塔,照亮前程;
  你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巍然屹立;
  当日寇逞凶狂民族遭祸殃时,黑暗中没有路标。
  于是,巍巍宝塔山给你指方向,滔滔延河水哺育你成长。
  于是,你成了革命指挥所,传播革命理想;
  于是,你成了马列大课堂,培养青年成长。
  危亡之际显担当。一个个有志青年,怀揣抗日救国的抱负,告别爹娘离开家乡,朝着你寻找光明的方向。尽管前进路上枪林弹雨,尽管脚下的路布满荆棘,又怎能隔断追求自由的梦想?
  只为寻求救国的道路,只为实现青春的理想,在火热的熔炉里接受锻炼,在革命风暴里茁壮成长。
  延安,你让红色的种子发芽,成为养育革命的米粮川;陕北窑洞,燃起抗日的烽火,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伟大的共产党人在最艰苦的地方,扎根坚守十三年,汇聚成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演绎出气壮山河的恢宏画卷。
  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成为历史的转折。
其他文献
冬天的太阳像一颗慢慢融化的糖,静静地包裹着故乡的村庄。  小孩儿们在阳光里相互追赶;大人们在村口拉着家常;老人们靠着草垛回忆着往事,在太阳底下悄悄地眯起了眼。  我们坐在冬天的院子里聊天晒太阳,衣服和身体越来越暖和。祖父和祖母的身体都还很健康,他们的皱纹里荡漾着幸福的波纹。  父亲母亲和我在不同的异乡忙碌了一年,终于团聚在了一起。  那些艰难的日子都过去了,这是最幸福最偉大的时刻。  我们共同享受
期刊
驾车沿山路蜿蜒盘旋而上山巅,我不由惊悚这山的陡峭,惊喜这山的高度!  我坐在路旁的石头上小憩,夫人为我点燃一支香烟,我吧嗒吧嗒地抽着,目视环绕的山峰,以及这儿的山坳、房舍,心中油然想起父亲,他生前跟我讲述过,他曾在这地方教书育人,砍柴、烧火、煮饭,也與乡民一起转山,布网、捕猎……  当我向过路的人提起父亲的名字,他们都说记得起先生的模样:“高高的个儿,瘦瘦的身材,粗莽的朗朗的教书声,只可惜村校早没
期刊
冬 雪  一夜的铺陈,如白宣纸一样,适合于纵情抒怀。  我也是童心未泯的一个,喜欢踩在雪地上,听“嘎吱、嘎吱”的声响,快活得如饮甘露。  久违了欢畅滋润的心情,我自由释放天性,寻找快乐。我知道,这一串又一串脚印,不会留存太久,雪融之后,便无踪迹。  雪地上轻狂的舞步是短暂的,正如人生的好时光稍纵即逝,痛苦如影随形,我们只能把遇到的一切,都變为光和烈火。  我是人间惆怅客,转身离开的时候,把留恋落在
期刊
1  零下58度的冷极,有种从未见衰老的光芒。  那是一种跳动的白,当所有散射的光汇聚在一起,从北国的根河穿过,就流出最清澈透明的情意。爱之短暂,爱之永恒,從一只驯鹿的眼睛里清晰可见。  冷极白,以她的亮白之色,把敖鲁古雅的冷度与热情反复糅杂。封冻的事物积蓄已久,孕育出一个浓郁而纯粹的长冬。  苍鹰把翅膀上纯净的风提起,再轻轻放进呼吸。鄂温克人骑着驯鹿穿过林子,一直走到鹿角上也长出森林,一直走到奶
期刊
宁静是一只透明的瓶子,装进小风摇动草葉的声音,装进远远近近鸟啼的声音、落叶的声音。  我坐在山里的石头上,闭上眼睛——  这样一只宁静的瓶子,瓶子里装进了整个山林。  新鲜如初的世界,从我的瓶口流淌出了阳光的金子、泉水的银子。  一只流光溢彩的瓶子,能否带出山林?  捧着它走向远处,去救赎那些干旱中的嘴巴和灵魂,在那些陌生人的额头洒下水滴,为他们做一次生命的洗礼。
期刊
秋风的弦一拨,莲花辞四散飞扬,碎叶复活成枯叶蝶,蛰伏清霜。  一轴水墨画。浊影里的清远。枯笔的墨迹,印在波光里。  一支残破的箫。萧瑟,寂寞。  一支向上的箫。纤细,脆弱,或被风雨腰斩,剩下的一半身躯,依然遺世独立。  箫曲,最终唤来一场雪。把最后的绝唱,倾倒在洁白里。
期刊
树  称为朋友的树,我认为是坐着的。这适合沉默。  在平常的阳光里,一棵随随便便的树,也会口吐芬芳。这样的树,从来不会拒绝一个在树下寻找安静的人。  在黄昏的巢穴中,鸟也微闭眼睛,享受着一棵树的种种好。  我与树的最惬意的相处方式,就是躺在树下,什么也不想。  是啊,终究会有那么一天,我们都会躺在树底,然后,慢慢地变成另一棵树。听月光  月光需要倾诉。  我就是倾听月光的人。敞开心扉的月光,用她清
期刊
最先感知的是那棵树。  当一缕略带寒意的云絮从远方慢慢飘来,它便有第一片黄叶在风中暗自凋零,几乎不为人们所察觉。  隔着玻璃,你听不见叶蒂脱落的声音,听不见那种微妙的生命信息在自然界传递的过程或者某种轮回的脚步。但是,你理解了季节,理解了唐诗宋词中那些关于春花秋月以及早生华发的喟叹,在一个心绪迷离的黄昏。  于是,站在高层建筑的顶端,你不再留意那棵树,那片叶,不再留意风中嬗变的各种形态和程式。你就
期刊
一枚雪花  此刻,故乡很近,春天很近。  在繁华的屋檐下,漂泊半生。随着动车的一声长鸣,我再次成为逃离者,逃离城市广场那些用热血凝成的雕塑。  最初的逃离,并非叛逆。有翅膀,就向往着远方。有力量,就想征服蛮荒。  都市的盛夏,只想有一枚雪花印在脸上。雪花里,有母亲夜夜难眠的盼望,有父亲烟斗里的漫天星光。  此刻,我把脸紧贴着车窗,紧贴着刚飘下的一枚雪花。  母亲剪的窗花,就在眼前,闪着光。我能感觉
期刊
驻村工作队  必須吃住在村。视频点名,每天坚持打卡。  他们在村庄的鼾声里填表,设计村庄的规划蓝图。  他们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制订脱贫方案,为老张家死也不肯拆除重建发愁。他们在为老李家吃不上放心水焦心。一个个问题在脑海里不断叠加……  张三家的人居环境差了,得赶紧去督促整治。李四家两口子打架了,必须迅速赶去灭火。王二麻子家婆娘跑了,要马上去安抚开导。  小小的驻村工作队,就像一盒医治村庄顽疾的“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