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时光册页里的信仰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u_ke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泥土,是春天信手拈来的一个厚重的词语。此刻,于大地宽广的胸怀之下,那些久违的轻颤的声响由远及近,遂让潜伏一冬的思想与情感猛然苏醒且渐次蔓延开来。
  泥土垒起的田园,是农夫一辈子守望的精神灯塔,播种与收获是他们生命里亘古未变的主题。在自家的小院,父亲几乎是在虔诚地擦拭着已搁置许久的犁铧,他蹲在地上忙活的姿势煞是庄严,仿佛即将赴战场的士兵在擦拭手中的钢枪,亦如演奏家在擦拭心爱的乐器。耳畔不时传来老黄牛畅快的哞叫,那俨然是季节里催人奋进的号角。
  泥土与梦想一样具有温度,犁铧的锋刃在进掘其间的刹那快感倍增。或许,我们未尝不可诗意地理解为,这其实是一种幸福的游走,力道均匀、从容,节奏稳健而灵动,它最初叩響的是那些酣梦犹存的生命之梦的大门。蚯蚓大概是最具记忆力的动物,想必农具掀动泥土的声响,是镌刻在它心灵底片上永不褪色的歌谣,而近年来,它温馨的梦呓屡被一些粗暴的声音打断,那便是轮番上阵的推土机、挖掘机等重型机器的轰鸣与肆虐。
  一排排时尚的大楼在先前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涂料湿漉而锃亮。在农闲的时候,去工地做点小工是父亲生活的小插曲,虽也能赚点小钱,我却看不出他有多么高兴。只有在这春天里,当他赤脚踩在柔软的土地上,或俯身聆听来自泥土的轻响时,他的眉宇间才会泛起一丝由衷的喜悦。
  泥土是梦想开花的地方。种子有了大地温床的孕育,再吮吸着朗朗乾坤吐纳的精华,那些原本稚嫩的思想碎片终会冲破藩篱,日趋生长演变至深刻而璀璨的华章。整个下午,母亲都在院墙边侍弄着那些已储藏数月的种子,郑重的样子像是在为即将出嫁的女儿精心准备嫁衣。每粒种子皆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胚胎,此刻它们狂欢在那长满老茧的双手间,跳跃或舞蹈着,感动于掌心温暖的摩挲,然后带着感恩而厚实的心,穿越泥土构筑的安谧的隧道,以丰收的形式去回馈自己的主人。
  有时候,我们不曾饱满的内心远比一粒种子要逊色得多。我曾将母亲接到我居住的小城生活,但她住不惯,没过多久就回去了,我挽留不住乃至心生埋怨。如今走过岁月,我已渐渐明白,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时刻惦记着老家的田地、菜园,那些玉米、大豆、高粱,这些年她早已听惯了种子发芽的呢喃与禾苗拔节的絮语。
  泥土是文字生生不息的根脉,离了它,生命章节缀起的时光册页会倏然苍白无力,会失却鲜活的灵与肉。当思想插上刚劲的翅膀在文学的天空尽情翱翔,请别忘记脚下的泥土是你最初起航的地方。无论你走得多远,走得多久,那里总有你憩歇的草垛、乘凉的槐荫与挡雨的屋檐,总有袅袅升腾的炊烟以及日夜牵念你的目光……
  聆听泥土的絮语,可让茫茫心途得以惬意地徜徉。
  2
  在春天里植下一棵树,便是为人生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冀。而生命流年里到底葱郁着多少棵树,蕴藏着多少个贴切的隐喻,我至今尚未完全读懂。
  或许,多年以后,一个人关于家园的梦境会在世俗的袭扰下屡被刷新,但那些用来装点背景的树,大多已定格成了最初的模样,俨然是深深镌刻在心灵底片上永不褪色的倩影。
  时光上溯到稍远一点的地方,我会触及到一些人持守一生的信仰与疼痛。渡江战役之后,我爷爷与几个伤残的同乡老兵解甲归田,当浓厚的硝烟渐次在他们的心中消散开来,一种叫做怀念的东西便与日俱增。在安息着战友的陵园里,他们栽下了数排青松、红枫与翠柏,并相约每年的清明扫墓时节去添添土、剪剪枝,以此寄托各自无尽的哀思。
  寒来暑往,这些根深叶茂的树木守护着烈士的英灵,像他们生前坚守阵地时一样无畏与忠诚。由此我想到,那些英雄的老兵心目中的家园领域是广袤无边的,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长城,亦如一排排围护家园的篱笆,柔韧而刚劲,会恒久地鲜活在历史的册页深处,令后人景仰。
  绿树掩映的家园宛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画。此刻,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在内心的某个角落,总会翻拣出故乡打下的那方特定的烙印。这些年,常忆起母亲在乡下打理的菜园,在自家的屋后,三面都是错落有致的树木,只需在间隔的地方插上一些秸秆或荆棘,即成一个可防家禽擅闯的天然屏障。那些树年龄几何,我无法确定,它们的真实年轮隐匿在岁月的风霜雨雪之中,但也会给我们留下一个依稀可见的缺口,让往事可以悄然靠近而缓缓打开。
  有时候,身体上残留的伤疤是一种无上的荣耀。犹记爷爷常坐在树荫里,给我们一帮小孩讲述当年南征北战的故事,动情时他会撩起裤管或衣襟,让我们看他身上布满的疤痕,只在一瞬间,我们便清晰地听见了子弹从耳旁呼啸而过的声响。后来,我的身上也出现了类似的疤痕,只是走过岁月,我已经将其视为母爱的印记。幼时的我常害疔疮、疖子,彼时痛痒难忍,母亲就从树上摘下一些果球或叶子来,然后熬成糊状的东西给我涂抹上,不久我身上的症状果然好转,煞是神奇。时光流转,现已愈合的疮口恰似铭刻在肌肤之上的绽放的花朵,我想,它的名字应该叫母爱。
  在乡下,一些分散在村庄地面上的树木会为我们扎起另一种无形的篱笆。如撒落在大海里的鱼苗,曾经那些于树林、草丛间追逐与嬉戏的玩伴们,现多已搏击在江湖的洪流之中,大家相互接济、提携、勉励与共进,像孩提时,吹着泡桐树上掉落的喇叭花一样去冲锋陷阵,像擎着杨树带有翅膀的种子一样去飞翔、扎根他乡……
  是的,树是心灵家园的篱笆,有时想想,内心仿佛就觉得不再那么孤独与害怕。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1915年农历五月初五,王道金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东福后村。这一天,是爱国诗人屈原以身投江、殉国的日子,王道金出生在这样一个日子里,似乎注定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幼年时的王道金家境贫寒,常常食不果腹,还未满十岁,他就去竹席铺学编席子,后来又给地主家放牛。那时,街上到处都会响起红军的歌声:“当兵就要当红军,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为了不挨饿,王道金决定参加红军。  1930年8月4日,是王道金永生难
Chapter 1  前几天,我清理书柜时,发现了一个小学时的作文本,已经是发黄且落满尘埃。我翻开时,仿佛看到了一个过去完全陌生的自己。想起那时候,写作文是我致命的伤,我使劲用脖子上的那颗小脑袋想啊想。可落在纸上就变成:今天我吃了一个苹果,洗完澡又吃了一个,因为苹果太好吃了,所以我又吃了一个……诸如这样流水账式的作文。我用幼稚并东倒西歪的钢笔字记录着所谓的生活。不得不说,那时的我对于其定义的理解,
晋朝的杨泉在《物理论》中讲了一则逸事:汉末的管秋阳兄弟与另一个人因避战乱而结伴同行。天下大雪,断了粮食,管秋阳就对弟弟说:“现在如果不吃你的同伴,我们三人就一起死。”于是兄弟俩一起杀了同伴,解了饥、驱了寒,活了下来。南朝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立言》里也记载了孔融的吃人言论:“三人同行,两人聪俊,一人底下;饥年无食,谓宜食底下者,譬犹蒸一猩猩、煮一鹦鹉耳。”  对于这件事,孔融怎么看呢?孔融认为
马云在大学演讲,有同学问马云:“我很想创业,但是我没钱,怎么办?”马云问:“假设说今天有人拿把枪对准你的脑袋,向你要3万元钱,如果没有就一定会开枪,但是你身上只有吃饭的10元钱。这位同学,你说你会有这3万元钱吗?你要钱还是要命?”  那个同学愣了一下说:“要命。”  马云接着问:“那你会有这3万元钱吗?”  那个同学不假思索地说:“一定会有,保住小命要紧啊!”  马云微微一笑:“你有钱给他吗?没有
每到春季,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都会迎来大批大学生,他们都是从全美各地赶来度春假的。  奥兰多因此一下变得活跃和年轻起来,但同时也惹上了不小的麻烦——大学生们在忘乎所以地狂欢酗酒后,开始做出各种有碍公共秩序和破坏社会安全的事,不堪其扰的奥兰多市民只好不断地给警察局打举报投诉电话。  这让警察局忙得不可开交,由于罪行较轻,在口头警告无效后,他们只能把酗酒闹事者们,一一送到监狱里单独关上一天,以此来吓唬吓
当艾米·保尔森在亚利桑那州长大时,街上的熟人总羡慕她的好运,让她感谢养父母和家庭的养育之恩。(保尔森在汉城刚出生就被遗弃在派出所,并在孤儿院待了3个月)“我常想,为什么要感谢养父母而非他人?”她说。  然而,2011年,保尔森与韩国的生母见面,她的养母就站在旁边,“母亲握着养母的手,说出由衷的感激之情,从此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保尔森说。那时,她在电子商务部门工作,经常急躁、苦恼和忧伤。通过与家
人潮涌动的车站,一对夫妻拎着大包小包下了火车。女人挺着微微隆起的肚子,加之沉重的行李,行动显得有些吃力。男人体贴地接过妻子手中的行李,注视着已有身孕的妻子,缓缓道:“俺娘在时,俺没能让她过上好日子,俺不会再亏了你们娘俩。你放心,俺一定在城里搞出个名堂!”女人摸摸隆起的肚子,舒心地笑了。  夫妻俩在城里一处偏僻的地方租了一间地下室,这个狭小而潮湿的小空间,虽然很破旧,但他们的爱便是最美好最珍贵的装饰
毕淑敏说:“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办法弥补。比如,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西汉末年的戴良,隐居不仕,侍母至孝。因为母亲喜欢驴叫,所以戴良经常驴叫娱亲。母亲去世后,戴良继续驴叫自娱。他说:“独步天下,谁与为偶。”明嘉靖年间,王铮任督察院佥都御史,为了时刻不忘感恩父母,便以“子孝”作为自己的字,并把父
不要在智慧中夹杂着小聪明。  29岁的京漂姜明,来自吉林,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又不肯干体力活,所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可他丝毫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哀怨命运不公。  2015年年末,姜明跟朋友吃饭,闲聊中提到了自己的境况,没想到朋友神秘地对他说:“我给你提个醒啊,现在这个时代,挣钱的门路多的是,关键你得动动脑子。”这话让姜明听得一头雾水,他连忙给朋友倒上酒,说:“老哥,兄弟有点笨,还得烦请你指点。”朋友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曾说外婆对她的影响最大,因为小的时候她是外婆带的,她常问这问那,外婆总是笑而不答,而是让秦文君自己去寻找。  一次秦文君问外婆:“人为什么要活着?”外婆又笑了,说:“你说呢?”“不知道?”外婆只是说:“人活着有一万零一条理由,所以才留恋生命。”“你说说看。”外婆便说:“你去找啊!”  秦文君准备了个本子,开始寻找答案,她到处找人问。有人说活着是为了亲人的笑容,他爱他们,要与他们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