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已受到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家和教育实际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介绍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极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指导意义给予充分肯定。
  关键词: 人本主义心理学 基本观点 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
  
  1.引言
  在外语教学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束定芳、庄智象,2001)。英语语言学家Marton曾说过,“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O’Malley,1990)。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英语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自主学习过程。在诸多外语学习理论中,我认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如何实施外语的自主学习有很好的教学指导意义。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创始人为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于教育领域中的学习研究和看法,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风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根本看法是认为学习应是从学习者本身的立场和意义出发,而不是以任何观察者的立场来描述学习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一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的生成(becoming)。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点是让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如何发展个人对世界意义的形成,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关系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施良方,1992)。因此,与众不同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强烈而久远的影响。
  3.应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创建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来讲,人的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胜任某项任务的身心条件,他既包括一个人的现实能力,也包括一个人的潜在能力。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品质,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进入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会随着学习的进展得到不断的增强。对教师而言,我们要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学生是自觉能动性的人。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和各种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教师往往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产生“居高临下”的态度,认为学生是一些被动地有待于喂以知识的学习者,就会用几乎是单向传递的方式,把需要学什么和应当怎么学的标准强加给学生,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容易看到学生的潜能和主动精神,有意或无意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科学地论证了人有学习语言的先天机制,对鼓舞和推动外语教学起了巨大的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五层需要,其中“尊重需要”已为许多教师所重视。教师的关心和期待,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模式之后,教师在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承担着更为重大的作用。根据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我们应营造出全英语的人文教学环境。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同时必须帮助他们具备理解他人的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互助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健康人格的必要条件。他指出,“教育的宗旨是帮助人们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自己。教师作为助学者,只有与学习者建立互信互尊的个人关系,才能起到助学作用”(Rogers,1969)。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教师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消极心理:惧怕、对抗、应付、依赖等,建立健康的自我观念,接纳自己、肯定自己,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切合实际制定英语学习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每个学生都明白的,但语言这东西不是轻易能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当向学生宣布英语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阶段要求,让学生胸中有数,共同奋斗,教师还应指出各个阶段的要求和侧重点,以及学生应采取的行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指点学习策略,让学生逐步做到主动学习。引导加信任,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也就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潜能在语言学习中的实际运用。
  学习一门新语言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特别是在非目的语情况下学习,缺乏实践环境,要真正学好英语,要花费不知多少倍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把英语学习的沉重负担变为乐趣,这是现代社会对教学法提出的最迫切的問题。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出发,要使课堂生机盎然,就得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以师生的全方位互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只有当教师充分认识自己的主导作用又充分看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才能引人入胜,别开生面。
  4.结语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可以说是在学习领域内发生的一个重大的中心转移。但正是其对学生自学、自我发展能力的信任,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而进行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更符合学习的真正意义和教学的真谛。学生在学校中并不是一块任意由学校加工的原木,他的自我意识的成长、潜能的发挥才是真正的学习和教学的意义所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把学习仅看作掌握知识的一种方式或工具,而是把学习理解为一个人的潜能自动地在同人类文化客体互动过程中的人生。可以说,在这个意义上学习已不再是教育领域中的学习,而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注重情感、尊重学生、捍卫生命尊严、反对灌输和加重学生负担,解除精神压力,自然博得世人的青睐。更因其合理的内核确实指向了崭新的未来教育的方向。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又能体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定将为中国英语教学改革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Marton,W.Method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Prentice Hall,1987.
  [2]O’Malley.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Rogers,Carl R.Freedom to Learn:A View of What Education Might Become.Columbus,Ohio:C.E.,Merrill Pub.Co.,1969.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际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它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是思维训练的沃土。《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学科特点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启迪、促进、深化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那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
传统的不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的讲授贯穿于整个课堂,这种单调沉闷的教学气氛,使得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环境中,学习缺乏主动性,思维没有创造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因此,革新陈腐的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所以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分析、实践中自觉地接受新知识
摘要:质量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施工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全体人员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施工中运用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确定质量控制重点,科学组织,强化施工方案,强化过程控制,确保每道工序质量,实现本工程质量的动态优化管理。树立上道工作为下道工作服务、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管理工作为现场工作服务的思想,用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确保分项工程质量
期刊
摘 要: 本文在多年的初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对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讲述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落实“六化”教学的具体实例,说明了“六化”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可持续发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等,从而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课堂 “六化”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材虽然大幅度地降低了对繁杂计算的要求,但计算仍占较大的比例。它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就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计算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的能力。有些概念的引入要通过计算来进行;解决问题时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如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甚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也无不与计算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而且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既然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实践并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  一、立足生活,提炼数学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