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字:祁东风/PC/同质化/价格战/竞合
六家论:未来中国市场可以存活的PC制造企业会剩下6家,那么这些厂商拼的是什么?表面是产品,再看是营销,实际上最核心的是拼品牌。所以品牌建设是方正科技的当务之急。
在不得不竞争、但又要避免过度竞争的前提下,思考我们该如何促使整个产业向一个良性的发展方向推进,应该是产业链中所有人的责任。我们更应该倾向于由竞争走向竞合。在一块蛋糕的分配上,我们必须去“竞”,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分到更大份额的蛋糕。这是我们的导向,但不是我们惟一的目标。坐享其成地等待分蛋糕,是处于价值链底端的企业的生存方式。无论分到多大的份额,这都是一种慢性的衰退。
由于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需求的日益旺盛,中国的IT产业在最近这几年中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尤其是在当前,无人能够否认中国市场的广阔,但在PC同质化的时代,以及激烈的价格竞争的背景下,到底什么样的PC生产企业才能屹立不倒呢?
同质化和价格战没有出路
PC市场上的同质化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各厂商很难在产品技术层面上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独特的东西已经芳踪难觅。但客户与客户之间毕竟存在不同的需求,总是拿一样的产品去面对不同的客户,就是对客户的冷漠和漠视,所以同质化必然是没有出路的。
然而,同质化竞争的直接表现就是价格战,而价格战对中国PC产业造成了致命的伤害。价格战表面上看是消费者享受到了最大的实惠,可是背后厂商的利益又有谁来关心?价格战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各PC厂商疲惫不堪、元气大伤。
其实,在中国市场上,本土PC厂商相对于国际PC品牌而言,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毕竟我们扎根于中国,比国际厂商更了解我们的文化。在国内市场我们有切身的感受,在拓展渠道和推广应用方案时我们能更贴近用户。换而言之,中国的PC厂商完全可以占有比现在大得多的国内市场。既然如此,国内厂商还有什么理由要去自相残杀?在这一点上,不但中国的PC厂商应该反思,整个IT产业甚至相关机构都应该反思。
竞争之外的合作
既然同质化和价格战没有出路,中国IT企业的发展壮大须加强合作而不是自相残杀,那么,中国的IT企业又是否可以从此就联合起来固守我们的市场呢?市场是守不住的,只能去把握,只有加强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市场适应能力,才能稳住市场。此外,还必须加强民族品牌建设,以民族品牌的认同感来凝聚市场。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回避竞争。竞争是一个市场保持活力的根本因素。面对总量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的市场,每个厂商所占据的比例应该都是从竞争中得来,不竞争就意味着消亡。但过度的竞争同样会把企业自身推向产业的边缘,如果这种态势不断地在市场上各个厂家之间蔓延,那么整个产业也将走向衰退之路。正如近年来国内MP3市场一样,危险的竞争往往就隐藏在过度的繁荣之后,这是我们PC产业需要警惕的。
在不得不竞争,但又要避免过度竞争的前提下,思考我们该如何促使整个产业向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应该是产业链中所有人的责任。在这里,我们方正更倾向于由竞争走向竞合。在一块蛋糕的分配上,我们必须去“竞”,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分到更大份额的蛋糕,是我们的导向,但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坐享其成地等待分蛋糕,是处于价值链底端的企业的生存方式。无论分到多大的份额,这都是一种慢性的衰退。
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利用“合”的优势,在整个产业现有的基础上,将蛋糕充分做大,并且吸收相关产业的新元素,才能保证我们能够“吃得饱”。这也正是我们提倡的竞争之外的合作,发掘产业新价值,杀出价格竞争的怪圈,从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寻找发展的机会点。
寻找更多市场机会
比如对于PC来说,当前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我们在提高产品的性能、设计之外,就只能通过价格的杠杆来取得更大的份额。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放远到功能替代性产品上,就能发现PC在家庭影院市场、通讯市场的机会。如果PC在原有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了其他相关应用的替代性功能,那么PC产业就会吞噬掉传统家庭影院、通讯设备市场的一部分容量来扩充自身,这一点也就解释了当前数字家庭、多媒体技术为什么能够得以迅速发展。另外如果我们的眼光能够再远一些,看到目标替代性产品上,即使PC从目标上替代某些产品或活动,比如人们在电影院、游乐场、体育馆、书店这些场所活动的目的在PC上也同样能够模拟实现,那么如此一来,PC产业的发展前景可能会更加广阔。
虽然方正科技一再强调中国IT厂商乃至IT产业应该反思,厂商之间合作大于对抗,但是这一声音能引起多少IT厂商的关注,又有多少厂商能从此走上合作之路,我们无法预计。但我们真诚地希望中国PC厂商之间能够有一种“理性的温情”,加强战略性的合作,优势互补,为中國的IT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撑起民族品牌的一片天。
祁东风简介
曾任金谷电子有限公司开发部主任,北京天意通用系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北京天保利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广州青鸟商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2001年8月进入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任深圳市方正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正科技助理总裁、执行总裁,现任方正科技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