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教育传播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xy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实质是实现教育信息的有效互动,力求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但是教育传播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乐观,达不到教学优化的目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协作的学习模式。本文分析了研究性学习在教育传播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提出了需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教育传播学研究性学习探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a)-0091-01
  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然而该课程本身的教育活动却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老套,考核方式单一,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实现教学优化。因此,如何实现教育传播学教法改革,使学习者乐学、易学、爱学,掌握理论的同时提高能力,是教育传播学教学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关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熟悉,逐步形成的一种现代学习观,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以及基于真实任务的研究问题的解决。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并在此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性学习过程
  在《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课程特点,对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将整个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2.1 竞争选题
  众所周知,网络时代的教育传播一改往日单一、保守的特点,变得开放、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传播环境跨域时空、传播手段千姿百态、传播内容丰富多彩,传者受众若即若离。新技术的出现,新环境的产生,也随之引发了教育传播中的一些新问题,诸如“网络中教育信息的权威性如何把握?”“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3G、蓝牙等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等。教学中,结合以上热点问题,师生共同确定关键词,如“网络把关人”,“网络语言”,“手机传播”等,供学生选择进行研究。
  本环节的特色在于“竞争选题”,各小组通过陈述选题缘由,阐明研究计划,实施方案及预计成果来进行竞选。表现最优小组夺得课题研究权,竞选失败小组则另行选题。该方式研究的问题结合时代特征,独特新颖,具有驱动和引发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同时小组之间形成的无形竞争,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2.2 二次选题
  二次选题是针对选题过于宽泛的小组,随着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的开展,渐渐明晰研究主题,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如:“网络语言”组,查阅资料发现网络语言种类繁多,缩小研究范围到“QQ语言”;“手机传播”组,确定“WAP在教育中的应用”为研究主题。二次选题使得任务更明确,减少了研究的盲目性。
  2.3 活动探究
  本环节,按照活动计划,进一步展开活动探究。大家围绕个自的子任务,各负其责,积极参与,并进行定期交流,汇报成果。各组记录员负责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对活动进度、成员表现、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以作为后续过程评价的依据。教师主要承担着指导者、协调者、鼓励者等多种角色,及时协调组内出现的分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抽查小组活动记录,了解活动进展,提供必要指导等。
  2.4 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是在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各组将本阶段的活动进展,阶段性成果,遇到的问题进行全班汇报,目的是为了了解活动进展,促进组间交流。该环节,各组通过互提问,共探讨,提建议的方式指导别组也反思自己,汲取建议的同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之下,启发思维。
  2.5 作品制作及展示评价
  成果展示的内容包括一篇格式规范的研究论文,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另附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包括小组分工协作方案)。展示作品时,各组以专题报告为载体,借助PPT和研究论文的形式将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借助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来展示活动过程。成果展示之后,老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委团以及全体同学提出问题,由汇报小组进行回答,此过程可以称为答辩。
  成果评价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评价方式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种。本活动中结果性评价主要体现在小组的研究论文和专题报告上。过程性评价则通过分析各组提交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来进行。
  为全面、客观、公正的对研究性学习情况做出评价,特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内容主要包括:(1)研究论文(4分),包括论文内容及格式。(2)专题报告(3分),指研究成果汇报及分享情况。(3)PPT(1分),指PPT的教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4)小组分工协作情况(1分),指成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的积极性,成员间的配合,个人对活动成果的贡献大小。(5)答辩情况(1分)。
  展示环节,同学们的专题报告慷慨激昂,PPT制作精美,评委们积极提问,同学们自如回答,课堂气氛轻松而热烈,大家在彼此交锋中启发思维,增长见识。评价选出优秀小组及优秀作品,并将优秀作品上传至教育传播学网络课程“学生作品”模块,以进行资源共享,供大家浏览学习。
  以上就是在教育传播学课程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通过该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的团队协作精神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3 教学效果分析
  研究性学习模式将学、思、做紧密结合,使沉寂的课堂变得活跃,被动的学习变得主动,独自摸索变为小组协作。可触可感、可视可听的作品作为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持续学习的动力。总得来说,该模式的采用改变了教学面貌,具体表现为:现实热点问题与竞争选题的方式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得以增强;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判断、加工等信息能力;作品展示与答辩环节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思考问题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罗克露,纪禄平,廖帅,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3).
  [3] 侯学玲.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河南农业,2010(6).
  [4] 柳成行,李艳.数学教育类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19).
  [5] 岳云康.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广电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互动电视、宽带接入、VoIP等业务的发展将极大地提升广电行业的ARPU值,同时也对广电IP城域网的建设提出了迫切
全球“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其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中将差异化战略作为企业三大卓有成效的竞争战略之一,认为企业应在全产业范围内提供有独
借助着中国3G发展的势头,2009年3月13日,韩国无线数据通信设备企业C-motech公司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波乐正式发布了其最新的cdma2000、WCDMA无线上网卡产品。波乐通信科技有限公
摘 要: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有其偶然性的一面,有许多无师自通或“天生”会写作的例子,然而,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要等待着教师的引导、启发。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着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学会用语言表达,善于用文字表达,使他们自由驾驭母语,熟练地用母语表情达意。作文教学不但同其它学科一样是一门科学,而且是技术和艺术兼而有之的科学,需要教师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有所收获。下面就作文教学的方法技巧问题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