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教学中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448681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是当代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高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以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人格理论为指导,从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个体层面的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三方面,对课程教学中大学生积极塑造进行探讨,以期给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带来有益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 积极人格 课程教学 塑造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报告对高等教育工作明确提出了更高的新目标。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人格理论,为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大学生,不仅指明了方向,而且也提供具体理论指导。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人格,是实现人的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
  目前,大学生积极人格教育培养,虽然得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有效培养就一直处在摸索探究中。本文以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人格的理论为指导,从“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个体层面的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组织系统”三方面,在大学生积极人格重构关键时期,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的途径,以期能够为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秉承课程积极教育理念,在积极情绪体验中塑造积极人格
  加强积极情绪体验是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的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知识传授、技能培训,更要关注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情绪体验,传递积极力量,激发其内在解决问题的潜力,促進积极人格形成。因此,教师要秉承积极的课程教学理念,用欣赏、开放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用接纳、鼓励、肯定、宽容和理解等积极教育方式,营造尊重、平等、博爱、自信的良好学习气氛。对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要给予积极的解读,多使用鼓励、赞赏等积极词汇,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大学生思维活跃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验到学习过程带来的心智成长的快乐,增加大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观幸福感,使大学生在课程学习构建的积极情绪中,智慧、卓越、勇气和节制等美德得以陶冶。
  二.课程教学注重大学生六种美德代表的24种人格力量成长,在积极特质发掘中塑造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内心深处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股抗争的力量,这两股力量谁起主导作用,关键在于个体的身体在给哪一股力量源源不断输送新能量。积极力量不会自然增长,消极力量也不会自动消亡。因此,只有大学生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有效培养,消极力量得到抑制和消除,大学生积极人格才能形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大学生六大美德“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与卓越”代表的24种人格力量的累积和增长,要重视课程教学的常规纪律和学习要求,如上课积极思考,独立、按时、高质量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等常规日常教学活动,还要善于从各种教学活动中发现大学生的积极特质,并以赞赏、肯定、鼓励等积极方式,帮助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力量地聚集、增加。引导学生不断发掘自身的各种优秀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克服各种消极心理,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并内化为一种态度,形成积极的心态,从而促进大学生积极人格发展和成长。
  三.组织课外学习活动,在群体实践活动中培育塑造积极人格
  在积极人格的形成,离不开外部环境群体实践活动。在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人格发掘形成的积极人格力量,只有通过群体实践活动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并形成生活习惯,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和学生具体情况,及时地组织有效的课外学习活动,为大学生积极人格形成提供一个个实践机会。课外开展群体学习活动的形式可以多钟多样,比如开展课程主题学习讨论,或课程学习项目,或课程设计实习等等,这种开放式群体学习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好奇心、好学、洞察力、勇气、耐心等积极特性体验得到加强,还能锻炼大学生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交沟通能力,以及适用环境能力等社会能力,帮助大学生仁慈和正义等美德促进和发展。
  总之,课程教学中积极人格培养,不能脱离课程教学内容,也不能将课程教学变成人格教育主题,喧宾夺主,而是在课程教学内容加以渗透。教师要根据课程实际教学内容与大学生人格培养培养需求,恰到好处加以融合,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点同时,其外显和内在潜在的积极特质得到培育和发展,消极特质得到削弱或消除。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渗透、融合多下功夫。
  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仅从教师的角度,从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个体层面的积极人格特质及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三个方面,探讨课程教学中大学积极人格的塑造,期待能对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中能起到借鉴作用。
  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编号:2015TP1017)。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措施  0.前言  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决定着公路使用功能和寿命的延长,保护公路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搞好公路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行业部门面前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养护管理必须“以养好路面为基础、全面加强养护工作”的管理方针,坚持“机械化养护为主,防止中断交通”的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内容摘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学习中,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可以而且应该是多元化的。要想要学生实现这种理解的多元化,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在质疑中更多的涉猎中华五千年博大精神的文化。本文中,笔者将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几篇文章为例子,具体阐释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关键词:语文学习 培养 质疑精神  同一种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形式的表达;不同的意思,也可以用
一、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1.对辅导员的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院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
能力培养是各教学的重要目标,期中,高中物理教学更应该是把能力培养提到第一位.rn为此,教学内容要致力于这一中心目标.rn1.划分能力培养阶段及目标rn根据目前高中物理教学课
内容摘要: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英语文学教学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加强英语文学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加快英语文学专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因此,英语文学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英语文学 教学 人文素质 素质教育  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众多领域都发生了極大的变革,教育亦是如此。在开展现代教育活动
内容摘要:本文以思辨能力为理论基础,论述了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和思辨缺席的原因,探讨切实可行的写作思辨的策略,以期更加全面地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辨能力 大学英语 英语写作  一.思辨能力  思辨文化的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他们对西方人的思辨能力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也体现出思辨,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桥梁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就桥梁单板受力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等方面作了浅析。  【关键词】桥梁;单板受力;原因;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桥梁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就桥梁单板受力原因及预防措施等方面作以下浅析。  1.分析桥梁单板受力的一般规律  (1)由于重车车速慢,很少占用超车道,使行车道部分的开裂频率远大于超车道部分。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细胞,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发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背诵优秀诗文选不少于150篇(含课文)”,“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那么,中职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何做好积累呢?  关键词:古诗 积累 策略  一.囫囵吞枣法。《论语》中有一段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重视例子的启发作用,他希望教师举一例后学生就能够“反三”,如果举一例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