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米上云和月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届金冰镐终身成就奖授予了奥地利登山家Kurt Diemberger。简述Diemberger的登山成就便是:两座八千米首登。能首登两座八千米山峰的另一人是Diemberger的同胞及搭档Hermann Buhl。Buhl在首登布洛阿特后随即和Diemberger搭档攀登乔戈里萨峰,因雪檐塌陷遇难。因此Diemberger也成为在世的惟一一人。
  Diemberger1932年出生于奥地利Villach,年轻的时候除了在阿尔卑斯山上挖掘水晶之外,就是沉迷于山峰的攀登。
  50年代中期,位于意大利南蒂罗尔地区的国王峰(Koenigspitze)北壁顶端有一处巨大的冰塔,被称为奶油蛋卷(Schaumrolle),北壁直上翻越这段奶油状冰塔也是当时阿尔卑斯登山难题之一。此时离攀冰技术发明还有二十多年,陡峭的冰壁足以让顶尖高手束手无策,何况翻越带有95度、仰角的冰塔。1956年9月,Diemberger和同伴Hannes Unterweger及Herbert Knapp借助人工攀登完成这条路线。Diemberger也引起了同胞Hermann Buhl的关注。
  Hermann Buhl首登南迦帕巴特,冲顶是在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无氧solo方式。Buhl也产生了一个想法,无氧8000米山峰。
  1957年,一支由四人组成的奥地利远征队前往巴基斯坦,目标是首登布洛阿特。要知道,这是在50年代的喜马拉雅攀登年代,大兵团式围攻是8000米的标准攀登模式,氧气瓶,夏尔巴,动辄数十人上百人。希拉里在珠峰的成功也让人认为这样的方式顺理成章。Buhl的计划,四人,无夏尔巴,无氧气瓶,这样的想法远远超过了半个世纪前的认知水平。
  自力更生在大本营之前便开始,部分背夫罢工使得Buhl、Diemberger和队友 Fritz Wintersteller,Marcus Schmuck和剩余背夫一同把物资背到4900米的大本营。
  陡峭的西柱路线令人胆战,四人在5800米、6400米、6950米分别设立了C1-C3营地。1957年5月29日开始冲顶。7800米是一段困难的路段,当越过这段难点之后,Buhl和领队Schmuck已经没有体力继续前行,Diemberger和Wintersteller登至8030米的前峰,此时发现远处还有略高一些的主峰,通向主峰的山脊大概还得走一个小时,太晚了,没时间继续攀登,被迫下撤。
  15米,或许20米,远处的主峰大概比所登及的前峰就高这么一点,这意味着还得有第二次冲顶。巴基斯坦的联络官Qader Saeed劝阻道:“15米,那都不算啥。先生们,你们已经成功了!”6月9日,又一次冲顶,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四人全部登顶主峰。
  三年后,Diemberger加入一支以瑞士人为主的国际登山队出征尼泊尔的道拉吉里。
  道拉吉里曾是1950年法国的Herzog带领的远征队的攀登目标之一。在侦查中未能寻找到合适的攀登路线而转攻安纳普尔娜,从而完成人类首次8000米登顶。
  在这之后至少六支队伍尝试不同路线攀登道拉吉里,均未成功。1960年,一支以瑞士人为主,包括奥地利的Diemberger、德国人、美国人、波兰人在内的国际登山队开赴尼泊尔。
  C1到C4营地按部就班地扎好,5月4日是第一次冲顶,从7040米的C4营地背负沉重的背包出发,计划是在7500米处再扎一次营,然后冲顶。但是暴风雪卷起的冰晶和粉雪把顶峰彻底地隐藏起来。惟一的可能就是下撤。
  5月13日计划第二次冲顶,天气良好,无风,预示着成功在望。Diemberger和瑞士的Ernst Forrer,Albin Schelbert,德国的Peter Diener以及夏尔巴阿旺多吉和尼玛多吉,六人成功登顶。这是当时登顶人数最多的一次。
  Diemberger的兴趣逐渐转向了高山摄影,作为摄影师在1978年随队拍摄了Makalu攀登,同年还有珠峰攀登,1979年加舒布鲁姆II峰,此外有1981年珠峰东壁攀登尝试,1967年以阿式首登兴都库什的Tirich Mir IV峰(7338米)等。
  1986年的K2远征堪称惨烈。Diemberger和搭档,英国女登山家Julie Tullis在8月4日晚上7点登顶K2。下撤没多久,Julie因体力崩溃倒下,Diemberger不得不与她在8000米左右的露天下宿营。半夜里暴风雪越来越恐怖,160公里/小时的狂风卷着冰雪袭来。
  第二天Diemberger带着Julie撤到C4营地。6日晚,Julie因为虚弱的身体条件,缺水和高山脑水肿停止了呼吸。C4营地的帐篷里还有三名奥地利同胞和英国人Alan Rouse。缺食物缺气罐的条件下坚持到10日,雪停了,温度却更低了,风依旧不见减小。下撤是惟一的选择,英国人Alan的意志和体能崩溃了,尽管清醒着,却无法行动,只能留在帐篷里等死。两名奥地利人Alfred Imitzer和Hannes Wieser因为雪盲而滑坠身亡,最后一个下撤的波兰的女登山者Dobros?awa Miodowicz-Wolf再没消息。直到第二年被发现倚靠在岩壁上的尸体。奥地利的Wilhelm Bauer独自下撤到大本营,Diemberger只能留在C2等待波兰的登山者上前救援。此次事故后,Diemberger的数个手指和脚趾因冻伤被部分切除。
  最后用金冰镐奖委员会对Diemberger的评价结束本文:
  Diemberger是一位纯粹的登山者,他的发现和探险的力量来自他对山的热爱。作为一名登山者,一名作家,一名摄像师,他成功地把无法割舍的热情和与生俱来的诗人情怀相结合,与高山和热爱高山的人们沟通心灵。他的杰出成就,包括两座八千米山峰的首登和阿尔卑斯及世界各地不计其数的攀登,还有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努力,成为前行不止的典范。他在最高的山峰上所体现的探索的智慧,永伴一生。
其他文献
倔强的理想  你现在已经牺牲得太多,走得太远,你已无路可退。你双腿的疼痛已经无法忍受,但你还在踟蹰前行,每向上一英寸你的视线都越来越狭窄,你已看不清,感觉不到你的双脚。你的身体颤抖着,徒劳地想提高体温,你与这一切战斗着,思索着别人对你此刻的看法。虽然你的身体已经透支,但你的意识还在不断告诉自己“要保持敏锐,保持清醒”。数着脚步的同时,在期望接近顶点的同时你的意识也好似即将冬眠的青蛙一般,一点点的模
雨崩是外界的叫法,雨崩人则自称为“鲁崩”。你若是问一个雨崩人:“你是哪个村的?”答曰:“我是鲁崩哇(鲁崩村人)。”  雨崩村的地名含义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堆放着经函的地方”,一种是“绿松石堆积的地方”。雨崩人则说“雨崩”这个地名来源于村中一个头顶着一很高的锥形“帽子”的叫做“些里崩”的石柱。些里崩意为“经箧”。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卡瓦格博地区建立了胜乐的净土世界(坛城)。这片净土世界分为内宫和外宫,
最近视点  突然之间,“裸辞去旅行”就变成一个话题了。  跟“辞职去旅行”相比,裸辞这件事情显得更加义无反顾。每次看到这个词,眼前的画面都是偶像剧里的模式:一个刚从大学毕业一两年的人把一叠文件摔在桌上,对那个70后的未老先衰老总说:“老子来这里不是为了干这些鸡毛蒜皮事的,老子不干了!”第一季结束,请看第二季。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工资要不要结?社保怎么办?下一个工作在哪里?……考虑这些事情就不
刚刚结束的古典公路赛季,我们可以看到:新闻报环赛(Omloop Het Nieuwsblad)、根特-韦弗尔海姆赛(Gent – Wevelgem)、E3-哈雷尔贝克赛(E3 Prijs Vlaanderen – Harelbeke)、穿越法兰德斯赛(Dwars door Vlaanderen)、环法兰德斯赛(Ronde van Vlaanderen)、布拉班特之箭赛(De Brabantse P
在写我这篇总结文章的时候,2012全国汽车越野系列赛(China Cross-Country Rally,简称为CCR)收官之战—环塔拉力赛刚好结束了一个月,此时的北疆已经飘起了雪花,而彩云之南的东川,依旧繁花似锦,生机盎然。从春节刚过的漠河冰雪赛、到5月的东川泥石流、8月的巴丹吉林沙漠赛,再到环塔拉力赛,四站比赛也恰好经历了春夏秋冬,在这“四季”的轮转里,中国的分站式长距离越野拉力赛,似乎并没有
无论老少,户外这件小事永远都在迎来一茬茬春草般的突破。小小少年滑顺了双黑,年轻的岩友完成了中国人第一条V13线路,伤退的单板选手勇战户外摄影……只要有爱,没什么突破不可完成。  本刊编辑陈霞在贵州紫云格凸观摩国际攀岩节期间,在安顺市紫云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格凸河景区遇上了一位苗族阿妈,她告诉我们她家就住在景区旁边,从阿妈的服饰可以看出她是青苗族。在紫云县主要居住的是布依族和苗族,而苗族又细分为白苗、青
褐凤蝶的发现使我对这里的蝴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按海拔高度对高黎贡山的蝴蝶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在高黎贡山百花岭保护站,我先顺着山路向下,沿着一条沟谷采集标本。一路上,不时见到红缘斑粉蝶,奥古斑粉蝶、报喜斑粉蝶、红腋斑粉蝶等热带地区标志性的蝶种,虽然它们的族群密度不是很高。但这已经足够说明南北走向的大河谷使一些原本生活在热带的蝴蝶沿着它分布到了高黎贡山脚下。这些粉蝶科的蝴蝶与温带地区的同类相比,色
灾害事件: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玉树地震    震后六个月,历尽干辛万苦我们终于到达了玉树结古镇。刚一进城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黑沉沉的挺吓人。站在镇中心了,却见不到一处完整的建筑,更不要说楼房了。街道两旁,搭设着一顶顶印着“民政救灾”的蓝色帐篷,开设有餐馆,商店甚至旅馆,这里就是玉树最繁华的商业街了。在大片堆满瓦砾的空地上,遍布着各种大型建筑机械,建筑工人们正在雨中作业。不时有满载建筑材料
outdoor:你什么时候发现自己速登的天赋的?  Stangl:这是在90年代初期,那时候我们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攀登了一些6000米高度的山峰。我就一直问自己,为什么我们要假设这么多中间营地。因此必须背负很多的物资,比如帐篷、睡袋、炉具、食物等等,这让我觉得很沉,也很没意义。我于是决定尝试不设立中间营地直接冲顶的方式。1995年的时候,我用这种方式在秘鲁攀登了海拔6768米的Huascaran峰
2012年7月,风子户外一行从温州出发,经过中国的12个省份和欧亚腹地六国,用自驾、攀登的方式,完成“重走丝绸之路,攀登欧洲最高峰”之旅。在充满惊险和未知的路途中,那上上下下的76位乘客有着不同的故事和性格,无意中为他们枯燥危险的旅程增添了色彩和滋味。  本期链接:乘客请上车  本刊创意总监图丁和装备编辑陆阳正在为《装备》手册拍摄产品组图,为了保持平衡,陆阳必须在图丁按下快门时扶住脚凳,并不时地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