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强调艺术与工艺的结合,同时是对任课教师前瞻性教学理念的考验。在高等艺术院校历届学生中,通常都是专业和文化都比较好的学生才能进入此专业,他们中的大多数不知道染织专业毕业以后能做什么,没有目的性地在专业中学习,造成毕业以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明确和选择的滞后。部分学生在经过多年的社会打磨以后都选择放弃本专业,造成一定教学资源的浪费,个人的自信心也遭受打击。作为专业教师,有必要再一次对本专业的建设进行理性的思考。
[关 键 词] 染织专业;职业规划;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178-02
一、现状分析
(一)教授的设计理念陈旧,知识点单一
以往的教学内容侧重于传统花型在单一家用纺织品上的应用,例如,床单花型设计、枕套花型设计;教学目的侧重于家用纺织品花型和色彩的搭配能力培养,例如,枕头与床单两者花型定位设计过程中的美学。二者都是以培养学生平面二维造型设计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现在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纺织品设计师的要求了。
(二)学生的设计被禁锢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中
在上海、深圳国际家纺展中,企业展示产品的方式已经开始由过去的单体或组合套件的排列展示方式转变为由系列纹样应用于家居空间的展示方式。这种转变是由室内装饰行业的软装整合设计趋势所引起的,例如,随着家纺企业顺应市场新销售模式的升级,由过去的只卖一组床上用品改为销售的是空间的整合搭配,即不单单是床上用品使用纹样,在家具,甚至台灯布、装饰画等饰品中也延续了床上用品所使用的系列纹样,使传统家纺设计从二维平面造型设计模式转变为三维空间设计的应用。
(三)学生作为未来的设计师,设计意识薄弱
由于营销模式上的升级,要求纺织品设计师在设计纺织品纹样和造型之初,就能明确此次纺织品设计所要应用到的空间的整体展示设计。设计师应该以整体空间设计作为设计源点,去体验消费对象所感知到的整个空间搭配效果,进而引导消费对象的审美。换位思考的设计思维模式,应该及时在教学中得到体现,进行实践练习。
(四)课程设计作品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检验平台
脱离市场的检验,造成学生设计视野狭隘,渐渐失去设计作品的实际意义。
二、专业建设前景
(一)专业基础学习
对于染织二字,立刻会出现在脑海里的是这个专业以后的工作是印布、染布、织布等,也有许多学生不知道染织是做什么的。在高等艺术院校历届学生中,通常都是专业课和文化课都比较好的学生才能进入此专业,他们中的大多数不知道染织专业毕业以后能做什么,没有目的地在专业中学习,造成毕业以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明确和选择的滞后。学生在经过多年的社会打磨以后都选择了放弃本专业,造成一定教学资源的浪费,个人的自信心也遭受打击。只有少数人坚持下来,这部分人有一个特点就是都不会只做基础的染织工作,具备图案基础、纹样设计基础的功底,路会越走越宽,跨界到适当的行业,关键在于要坚持信念、不断拓宽眼界、不断寻求突破。一路走来遇到的辛酸,是放弃染织专业的人所不敢面对的。因为有了这批人的坚持不懈,染织专业才能一直坚挺,并且把设计视野提升到新的高度。
染织专业的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初级阶段的重点是什么?笔者认为首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何为染织,这个专业需要学习些什么,这个专业未来的职业方向如何。许多老教授是从图案专业出身,也有早期就在染织技术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在艺术与技术上共同支撑起这个专业。染织是个传统的学科,是个传统的行业,大学里染织专业教学或许会更偏重于艺术二字。落实到物,染织专业所针对的载体是布与软雕塑包括布的纱线、布的纹样、纹样的色彩、纹样的组织、纹样的布局、面料造型等。
面料产品一般可分为家用纺织品和服装,其中窗帘、成品帘、床品、地毯、抱枕等属于家用纺织品。涉及的课程会有纹样设计、色彩设计、面料造型设计和相关联的工艺技法学习。在以上基础课程中,纹样设计,从宏观来讲即图案设计,而应用于面料这一载体,故称纹样设计。传统的纹样设计基本离不开花卉纹样这一经久不衰的主题,当然,图案产生的初衷是为了记录事件,所以另一个传统主题便是叙事性纹样。手绘技能是基础课程中的重点,有花卉写生、花卉白描、色彩写生等几个基础学习部分组成。纹样设计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成功的尝试,突破传统主题性单一的限制,通过学生主观的造景、造情、造境,把美的实物,即便它们不属于同一个维度,通过自定的主题,用统一的表现形式整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纹样组合形式。现在的学生视野更加宽阔,接收的信息面更加广泛,他们一直在寻找突破的路径,这种进步提醒教师更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知识的广度,在创新的初级阶段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走适合每个人自己发展的路,更应该时刻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正确引导他们。
纹样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色彩设计。色彩是一门似乎很玄的学科,笔者也参加流行色协会承办的课程,很多时候会很迷茫,面对色彩的组合时同样也会不知所措。现在的学生理解色彩组合的方式更多是依靠感觉,依赖于知觉和情感的好坏来表现配色。色彩审美的提升是不可能在短时间的色彩教学中就能完成的,这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努力培养的。而色彩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色彩搭配的轨迹,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色彩感觉其实是有轨迹可寻的,让他们运用色彩时更加大胆自信。色彩其实是一本故事书,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色彩书籍给学生阅读,了解色彩元素发生的背景,这更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色彩,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色彩,形成良性循环。色彩教学不能是灌输型的教育方式,在学习色彩构成一般规律的同时,应该对色彩搭配进行适当地赏析,反过来也能作用于色彩构成的学习,国际主义时期的平面设计就是很好的鉴赏对象。进而是色彩的应用,学生各有不同的兴趣点,落到实处无非是某一种产品领域或三维空间领域,是每个学生为自己设定的未来职业范圍。教师在此时如能做出关键性的引导,会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定位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笔者个人的工作实践中,常常会和其他设计师讨论一个问题,未来如果有适当的学习机会,会选择学习什么内容?十有八九会回答想去学习色彩搭配。可想而知色彩对设计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个技能。 接下来的两大块基础教学板块是面料知识的学习和工艺技法的学习。其中面料品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通过面料的组织形式作出相应品类的正确判断,进而分析不同面料使用时的实用性。
工艺技法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去了解面料的成型过程,可分为机织、印染、编制、刺绣、CAD等相关课程,其中织造的相关知识是重中之重,这是一门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核心知识点,是艺术与工艺相结合的关键。
至此,染织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告一个段落,学生此时也应该能明白染织专业学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些,学好之后能做什么。后一阶段的学习,可以从就业与职业方向的考虑来反推染织专业学好之后能做什么这一问题。
(二)专业发展方向
学习布料的知识,为的是去使用布料,布艺是产品,这一产品的使用基本都离不开两个领域,一个是衣着,另一个是室内空间,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职业选择,同样离不开空间整合的概念。当下流行的一个词,软装,分为家用空间的软装饰设计和商业空间的软装饰设计。软装作为概念性的词被提出,其中涵盖了不同种类的产品,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布艺在软装中可称为软材料装饰品,染织专业在软装中的使用范围包括:窗帘、成品帘、抱枕、床品、地毯、墙纸、软雕塑艺术品等几个类别。市场上针对染织专业的设计的每一个产品类别,每一个产业链环节都有相对应的独立品牌和工厂。前面说过软装是一个做整合的过程,染织专业相应的产品类别表现在软装中同样需要整合性的表达,这其中就可以反推出纹样设计、色彩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课题。软装的学习是这个思路,软装相对于硬装而产生,硬装伴随着建筑装饰风格而来,建筑装饰风格起源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必须从源头学起,重新把世界美术史的知识整合,对家具的知识、色彩的知识、装饰品的风格、灯饰风格、花艺、面料软饰品和服饰风格进行横向基础调研,调研的路径可以是多元化的,通过编年史的史料、纪传体的史料和影像资料等。这将是一次强有力的调研,使学生视角不会再停留在染织专业,开始进行跨界学习,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有纵向比较的能力和混搭组合的能力。通过追溯源头,去除主观感觉性的审美方式是做软装行业的前期准备工作,待真正进入这一行业之后,就会有明确的認知。
染织专业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教育学科,也有了新的学科命名:产品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设计行业分工合作的多元化,设计行业跨界常态化,对染织设计学生的知识面要求更加广泛。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需要重新进行理性分析。未来的专业建设,应该以多元化的学科知识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参考文献:
[1]陶孟和.北平生活费之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孙凌.中国家用纺织品市场分析[J].纺织信息周刊,2004(21).
[关 键 词] 染织专业;职业规划;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178-02
一、现状分析
(一)教授的设计理念陈旧,知识点单一
以往的教学内容侧重于传统花型在单一家用纺织品上的应用,例如,床单花型设计、枕套花型设计;教学目的侧重于家用纺织品花型和色彩的搭配能力培养,例如,枕头与床单两者花型定位设计过程中的美学。二者都是以培养学生平面二维造型设计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现在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纺织品设计师的要求了。
(二)学生的设计被禁锢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中
在上海、深圳国际家纺展中,企业展示产品的方式已经开始由过去的单体或组合套件的排列展示方式转变为由系列纹样应用于家居空间的展示方式。这种转变是由室内装饰行业的软装整合设计趋势所引起的,例如,随着家纺企业顺应市场新销售模式的升级,由过去的只卖一组床上用品改为销售的是空间的整合搭配,即不单单是床上用品使用纹样,在家具,甚至台灯布、装饰画等饰品中也延续了床上用品所使用的系列纹样,使传统家纺设计从二维平面造型设计模式转变为三维空间设计的应用。
(三)学生作为未来的设计师,设计意识薄弱
由于营销模式上的升级,要求纺织品设计师在设计纺织品纹样和造型之初,就能明确此次纺织品设计所要应用到的空间的整体展示设计。设计师应该以整体空间设计作为设计源点,去体验消费对象所感知到的整个空间搭配效果,进而引导消费对象的审美。换位思考的设计思维模式,应该及时在教学中得到体现,进行实践练习。
(四)课程设计作品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检验平台
脱离市场的检验,造成学生设计视野狭隘,渐渐失去设计作品的实际意义。
二、专业建设前景
(一)专业基础学习
对于染织二字,立刻会出现在脑海里的是这个专业以后的工作是印布、染布、织布等,也有许多学生不知道染织是做什么的。在高等艺术院校历届学生中,通常都是专业课和文化课都比较好的学生才能进入此专业,他们中的大多数不知道染织专业毕业以后能做什么,没有目的地在专业中学习,造成毕业以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明确和选择的滞后。学生在经过多年的社会打磨以后都选择了放弃本专业,造成一定教学资源的浪费,个人的自信心也遭受打击。只有少数人坚持下来,这部分人有一个特点就是都不会只做基础的染织工作,具备图案基础、纹样设计基础的功底,路会越走越宽,跨界到适当的行业,关键在于要坚持信念、不断拓宽眼界、不断寻求突破。一路走来遇到的辛酸,是放弃染织专业的人所不敢面对的。因为有了这批人的坚持不懈,染织专业才能一直坚挺,并且把设计视野提升到新的高度。
染织专业的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初级阶段的重点是什么?笔者认为首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何为染织,这个专业需要学习些什么,这个专业未来的职业方向如何。许多老教授是从图案专业出身,也有早期就在染织技术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在艺术与技术上共同支撑起这个专业。染织是个传统的学科,是个传统的行业,大学里染织专业教学或许会更偏重于艺术二字。落实到物,染织专业所针对的载体是布与软雕塑包括布的纱线、布的纹样、纹样的色彩、纹样的组织、纹样的布局、面料造型等。
面料产品一般可分为家用纺织品和服装,其中窗帘、成品帘、床品、地毯、抱枕等属于家用纺织品。涉及的课程会有纹样设计、色彩设计、面料造型设计和相关联的工艺技法学习。在以上基础课程中,纹样设计,从宏观来讲即图案设计,而应用于面料这一载体,故称纹样设计。传统的纹样设计基本离不开花卉纹样这一经久不衰的主题,当然,图案产生的初衷是为了记录事件,所以另一个传统主题便是叙事性纹样。手绘技能是基础课程中的重点,有花卉写生、花卉白描、色彩写生等几个基础学习部分组成。纹样设计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成功的尝试,突破传统主题性单一的限制,通过学生主观的造景、造情、造境,把美的实物,即便它们不属于同一个维度,通过自定的主题,用统一的表现形式整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纹样组合形式。现在的学生视野更加宽阔,接收的信息面更加广泛,他们一直在寻找突破的路径,这种进步提醒教师更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知识的广度,在创新的初级阶段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走适合每个人自己发展的路,更应该时刻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正确引导他们。
纹样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色彩设计。色彩是一门似乎很玄的学科,笔者也参加流行色协会承办的课程,很多时候会很迷茫,面对色彩的组合时同样也会不知所措。现在的学生理解色彩组合的方式更多是依靠感觉,依赖于知觉和情感的好坏来表现配色。色彩审美的提升是不可能在短时间的色彩教学中就能完成的,这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努力培养的。而色彩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色彩搭配的轨迹,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色彩感觉其实是有轨迹可寻的,让他们运用色彩时更加大胆自信。色彩其实是一本故事书,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色彩书籍给学生阅读,了解色彩元素发生的背景,这更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色彩,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色彩,形成良性循环。色彩教学不能是灌输型的教育方式,在学习色彩构成一般规律的同时,应该对色彩搭配进行适当地赏析,反过来也能作用于色彩构成的学习,国际主义时期的平面设计就是很好的鉴赏对象。进而是色彩的应用,学生各有不同的兴趣点,落到实处无非是某一种产品领域或三维空间领域,是每个学生为自己设定的未来职业范圍。教师在此时如能做出关键性的引导,会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定位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笔者个人的工作实践中,常常会和其他设计师讨论一个问题,未来如果有适当的学习机会,会选择学习什么内容?十有八九会回答想去学习色彩搭配。可想而知色彩对设计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个技能。 接下来的两大块基础教学板块是面料知识的学习和工艺技法的学习。其中面料品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通过面料的组织形式作出相应品类的正确判断,进而分析不同面料使用时的实用性。
工艺技法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去了解面料的成型过程,可分为机织、印染、编制、刺绣、CAD等相关课程,其中织造的相关知识是重中之重,这是一门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核心知识点,是艺术与工艺相结合的关键。
至此,染织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告一个段落,学生此时也应该能明白染织专业学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些,学好之后能做什么。后一阶段的学习,可以从就业与职业方向的考虑来反推染织专业学好之后能做什么这一问题。
(二)专业发展方向
学习布料的知识,为的是去使用布料,布艺是产品,这一产品的使用基本都离不开两个领域,一个是衣着,另一个是室内空间,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职业选择,同样离不开空间整合的概念。当下流行的一个词,软装,分为家用空间的软装饰设计和商业空间的软装饰设计。软装作为概念性的词被提出,其中涵盖了不同种类的产品,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布艺在软装中可称为软材料装饰品,染织专业在软装中的使用范围包括:窗帘、成品帘、抱枕、床品、地毯、墙纸、软雕塑艺术品等几个类别。市场上针对染织专业的设计的每一个产品类别,每一个产业链环节都有相对应的独立品牌和工厂。前面说过软装是一个做整合的过程,染织专业相应的产品类别表现在软装中同样需要整合性的表达,这其中就可以反推出纹样设计、色彩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课题。软装的学习是这个思路,软装相对于硬装而产生,硬装伴随着建筑装饰风格而来,建筑装饰风格起源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必须从源头学起,重新把世界美术史的知识整合,对家具的知识、色彩的知识、装饰品的风格、灯饰风格、花艺、面料软饰品和服饰风格进行横向基础调研,调研的路径可以是多元化的,通过编年史的史料、纪传体的史料和影像资料等。这将是一次强有力的调研,使学生视角不会再停留在染织专业,开始进行跨界学习,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有纵向比较的能力和混搭组合的能力。通过追溯源头,去除主观感觉性的审美方式是做软装行业的前期准备工作,待真正进入这一行业之后,就会有明确的認知。
染织专业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教育学科,也有了新的学科命名:产品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设计行业分工合作的多元化,设计行业跨界常态化,对染织设计学生的知识面要求更加广泛。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需要重新进行理性分析。未来的专业建设,应该以多元化的学科知识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参考文献:
[1]陶孟和.北平生活费之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孙凌.中国家用纺织品市场分析[J].纺织信息周刊,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