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已正式实施,这一工程计价方式的改革,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由传统的“量价合一”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的重大转变。同时也表明,我国招投标制度真正步入国际惯例的轨道上来。投标报价对投标单位竞标的成败和将来实施工程的盈亏起着确定性的作用。建筑工程的投标报价,是各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较量,竞争的不仅仅是价格,更是深层次的施工技术、工程质量、信誉品牌、服务、公共关系及人才的竞争。
1、工程量清单计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建设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依据有关要求,按照统一的工程计算规则和统一的施工项目划分规则,将施工图纸所涵盖的招标工程全部建设内容,实物工程量和技术措施以统一的计量单位列出数量清单。投标人则依据现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市场、风险以及本企业的综合实力,自主填报清单开列项目中的综合单价与合计汇总价,进行投标报价的一种计价方式。
2、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招标方能否提供全面的招标工程量清单
编制人员的资质和经验问题:现阶段,许多工程量清单编制人员都是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这项工作的,其施工经验不足,缺少项目管理经验,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对诸多因素考虑不周。
2.2计价依据——企业定额的问题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目的在于打破由政府的造价管理部门统一单价的做法,让企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格和技术优势,积极地在竞争中形成价格。
2.3评标办法的改进问题
现阶段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报价澄清制度未完全的建立;标底的作用问题;评委资格和评标委员会组成的问题。
2.4合同的审核管理问题
工程中标是施工单位对造价与施工条件选择的一个阶段,要使造价与施工条件落实,合同签定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明确规定建设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建设主管和造价管理部门对“工程量清单”要采取事后跟踪,对合同的签定要进行审核认定。在实施过程中,各级部门对合同的审核管理问题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3、对上述所指出问题的防范建议和应对措施
3.1对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问题的防范措施
工程量清单应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编制。编制好的工程量清单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批时,报审的工程量清單应包括: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零星工作项目表等。工程量计算与编制说明要详细全面。
3.2企业定额的问题
3.2.1建立企业内部定额的原因
工程量清单计价法要求施工企业根据招标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按照本企业的施工水平、技术机械装备情况、管理水平、设备材料的进货渠道及所掌握的价格情况等,对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进行报价。这明确要求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中应根据自己的实力,以企业内部定额来报价。
3.2.2建立和制定企业定额应考虑的要素
建立和制定企业内部定额,应在一定资料积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做指导。施工企业定额的建立和制定,应考虑以下内容:
工程消耗量:包括实体消耗量和措施性消耗量两块。实体消耗量就是构成工程实体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其中材料消耗量应包括施工时的材料损耗率,机械的消耗量应包括机械摊销率。措施性消耗量就是为保证工程正常施工所采取措施的消耗。包括模板的选择、配置和周转,脚手架的合理适用与搭拆,各种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等项目。各种消耗价格:即各种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价格。其中人工单价可按工种分类;材料可分为实体消耗材料和周转性材料,实体消耗材料按照市场价建立数据库,周转性材料则建立市场购买价格库和市场租赁价格数据库;机械设备则建立市场购买价格库和市场租赁价格数据库。
各种费用标准:指为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管理所需要的各项费用。
3.2.3企业定额的建立步骤
(1)在国家统一定额的基础上,分析筛选出本企业施工适用的定额子目;
(2)根据本企业的施工组织、技术水平、科学管理水平科学地测算定额子目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实体性消耗量);
(3)发挥企业自身优势,自行制定人工单价、材料单价、机械台班单价,对单价建立详细的数据库;
(4)根据企业自身实力和制定各种费用标准;
(5)根据竞争策略,健全和完善企业定额。
3.3对评标办法的改进问题的防范措施
3.3.1建立报价澄清制度
目前常用的评标办法为百分制评标法。这种评标办法对遏止和避免评标过程中受到外界干扰,保持评标的独立性有很大好处。但在施工方案优劣直接影响报价的项目上则露出很大的弊端。例:某装潢工程,由于执行的是市场价格,所以各个投标单位的报价差异较大。投标商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节约了造价,反而可能会失标。所以在评标、定标过程中,应给投标商一个解释澄清的机会,尽可能地消除各种不合理现象。
3.3.2淡化标底的作用
以往的投标活动不利于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管理水平,不利于建筑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而工程量清单招标实行了量价分离、风险分担。标底仅作为分析报价差异情况的参考,不再作为中标的直接依据。
3.3.3关于评委资格和评标委员会组成的问题
评标的关键在于评委的水平。称职的评委不但应在本专业能力强,更应懂得施工、管理、经济、法律、造价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评估施工方案和工程造价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出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良好的企业效益、较低的报价、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中标单位。
3.4对合同的审核管理问题的防范
为规范和约束承发包双方的市场交易行为,明确双方的责、权和义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对合同的监督管理。并通过规范合同的操作程序和建立合同备案制度,实现对造价的跟踪管理,克服合同中不合理、不平等的条款,以保证合同主体、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同条款的合理性。确实维护好当事人的经济利益,提高合同的履约率。
1、工程量清单计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建设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依据有关要求,按照统一的工程计算规则和统一的施工项目划分规则,将施工图纸所涵盖的招标工程全部建设内容,实物工程量和技术措施以统一的计量单位列出数量清单。投标人则依据现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市场、风险以及本企业的综合实力,自主填报清单开列项目中的综合单价与合计汇总价,进行投标报价的一种计价方式。
2、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招标方能否提供全面的招标工程量清单
编制人员的资质和经验问题:现阶段,许多工程量清单编制人员都是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这项工作的,其施工经验不足,缺少项目管理经验,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对诸多因素考虑不周。
2.2计价依据——企业定额的问题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目的在于打破由政府的造价管理部门统一单价的做法,让企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格和技术优势,积极地在竞争中形成价格。
2.3评标办法的改进问题
现阶段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报价澄清制度未完全的建立;标底的作用问题;评委资格和评标委员会组成的问题。
2.4合同的审核管理问题
工程中标是施工单位对造价与施工条件选择的一个阶段,要使造价与施工条件落实,合同签定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明确规定建设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建设主管和造价管理部门对“工程量清单”要采取事后跟踪,对合同的签定要进行审核认定。在实施过程中,各级部门对合同的审核管理问题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3、对上述所指出问题的防范建议和应对措施
3.1对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问题的防范措施
工程量清单应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编制。编制好的工程量清单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批时,报审的工程量清單应包括: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零星工作项目表等。工程量计算与编制说明要详细全面。
3.2企业定额的问题
3.2.1建立企业内部定额的原因
工程量清单计价法要求施工企业根据招标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按照本企业的施工水平、技术机械装备情况、管理水平、设备材料的进货渠道及所掌握的价格情况等,对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进行报价。这明确要求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中应根据自己的实力,以企业内部定额来报价。
3.2.2建立和制定企业定额应考虑的要素
建立和制定企业内部定额,应在一定资料积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做指导。施工企业定额的建立和制定,应考虑以下内容:
工程消耗量:包括实体消耗量和措施性消耗量两块。实体消耗量就是构成工程实体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其中材料消耗量应包括施工时的材料损耗率,机械的消耗量应包括机械摊销率。措施性消耗量就是为保证工程正常施工所采取措施的消耗。包括模板的选择、配置和周转,脚手架的合理适用与搭拆,各种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等项目。各种消耗价格:即各种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价格。其中人工单价可按工种分类;材料可分为实体消耗材料和周转性材料,实体消耗材料按照市场价建立数据库,周转性材料则建立市场购买价格库和市场租赁价格数据库;机械设备则建立市场购买价格库和市场租赁价格数据库。
各种费用标准:指为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管理所需要的各项费用。
3.2.3企业定额的建立步骤
(1)在国家统一定额的基础上,分析筛选出本企业施工适用的定额子目;
(2)根据本企业的施工组织、技术水平、科学管理水平科学地测算定额子目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实体性消耗量);
(3)发挥企业自身优势,自行制定人工单价、材料单价、机械台班单价,对单价建立详细的数据库;
(4)根据企业自身实力和制定各种费用标准;
(5)根据竞争策略,健全和完善企业定额。
3.3对评标办法的改进问题的防范措施
3.3.1建立报价澄清制度
目前常用的评标办法为百分制评标法。这种评标办法对遏止和避免评标过程中受到外界干扰,保持评标的独立性有很大好处。但在施工方案优劣直接影响报价的项目上则露出很大的弊端。例:某装潢工程,由于执行的是市场价格,所以各个投标单位的报价差异较大。投标商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节约了造价,反而可能会失标。所以在评标、定标过程中,应给投标商一个解释澄清的机会,尽可能地消除各种不合理现象。
3.3.2淡化标底的作用
以往的投标活动不利于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管理水平,不利于建筑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而工程量清单招标实行了量价分离、风险分担。标底仅作为分析报价差异情况的参考,不再作为中标的直接依据。
3.3.3关于评委资格和评标委员会组成的问题
评标的关键在于评委的水平。称职的评委不但应在本专业能力强,更应懂得施工、管理、经济、法律、造价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评估施工方案和工程造价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出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良好的企业效益、较低的报价、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中标单位。
3.4对合同的审核管理问题的防范
为规范和约束承发包双方的市场交易行为,明确双方的责、权和义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对合同的监督管理。并通过规范合同的操作程序和建立合同备案制度,实现对造价的跟踪管理,克服合同中不合理、不平等的条款,以保证合同主体、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同条款的合理性。确实维护好当事人的经济利益,提高合同的履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