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多媒体如何优化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过程及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目前任课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多媒体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本文结合笔者的政治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优势 教师角色 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102-02
政治课理论性很强,很多知识点不易讲解,很多学生认为,政治课内容难理解、枯燥无味。如果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单靠传统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对知识掌握不好,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故把多媒体技术与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的运用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能把文字、图片、动画、音乐、影像等基本素材综合在一起,图文并茂,生动逼真,能全方位地把知识直观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由过去上课教师单纯讲要点,学生记、背要点,变为通过文字的、图片的、音像资料的引用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客观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多媒体融入政治课堂,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教学课堂,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新课改下多媒体教学中政治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新课改下,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应在传授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要在适应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程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思维训练,认识学科本质,掌握学习方法;要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首先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大提高,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大量的搜集资料和制作工作,要求集体协作共同完成备课工作,必须会操作电脑,至少要熟练掌握WindowsXP操作系统和一些软件,能制作或借鉴他人的课件上课。要在教学手段上出新出异,增强趣味性,避免枯燥无味和照本宣科,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中处理好求异与求同,发散与集中,形象与抽象的辩证关系。使其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使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去。
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教学中要让学生不守旧于框框,不拘泥于形式,要有独到创见、变换的思维、更新的方法,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别出心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不同见解非常重要。作为教师,要能够包容学生的各种观点,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当然,创造性思维也离不开求同。创新过程离不开对普遍规律的共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对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纷繁的现象和诸多事物中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归纳和概括一般规律。由衷地感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政治教师应成为开放和谐课堂氛围的创造者,受益的也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师生双向交流,双方共同受益。
三、多媒体政治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注重多样性,多媒体教学与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新旧方法相结合,收到教与学的双效果。多媒体教学还应该结合其他的教学形式,如研究式、小组协作式、讨论式、和蔼合作式、综合运用式等。
2.注重实践性,多媒体教学与学生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要与学生的备、学、问、复相结合。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要主动提问、独立思考,把精力集中到课堂的问题上来,做到举一反三。课后的复习,也是学生把握课本知识,提高认知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3.注重启发性,多媒体教学与教师相结合。
在新的教学形式面前,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树立平等、民主的教学观,尊重、信任学生;合理地选用具有时代性与思想性的多媒体材料,让学生充分思考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给予一定的肯定,支持和引导学生发表各种不同的的观点。这对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注重开放性,多媒体教学与德育、人文教育相结合。
课堂教学除了要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外,还要渗透相关的思想觉悟教育,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达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达到感情共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在多媒体材料的选用上,要适当引用德育例子,使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置身于其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1.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件,创造热烈感人的情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传统的政治教学,大都是靠文字和语言阐述。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吸引力不够,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被动接受教师信息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样学生会对政治课中的一些概念、理论、哲学观点产生模糊不清的感觉,从而制约了学生对政治的形象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方便了教师在课前精心制作课件,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地把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感官上得到满足,并在生动感人的情景中接受知识。例如,在学习《政治经济常识》,讲授“国家宏观调控”时,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气势雄伟的三峡大坝,任务艰巨的三峡移民工程,绵延千里的青藏铁路,声势浩大的西部大开发,任重而道远的保护母亲河活动等。
2.在备课与讲课过程中,有意识地留下空白,为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
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信息,以使学生拥有基础知识来填补内容的不完整之处;把握好空白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通常重点和难点不宜作为空白处理;学生填补空白地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进行合理推断,预测和联想并即时地帮助他们做出合理选择,使学生在填补空白过程中,少走弯路;将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即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他人的填补活动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修正自己的不足。
3.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兼备、静动结合、图文并茂等诸多优点,可把抽象变为具体把隐形化为显形,拓宽教学时空难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有效的解决教师语言难以讲清、讲透的重点和难点。如在讲到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时,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理解得不够透彻,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设计一组动画:一个壮汉用力的拉住牛的尾巴,牛丝毫不动,而一个小孩用一条绳子拴住牛的鼻子,一拉牛就跟着走,妙趣横生的动画效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而且还使他们在欢愉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这样学生在理解“牵牛要牵鼻子”、“擒贼先擒王”哲学的寓意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在诸多矛盾中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这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4.增加课堂练习容量,且注重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似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使用计算机制作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能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的思考,加快了课堂教学进程,增加了练习容量。同时,也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实践证明,多媒体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教学课堂,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只要教师注意合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善于把抽象的理论变为直观的表象,让学生在满足感官的同时接受知识,在教学上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小凡.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M].武汉:江汉大学出版社,2011.1
【关键词】多媒体优势 教师角色 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102-02
政治课理论性很强,很多知识点不易讲解,很多学生认为,政治课内容难理解、枯燥无味。如果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单靠传统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对知识掌握不好,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故把多媒体技术与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的运用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能把文字、图片、动画、音乐、影像等基本素材综合在一起,图文并茂,生动逼真,能全方位地把知识直观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由过去上课教师单纯讲要点,学生记、背要点,变为通过文字的、图片的、音像资料的引用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客观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多媒体融入政治课堂,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教学课堂,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新课改下多媒体教学中政治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新课改下,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应在传授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要在适应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程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思维训练,认识学科本质,掌握学习方法;要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首先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大提高,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大量的搜集资料和制作工作,要求集体协作共同完成备课工作,必须会操作电脑,至少要熟练掌握WindowsXP操作系统和一些软件,能制作或借鉴他人的课件上课。要在教学手段上出新出异,增强趣味性,避免枯燥无味和照本宣科,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中处理好求异与求同,发散与集中,形象与抽象的辩证关系。使其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使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去。
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教学中要让学生不守旧于框框,不拘泥于形式,要有独到创见、变换的思维、更新的方法,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别出心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不同见解非常重要。作为教师,要能够包容学生的各种观点,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当然,创造性思维也离不开求同。创新过程离不开对普遍规律的共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对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纷繁的现象和诸多事物中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归纳和概括一般规律。由衷地感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政治教师应成为开放和谐课堂氛围的创造者,受益的也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师生双向交流,双方共同受益。
三、多媒体政治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注重多样性,多媒体教学与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新旧方法相结合,收到教与学的双效果。多媒体教学还应该结合其他的教学形式,如研究式、小组协作式、讨论式、和蔼合作式、综合运用式等。
2.注重实践性,多媒体教学与学生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要与学生的备、学、问、复相结合。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要主动提问、独立思考,把精力集中到课堂的问题上来,做到举一反三。课后的复习,也是学生把握课本知识,提高认知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3.注重启发性,多媒体教学与教师相结合。
在新的教学形式面前,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树立平等、民主的教学观,尊重、信任学生;合理地选用具有时代性与思想性的多媒体材料,让学生充分思考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给予一定的肯定,支持和引导学生发表各种不同的的观点。这对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注重开放性,多媒体教学与德育、人文教育相结合。
课堂教学除了要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外,还要渗透相关的思想觉悟教育,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达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达到感情共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在多媒体材料的选用上,要适当引用德育例子,使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置身于其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1.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件,创造热烈感人的情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传统的政治教学,大都是靠文字和语言阐述。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吸引力不够,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被动接受教师信息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样学生会对政治课中的一些概念、理论、哲学观点产生模糊不清的感觉,从而制约了学生对政治的形象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方便了教师在课前精心制作课件,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地把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感官上得到满足,并在生动感人的情景中接受知识。例如,在学习《政治经济常识》,讲授“国家宏观调控”时,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气势雄伟的三峡大坝,任务艰巨的三峡移民工程,绵延千里的青藏铁路,声势浩大的西部大开发,任重而道远的保护母亲河活动等。
2.在备课与讲课过程中,有意识地留下空白,为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
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信息,以使学生拥有基础知识来填补内容的不完整之处;把握好空白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通常重点和难点不宜作为空白处理;学生填补空白地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进行合理推断,预测和联想并即时地帮助他们做出合理选择,使学生在填补空白过程中,少走弯路;将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即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他人的填补活动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修正自己的不足。
3.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兼备、静动结合、图文并茂等诸多优点,可把抽象变为具体把隐形化为显形,拓宽教学时空难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有效的解决教师语言难以讲清、讲透的重点和难点。如在讲到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时,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理解得不够透彻,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设计一组动画:一个壮汉用力的拉住牛的尾巴,牛丝毫不动,而一个小孩用一条绳子拴住牛的鼻子,一拉牛就跟着走,妙趣横生的动画效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而且还使他们在欢愉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这样学生在理解“牵牛要牵鼻子”、“擒贼先擒王”哲学的寓意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在诸多矛盾中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这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4.增加课堂练习容量,且注重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似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使用计算机制作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能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的思考,加快了课堂教学进程,增加了练习容量。同时,也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实践证明,多媒体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教学课堂,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只要教师注意合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善于把抽象的理论变为直观的表象,让学生在满足感官的同时接受知识,在教学上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小凡.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M].武汉:江汉大学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