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证书 体验中前行

来源 :电子商务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看到大众逐渐接受数字证书的可喜成绩时,也应看到使用烦琐问题所带来的障碍。
  
  2006年已有的网上银行用户中,使用数字证书的用户为46%,比2005年的29.4%增加了16.6个百分点 ;不知道数字证书的用户比例也下降为0.9%。
  这是12月15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以下简称CFCA)在“2006中国网上银行调查”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据CFCA市场部经理崔蕾介绍,这次调查的对象分为企业和个人两类。由于电话随机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对于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都采用了电话随机调查方式。调查对象包括18~50岁的网络用户和企业财务人员,辐射北京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四川省、辽宁省等10个省市的常住居民。
  


  
  数字证书的主推力
  
  一个比较显眼的数据是,在这10个调查覆盖的城市中,有33.6%的个人正在使用网上银行服务,与2005年19.4%的比例相比较,2006年使用个人网银的比例增加了14.2个百分点。“目前国内的银行有45家,而与CFCA达成数字证书推广使用合作的已经达到了38家。”CFCA总经理李晓峰这样告诉记者。
  如果说2006年是数字证书获得大力推广的一年的话,那银行可谓是一大功臣。虽然第三方认证机构都在推行自己的数字证书,但由于银行在原本就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用户,加之银行在国民心目中牢固的金库印象,使其一推出数字证书就揽来了不少拥戴者。在2005年时,国内还有64.5%的个人没有使用过数字证书,有6.1%人甚至不知道数字证书为何物。而到了2006年,不知道数字证书的个人比例已下降至0.9%,使用过数字证书的个人比例也上升到46%。
  不过,推广归推广,用户最关心的还是数字证书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安全保障与便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当中,关于数字证书的发放条件曾经有过一个规定,即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而交易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具备发放数字证书的权利。
  因此,在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众多数字证书当中,绝大多数只不过是“赝品”而已。使用数字证书的用户在整个用户群体中仅占3%,在李晓峰看来,这就为CFCA与众银行之间的合作创造了无限可能。他表示:“未来国内大多数银行都将推出CFCA所做的数字证书,CFCA在银行安全系统中的渗透也将更为彻底。”
  在明确方向之后,数字证书的推广接下来所面临的就是与银行系统的兼容问题。由于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数字证书系统属于独立运作,银行要想在其对外服务当中运用这一数字证书,就需要实现两者的合二为一。李晓峰坦言,现在虽然与多家银行都达成了合作协议,但真正的推出还需要一个过程,“银行本身还需要针对我们的产品对其自身的系统进行调整,而这一工程也绝不轻松,调整的过程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不仅仅是银行本身,当数字证书实现市场化推广之后,也还将面临各银行系统之间的兼容问题。有一个疑问是,银行推出的数字证书就像借记卡一样,每家银行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数字证书本身还有一定的费用,如果用户持有多张银行卡,就需要在每家银行分别申请一张数字证书,这将会导致用户在使用上感到极为繁琐,就像拿着一串钥匙去反反复复地开不同的门。谈到这一问题时正好是在12月15日的“网上银行调查”发布会上,李晓峰向记者表示,当天下午CFCA将会与国内多家银行进行网上银行安全系统的讨论,“其中一个讨论的话题就是各家银行之间数字证书的兼容统一问题。”至于何时能实现一把钥匙通用多扇门的理想状态,记者并未得到明确答复,只得知可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谁在阻碍数字证书的成长
  
  在这次对网上银行用户行为的调查中,77.13%的用户常用账户查询,54.18%的用户常用网上支付功能,而网上缴费和转账汇款功能的使用者则少之又少。现有的网银用户大多具有受过高等教育、居住在大城市、月收入3000~5000元的主流特征,对于网银的信赖度也较高;而非现有用户选择网银则主要是考虑网银的安全性能、服务水平及态度和银行的知名度。由于认知、需求、安全感等因素的影响,个人使用网上银行或者成为个人网上银行用户的预期依然很低,这无疑将直接阻碍数字证书的未来推广。
  究竟是谁在阻碍数字证书的成长呢?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国内的高收入人群成为了其中一个发展瓶颈。个人收入在7000~9999元/月的群体网银指数最高,个人收入在500元以下/月的群体指数最低。由于目前银行对个人收入(个人存款、个人资产)高的人群实行了VIP会员服务,为他们提供了很多的优惠措施,例如比较理财客户经理、VIP通道等等,从而让网银在数字证书方面的优势无法体现,造成高端客户的流失。
  虽然《电子签名法》在2005年4月份就已经颁布了,但国内对于数字证书的具体推广一直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推动力。业内一位专家就曾明确的表示:“交易双方协商时拟订合同的标准,用户资料的档案维护,都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制约,而现在国内这方面的法规系统根本就没建立起来。”
  如果说法律法规的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与渗透的话,那么价格无疑是较为现实的问题。据李晓峰介绍,目前CFCA的数字证书单个市场价格为8元/年,加上银行的运作成本和推广,由银行提供给用户时的最终价格为100元左右。虽然这个价格是一次性的,但对于用户而言这一门槛显然还是有些过高。“用户目前对于数字证书的理解还比较有限,但是随着他们对于数字证书了解的不断加深,他们也将会逐步接受这一并不算太高的价位。”李晓峰说。
  在李晓峰看来,无论是价格还是法规,都是阻碍数字证书发展的因素,但都不是决定因素。他认为使用的便捷问题才是造成众多用户不接受数字证书的最主要原因。“在使用过程中,数字证书的确会给用户造成一些不便,影响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也是我们目前正急于解决的问题。”另外,在未来数字证书还将可能出现升级与更新,如何能让用户方便快捷地获得这一及时更新,也是第三方认证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他文献
成功的网络销售人员总是会花一番心思来与客户建立联系,明确自己的目标客户的基本“轮廓”,并确定攻克策略。因为你是通过IM工具寻求帮助,所以你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整理思绪、组织
中西文化背景不同,给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差异何在?    相比于美国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缺少了一种必要的文化基础。文化地域的差异使得两国的传统重商程度不同。对于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美国人凭着与生俱来的商业意识更能敏锐地捕捉到,而国人却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从传统产业转型。而对于如今以高速发展为特色的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间就是成本、时间就是机会,较长的
一、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范围的思考  对任何一项投资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都要保持一致性。长期股权投资也不例外。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相关规定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本文接下来重点阐述原因及改进措施。同时提出了一些意见,旨在能够更加合理的反映会计业务的计量问题。  1.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问题
企业不再追求广告投放的数量,开始由粗放式增长向精准化投放过渡,而这也是未来网络广告发展的趋势    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2.53亿人,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100万人,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让具有成本低、传播范围广、非强迫性以及广告受众数量的可统计性等特性的网络广告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尼尔森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2007年中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的根本认识,是被实践证明过的唯物主义宗教观。党对公安机关的绝对领导是公安机关工作的根本原则,因此,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样也是公安机关
2008年6月6日,网商指间柔沙在其阿里巴巴的博客上对外宣布,指间柔沙博客营销工作室正式成立。  事实上自2007年开始,这种由第三方来帮助企业进行博客营销的方式已经在互联网上浮现;同时,许多网商纷纷通过在阿里巴巴博客、亿邦动力网的博客大商圈以及其他博客网站上的“软文”,发起了营销攻势。显然,这两种现象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博客营销应该由企业自己经营还是外包给第三方呢?  ——
近年来,协同办公、协同商务、协同政务等等被冠以协同的软件层出不穷.做OA的、做ERP的、做网站的、做视频会议的、做即时消息的,纷纷改头换面成为协同软件厂商,协同软件似乎
期刊
摘要:笛卡尔在《谈谈方法》这本书中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概念,强调不能随意信任感官,主张对每一件事情进行怀疑。本文从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的性格根源、“我思故我在”的内涵以及笛卡尔这一命题的局限性等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表达本人读完《谈谈方法》的些许感想。  关键词:“我思故我在” 性格 局限  笛卡尔出生于十六世纪末,在他活动的时期,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不断积蓄着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伴随着西方国家政府重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