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最常见的形式,能使常识和能力、活动过程与方式、感情等目标较好地融合。活动是自主探索的过程,探索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必要教学步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谈:
[关键词]:探究欲望;充分活动;体验科学
一、设计问题情景激发的学生探究欲望
主动积极学习的课堂是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条件,在学生探究前精心创设情境,能激起的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还能让学生的主动参与进来,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去创设好情境。例如,三年级下册《定位置》这节课我先用一首歌带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科学知识。利用《健康歌》这首歌引出要复习的问题“前、后、左、右”,为新课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再通过创设一个学生常见的情境引出话题:新学期开始,老师重新调整了坐位。妍妍来迟了,找不到自已的位置,热心的同学来帮忙!在分析琪琪、波波和彬彬的描述能否让妍妍找到位置时,引起了学生的争论。有的同学认为通过一个人的描述就可以找到位置,有的认为要通过二个甚至是三个人的描述才能找到位置。这时学生的脑海里产生的矛盾,并生成了新的问题。这样通过产生矛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得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位置是跟着参照物来变化的,不同的参照物,方位就不同。
二、让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科学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并在探究活動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自己去表述,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学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学会评价、和相互帮助,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例如在《定位置》一课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指导描述方法,引导学生活动。活动一:说说你的位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自己在课室里的位置吗?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先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在教室的位置”,从而使学生真正地意识到位置的确定是相对的。在这个活动中我还可以让学生用“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数,你是坐在第几排?或者从左往右的顺序数,你是坐在第几行?”的方式说出自己的位置。然后在准备好的坐位表空格中找出自己的位置(在第几排与第几列交叉的地方做上记号)。通过直观形象的活动感知过度到抽象思维。还有活动二:位置“接力”游戏教师准备:写有“前”、 “后”、 “左”、 “右”和“1”、 “ 2”、 “3”、 “4”的卡片。 当抽到一张卡片(后),这表示在这名学生的后面的同学请站起来;再看这张(出示卡片:1),就这表示这位学生前面第一个同学就要站起来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游戏的氛围中感受到科学探究是可触摸的,是可以具体感知的。通过亲身体验探究的全过程,让孩子们懂得: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也会做“小小科学家”。
三、从身边的生活实际知识出发
“走近生活,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以及想象能力。为了加强学科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我们应该把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情境等转化为一个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活动性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受到科学来自于生活,科学就在身边。如《定位置》活动三“教学楼的位置”改为“帮妍妍妈妈从教学楼找到综合楼”等,都是模拟学生校园生活实际情境,让孩子在探索、尝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活动的。又如四年级《呼吸与健康》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先憋气,不要呼吸,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呼吸?我们天天都能摸得到的外部呼吸器官是什么?从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事情开始,再进一步的学习人体内部呼吸系统,并在图上圈出来。这样即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能力,又在动手和动脑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科学不只是提出问题,还要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会利用网上查阅资料、信息,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式来收集有关数据。为了引导学生观察,我还设计了观察记录表(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动物、观察的重点、其他发现),并印发给每个学生。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激发了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例如:“说说你的位置” 其中一个活动“你说我猜”游戏:请一位学生叙述他好朋友的位置,大家猜一猜他说的是谁?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会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如果我只告诉你们第三排是不行的,还要告诉你们她在第几列,横和坚相交的那个点就是她所在的位置。这样就把死记硬背的知识变成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只有是学生自我意识提出,才能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科学问题,也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会解决问题的主导作用。让探究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学习形式,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温倩萍 广东省江门市美景小学
[关键词]:探究欲望;充分活动;体验科学
一、设计问题情景激发的学生探究欲望
主动积极学习的课堂是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条件,在学生探究前精心创设情境,能激起的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还能让学生的主动参与进来,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去创设好情境。例如,三年级下册《定位置》这节课我先用一首歌带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科学知识。利用《健康歌》这首歌引出要复习的问题“前、后、左、右”,为新课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再通过创设一个学生常见的情境引出话题:新学期开始,老师重新调整了坐位。妍妍来迟了,找不到自已的位置,热心的同学来帮忙!在分析琪琪、波波和彬彬的描述能否让妍妍找到位置时,引起了学生的争论。有的同学认为通过一个人的描述就可以找到位置,有的认为要通过二个甚至是三个人的描述才能找到位置。这时学生的脑海里产生的矛盾,并生成了新的问题。这样通过产生矛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得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位置是跟着参照物来变化的,不同的参照物,方位就不同。
二、让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科学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并在探究活動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自己去表述,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学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学会评价、和相互帮助,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例如在《定位置》一课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指导描述方法,引导学生活动。活动一:说说你的位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自己在课室里的位置吗?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先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在教室的位置”,从而使学生真正地意识到位置的确定是相对的。在这个活动中我还可以让学生用“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数,你是坐在第几排?或者从左往右的顺序数,你是坐在第几行?”的方式说出自己的位置。然后在准备好的坐位表空格中找出自己的位置(在第几排与第几列交叉的地方做上记号)。通过直观形象的活动感知过度到抽象思维。还有活动二:位置“接力”游戏教师准备:写有“前”、 “后”、 “左”、 “右”和“1”、 “ 2”、 “3”、 “4”的卡片。 当抽到一张卡片(后),这表示在这名学生的后面的同学请站起来;再看这张(出示卡片:1),就这表示这位学生前面第一个同学就要站起来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游戏的氛围中感受到科学探究是可触摸的,是可以具体感知的。通过亲身体验探究的全过程,让孩子们懂得: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也会做“小小科学家”。
三、从身边的生活实际知识出发
“走近生活,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以及想象能力。为了加强学科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我们应该把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情境等转化为一个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活动性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受到科学来自于生活,科学就在身边。如《定位置》活动三“教学楼的位置”改为“帮妍妍妈妈从教学楼找到综合楼”等,都是模拟学生校园生活实际情境,让孩子在探索、尝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活动的。又如四年级《呼吸与健康》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先憋气,不要呼吸,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呼吸?我们天天都能摸得到的外部呼吸器官是什么?从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事情开始,再进一步的学习人体内部呼吸系统,并在图上圈出来。这样即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能力,又在动手和动脑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科学不只是提出问题,还要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会利用网上查阅资料、信息,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式来收集有关数据。为了引导学生观察,我还设计了观察记录表(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动物、观察的重点、其他发现),并印发给每个学生。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激发了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例如:“说说你的位置” 其中一个活动“你说我猜”游戏:请一位学生叙述他好朋友的位置,大家猜一猜他说的是谁?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会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如果我只告诉你们第三排是不行的,还要告诉你们她在第几列,横和坚相交的那个点就是她所在的位置。这样就把死记硬背的知识变成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只有是学生自我意识提出,才能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科学问题,也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会解决问题的主导作用。让探究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学习形式,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温倩萍 广东省江门市美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