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xinghu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初中生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实验设计水平。
  【关键词】民族地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意识
  一、基于创设实验情境有效设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有效的提问是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合适的时机,有效的提问,可以极大地触动学生的探知欲望和思考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基于学生的认知,从学生常见且熟悉的情境入手设计问题,使学生能主动地思考问题,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讲“浓硫酸的性质”的内容时,教师用这样的问题导入新课:
  师:想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用什么点燃酒精灯?
  生:火柴。
  师:可是老师就可以用玻璃棒点燃酒精灯,你信吗?
  生:不信。
  师:那老师通过事实让你们看看是怎样用玻璃棒点燃酒精灯的。
  接着教师拿出一支擦拭干净的玻璃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中蘸了一下,又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上粘了一些高锰酸钾粉末,然后将粘有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玻璃棒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灯芯上,片刻,开始冒烟,然后酒精灯被点燃。
  此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阵阵惊讶的、感叹的声音。从学生的眼神可以看出他们那种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情。
  师:老师是否有特殊能力?玻璃棒真的能点燃酒精灯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个问题的究竟……
  可以预想,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展学习,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必定会大大提高。
  二、基于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一环就是对细节的关注,只有仔细观察细节,才能发现问题。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易忽视的细节,引导他们通过仔细的观察,于细节处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以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锐度,促使他们探究欲望的生成。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总结、概括,得以解决问题,使获得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得以加强。
  例如,在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分组实验时,有的小组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弄炸了试管。这时,教师就要问个“为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就会想到以下问题:
  (1)给试管加热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2)加热时,试管内液体或固体的量应放多少比较合适?(3)在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火焰的哪一部分加热?为什么?(4)在加热时,试管怎么固定放置更合理?(5)加热时,试管口应该朝哪个方向?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除后,再熄灭酒精灯?
  多数学生经过观察与思考都注意到了这些方面,并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分析,使问题得以解决,就可以使实验得以顺利进行。正是由于在实验探究中,注意了实验的细节,多问了个为什么,使得一个本来很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基于实验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所谓生成性教育资源是指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情境、问题等,如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在实验教学中注重生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往往能使教学过程富于创造性和乐趣。在民族地区初中,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对于生成性教育资源不敏感,这时教师的引导就非常重要。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时,笔者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忽然有一个小组讨论很激烈,原来是一个学生出于好奇,将一片紫色石蕊试纸放入集气瓶中,试纸由紫色变为红色,有学生兴奋地说:“二氧化碳使石蕊试纸变红了!”
  师:果真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了吗?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我们小组认为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纸变红。
  生2:我们小组认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因为前面学习过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生3:集气瓶中没有水,二氧化碳怎么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呢?我认为还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生4:我認为从溶液中生成的气体是潮湿的,因此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含有水分,还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同学们都投以赞许的目光。]
  师:那么,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到底是二氧化碳还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了呢?
  学生展开讨论,最后,设计出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干燥装置。一个集气瓶中放干燥的试纸,一个集气瓶中放湿润的试纸,通过对照实验,终于明白紫色石蕊试纸变色的原因。
  教师通过合理地运用生成性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就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验证方法,解决了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及时解决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突发性问题,纠正了学生的思维误区,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四、基于相关问题的拓展,促使问题意识的强化与发展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在每一次实验完成后,留给学生几个与实验相关的思考题,可以把教学中实验内容带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持续。学生通过主动思考、相互讨论、查阅资料、自主实践等形式,进行再研究、再探索,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促使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完成了“燃烧的条件”分组实验探究活动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问题:
  (1)如果把蘸了水的棉花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2)如果将木屑和煤粉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3)你能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设计出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吗?请试一试。
  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将课内实验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拓宽探究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成和升华,达到问题意识的强化、发展的目的。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民族地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机会,创设有效情境,有效设问,合理引导,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提到“要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发散思维,并且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是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将数学教学思维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建立有效的整体教学模式的建立。鉴于此,本研究以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中的学生实践内容及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面的总结为主要阐述
期刊
【摘 要】現在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困扰着无数家庭和社会的普遍问题,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制约着“以人为本”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体差异,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生本教育提出“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将课堂和学习交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在他们思维得到自主、充分的发展,从而形成高质、
期刊
【摘 要】我近两年都在担任小学六年级数学科,深切感受到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打好数学学习基础的最重要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对初中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发现到了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 我对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 进行研究,并针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制定改进方案措施。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成因;对策  一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倡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课堂探究学习最基本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发现、提出以及解决问题,最为课堂探究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课堂提问实际上就是教师为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是能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关键途径。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当中有效提问的方法与策略展开分析和研究,促进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基础且核心的组成部分,其在锻造与提升小学生综合数学素养上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小学老师由于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认知匮乏以及重视不足,使得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相对低下。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解析,然后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概括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最后探讨并提出落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
期刊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的概括与升华 ,是数学理论的最高体现 ,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精髓。其中,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常用的思想之一,它是指在研究新问题或复杂问题时,常常把问题转化为已知的或比较简单的问题来解决,化新为旧,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几何图形问题中,它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转化思想;几何图形;思维能力;运用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中渗透着大量的转化思想,它是我们解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要想使这门学问发挥其艺术的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积极地情景创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情景创设的一些常见方法及情境创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做一个简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在初中数学教学方面进行了升级和革新,其中,在教学方法上,使用问题导学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问题导入,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问题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生可以用问题来提问老师,二者就通过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达到高效教学,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尽量把课本和生活精密联系。  【关键词】高效;生活;情境;合作;探究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
期刊
【摘 要】教育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小学作为知识传授的初级阶段,其对于社会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最主要的教学科目之一,而且在未来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数学会运用在众多其他学科中,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极为重要。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