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之一就在于成功人士始终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就学生而言,学生自身潜力能否发挥,素质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的心态。学生积极的心态集中表现为乐学、好学、要学,敢于苦学、善于苦学;学生消极的心态则集中表现为厌学、怕学、甚至弃学、逃学。在课堂上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必然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效果。
时下的思品课教学似乎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已陷入了一种“瓶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听到有的思品课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问题我都讲了好几遍,可学生还是理解不透,不知是怎么回事……”。究其原因,这固然与教师的“讲”不无关系,但笔者认为,这与学生没有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更有直接关系。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消极心态,主要原因是有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面孔冷冰冰——无情;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方法孤单单——无趣;教学理论脱实际——无信,进而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教育教学质量自然无法保证。但作为思品课的专职教师,我依然起到自己每节课都能自信满满地进课堂,快乐满意地出课堂。应该说,认真备课,上课,做让学生满意,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依然是我的幸福追求。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心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积极心态的建构,导致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主要原因是有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热情、欢喜、愉悦、向上的状态,避免学生的情绪陷入冷漠、悲伤、灰心、颓废的境地,从而激发学生求知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和勇气,尽力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在课堂上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必然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效果。思品课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什么” “怎样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呢?
一、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功能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功能,用语言的力量“统治”课堂。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灵活性、主动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语言感召力,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结合教材讲幽默故事或幽默语言,让学生多笑一笑,易活跃课堂气氛;穿插学生熟悉的歌曲、歌词,易接近学生,引起共鸣;恰倒好处地运用俗语民谣,听来自然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像故事一般地叙述,易抓住人心;用诗朗诵或诗一般的语言,易给人以激情和遐想;运用高度概括的名言警句,易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运用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易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例如,在讲授“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时,可以把歌词和广告语有机结合起来:“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山水依旧,人依旧”,可回归前与回归后,“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这样讲解,教师语言就显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灵活多变。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兴奋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到课时“短”了,无疑起到了建构学生积极心态的作用。
二、设置疑问,激发思维
在教学中,很多古人的经验值得借鉴,能够给我们以启示。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之重要性。要使教学发挥出学生的积极心态,设置疑问是极为有效的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这样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在设置疑问上下一番工夫。首先,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急于去究源探底;其次,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第三,提问要新奇。追求新奇是人们的共同心理,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好奇心尤其强烈,因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新局面;第四,提问要选准切入点。教师不应也不准张口就问,而要仔细推敲琢磨,切入点选得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最后,提问要适度。课堂设问要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实际、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及,恰倒好处,切不可拔高,这样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也就易激发出积极的心态。
三、问题设置要精妙,要有教育品位
问题设计精妙又有价值,如投石激水,对活跃气氛、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高度又有坡度。问题精妙能很快地使学生兴奋起来,激活思维;而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又可激发思考,引发争鸣。这样的提问,既紧扣学生的心弦,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
以上几方面的教学策略,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的。我们只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教学艺术的个性化,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磁场,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进而为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最终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广阔的空间,这,也是我们每位思品课教师的职责与使命所在。
时下的思品课教学似乎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已陷入了一种“瓶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听到有的思品课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问题我都讲了好几遍,可学生还是理解不透,不知是怎么回事……”。究其原因,这固然与教师的“讲”不无关系,但笔者认为,这与学生没有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更有直接关系。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消极心态,主要原因是有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面孔冷冰冰——无情;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方法孤单单——无趣;教学理论脱实际——无信,进而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教育教学质量自然无法保证。但作为思品课的专职教师,我依然起到自己每节课都能自信满满地进课堂,快乐满意地出课堂。应该说,认真备课,上课,做让学生满意,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依然是我的幸福追求。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心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积极心态的建构,导致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主要原因是有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热情、欢喜、愉悦、向上的状态,避免学生的情绪陷入冷漠、悲伤、灰心、颓废的境地,从而激发学生求知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和勇气,尽力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在课堂上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必然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效果。思品课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什么” “怎样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呢?
一、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功能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功能,用语言的力量“统治”课堂。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灵活性、主动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语言感召力,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结合教材讲幽默故事或幽默语言,让学生多笑一笑,易活跃课堂气氛;穿插学生熟悉的歌曲、歌词,易接近学生,引起共鸣;恰倒好处地运用俗语民谣,听来自然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像故事一般地叙述,易抓住人心;用诗朗诵或诗一般的语言,易给人以激情和遐想;运用高度概括的名言警句,易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运用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易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例如,在讲授“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时,可以把歌词和广告语有机结合起来:“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山水依旧,人依旧”,可回归前与回归后,“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这样讲解,教师语言就显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灵活多变。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兴奋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到课时“短”了,无疑起到了建构学生积极心态的作用。
二、设置疑问,激发思维
在教学中,很多古人的经验值得借鉴,能够给我们以启示。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之重要性。要使教学发挥出学生的积极心态,设置疑问是极为有效的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这样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在设置疑问上下一番工夫。首先,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急于去究源探底;其次,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第三,提问要新奇。追求新奇是人们的共同心理,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好奇心尤其强烈,因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新局面;第四,提问要选准切入点。教师不应也不准张口就问,而要仔细推敲琢磨,切入点选得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最后,提问要适度。课堂设问要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实际、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及,恰倒好处,切不可拔高,这样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也就易激发出积极的心态。
三、问题设置要精妙,要有教育品位
问题设计精妙又有价值,如投石激水,对活跃气氛、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高度又有坡度。问题精妙能很快地使学生兴奋起来,激活思维;而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又可激发思考,引发争鸣。这样的提问,既紧扣学生的心弦,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
以上几方面的教学策略,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的。我们只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教学艺术的个性化,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磁场,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进而为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最终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广阔的空间,这,也是我们每位思品课教师的职责与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