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分析

来源 :智慧医学·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具体临床效果和实际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案例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所接诊的14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手术操作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且每组患者数量为7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传统剥脱术,而针对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过后的相关指标情况、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在1年之内复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首次下床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且在1年之内复发的概率也低于对照组。关键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可以切实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并且在实际的手术操作过程当中,患者的出血量也会有所减少,在后期加快了首次下床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并发症出现的可能,也避免了患者在1年之内出现严重复发的情况,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大隐静脉曲张;临床疗效
  在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选择过程中,手术治疗无疑是最为直接且有效的办法,这种方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大多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传统剥脱术,这样可以有效帮助患者阻断曲张静脉的血流,有效帮助患者将已经发生病变的血管进行去除,切实改善了患者的临床表现。但是这种做法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其会对患者造成较大面积的床上,术后瘢痕很大,许多患者往往不能接受。而点式剥脱术相较于传统剥脱术来说,创伤更小,是一种典型的微创手术模式,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出血量相对较少,并且恢复比较快,治疗效果也比较有效。[1]鉴于此,本研究针对观察组中的70例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4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性5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34~72岁,平均43.21岁。观察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45.24岁。
  两组患者的纳入标准均符合《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疗》相关诊断标准,并且通过b超检查均可以对其进行确诊[2]。上述140例患者均符合手术的相关指征,并且患者以及家属均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针对两组患者中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
  首先,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传统剥脱术进行治疗,通过指导患者采用正常的仰卧位,然后在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之后,对患者的腹股沟内侧进行斜向切口,长度设置为3-5cm,然后将患者的皮肤组织进行分离,一直到大隐静脉的主干完全暴露在医生的视线当中,这个时候则可以将大隐静脉进行分离且切断处理,在距离静脉0.5cm的位置结扎。然后,则需要针对患者的内踝位置1.5cm位置截取3-5cm的横向切口,然后将大隐静脉远端切断并且进行结扎,从而完成了传统的剥脱术治疗方案。
  其次,针对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针对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的方式,与对照组基本相似,在完成这一步骤之后,则需要针对患者进行点式剥脱术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结扎之后,大隐静脉上需要做若干个小切口,且每个切口的直径为0.5-1cm。切开之后,则需要采用血管钳对该处对静脉曲张进行分离处理,然后缓慢对其进行剥脱处理,直到将结扎对曲张静脉完全进行剥离之后,就算完成了相关的手术操作,对创面进行完全清洗之后則可以进行切口缝合,手术完毕。
  1.3观察指标
  第一,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相应指标,如出血量以及患者手术过后的首次下床时间。
  第二,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包括患者在手术治疗过后是否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神经损伤的情况等。
  第三,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后1年内复发的情况。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为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研究,通过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利用t进行检验,表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首先,针对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首次下床时间进行对比,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为90.21ml,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为155.26ml,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的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为11.34小时,对照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为17.35小时,观察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这就足以说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其次,针对两组患者在手术过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进行对比,主要的参考指标为切口感染情况、神经损伤情况、下肢水肿情况,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的人数为1人,神经损伤的人数为0人,下肢水肿的人数为1人,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为2.86%。对照组患者中切口感染的人数为5人,神经损伤的人数为4人,下肢水肿的人数为11人,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15.7%。很明显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如下表2所示:
  最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1年之后,出现复发的概率。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1年内复发的人数为1人,复发率为1.43%。对照组患者中术后1年复发的人数为5人,复发率为7.14%,很显然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年内出现复发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如下表3所示:   3、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作为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血管类疾病,其经常出现在患者的足部以及大腿位置,然后往下直到下肢的深静脉当中,可以说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3]。一般看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方法联合传统的剥脱术,是针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比较有效的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并且主要就是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改善患者曲张病变的血管,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但是,这种治疗方式所具有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会对患者造成很大面积的皮肤创伤,这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爱美的女性来说无疑是无法接受的。并且就这种手术方式本身的治疗效果而言,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多,患者很容易出现切口感染、下肢水肿以及神经损伤等情况,所以在临床的实际推广以及治疗过程当中依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4]为此,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如何找到一种更加符合患者需求且对于患者有着较大效果的临床治疗方式就显得尤为值得探讨。而高效、安全的手术方式无疑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治疗过程的最终归宿。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本研究通过针对观察组中的70例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为90.21ml,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为155.26ml,其在手术过程当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为11.34小时,对照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为17.35小时,其首次下床的时间也早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少手术过程当中的失血量,并且也可以缩短患者在治疗过后的首次下床时间[5]。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的方式,通过针对患者的病变血管血流进行阻断,从而避免了患者在后续的血管剥脱过程当中出现大出血的危险。另外点式剥脱术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其通过对患者的病变位置血管进行切口处理,可以有效将血管内部淤积的血液进行缓慢清除,然后这种血管钳对血管的分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6],尽可能减少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失血情况。另外切口比较小,就可以切实减少手术带来的一系列创伤和影响,更加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身体,也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下床活动[7]
  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角度来看,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的人数为1人,神经损伤的人数为0人,下肢水肿的人数为1人,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为2.86%。对照组患者中切口感染的人数为5人,神经损伤的人数为4人,下肢水肿的人数为11人,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15.7%。很明显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两种治疗方式的共同作用,确实可以在针对病变血管进行去除的时候,尽可能减少以及降低手术过程的给予患者机体所造成的创伤和影响,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可能,减少了水肿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最后则需要从术后1年內患者复发的情况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1年内复发的人数为1人,复发率为1.43%。对照组患者中术后1年复发的人数为5人,复发率为7.14%,很显然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年内出现复发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以明显看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1年之内出现复发的概率,这是因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方式和点式剥脱术的结合,确实可以通过对大隐静脉进行高位结扎,然后将出现病变的血管以及血流进行阻断[8]。然后通过分散切口的方式,将已经病变的血管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彻底清除干净血管内部的血液滞留残留,这也就切实降低了患者复发的概率。
  综上所述,针对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通过切实应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的方式联合点式剥脱术进行治疗,确实具有比较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这样的治疗方式可以切实帮助患者减少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同时也可以使得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更早,更早的恢复正常的活动与日常的生活。另外,在手术完成之后,也可以切实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手术过后的1年时间内,因为患者已经在手术的过程当中对病变血管进行了去除且针对内部的滞留淤血进行了全面的清除,所以切实避免了再次出现复发的可能。为此这种方式在未来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广意义和实际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下去。
  参考文献:
  [1]杨伟龙.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对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66-2967.
  [2]侯学慧.对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0):223-224.
  [3]赵先峰.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9):60.
  [4]阿曼别克·阿曼塔依,艾则孜·阿不都热依木,吾甫尔·依马尔,杨镇伟,张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复发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12):2348-2351.
  [5]王俊,李坚,徐晓阳.术前定位在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医药,2019,54(06):613-614.
  [6]宋学军.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感染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8,27(23):15-16.
  [7]贺广龙.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08):87-88.
  [8]刘万里,宋燕,苗仁英,齐超然,张一飞,孙悦,张志敏.老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两种联合微创手术方式对比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20,41(11):9-12+1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背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治疗的110例下背痛疼痛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和试验组随机分为55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试验组对中医进行针灸康复训练。观察到的对下背痛恢复优良率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康复优良率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上有显着性(p<0.05)。结论: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背痛效果良好。  关键词:中医针灸
摘要: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从形态变化的角度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因此实验教学在病理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目的是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让师生互动更多、教学更为便捷。文章分析了将“雨课堂”应用到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对病理学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雨课堂”;病理实验教学
摘要:目的:探讨在实习护生进行基础护理技能训练时,使用渐进式教学的作用及成效。方法:挑选出60名于2021年1月到2021年9月期间在本校进行实习护生基础护理技能训练的学生,使用分别抽样法进行平均分组,将主要使用渐进式教学的30名学生设定为实验组;将主要选择正常教学模式的30名学生设定为参照组,检查两组学生的相关考核成绩,统计教师对其各项技能的评估情况,并计算学生对不同教學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相
摘要:目的:探讨正骨推拿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抽签分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采取正骨推拿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及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76.32%,比较差异显著,P60%为显效,改善率25%-60%为有效,改善率<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認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8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出院后给予社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疾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结果:观察组出院后疾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摘要:现阶段的医学教育领域中,人体解剖学属于一种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重要学科,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医学基础作用。然而由于该学科内容的丰富性与专业性,对很多学生而言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有效提升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尽快优化现有教学方式,将人体解剖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相互结合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在此之间,微课教学体现出了重要的教学应用价值,如何将微课应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之中,发挥微课教学的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糖尿病患者临床药学服务的价值。方法:将182例门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91例。常规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指导,包括药物介绍和治疗方法说明;干预组采取以下措施:成立临床药学服务小组,建立门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定期举办糖尿病用药知识讲座,加强药品处方审核,实施多模式降糖药物指导,并定期随访。观察两组用药情况及血糖相关指标。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空
摘要:目的 分析内科临床带教中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的应用效果进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对象60例,均为本院内科实习生,纳入对象收集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临床带教过程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PBL教学法,对比临床带教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理论知识、病例分析及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20年1月-12月应用PDCA循环法,找出外来医疗器械清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计划,目标,执行措施,检查计划、目标的落实情况,最后处理,形成下一个循环。结果:通过PDCA循环法的应用,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比2019年显著提高,在人员的意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得以持续改进。结论:PDCA循环法强调全
摘要:目的:研究对小儿痰热蕴肺型咳嗽患者采取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小儿痰热蕴肺型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小儿痰热蕴肺型咳嗽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的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