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偏头痛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i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头痛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曹操所患的“头风眩”病即是偏头痛。偏头痛是什么原因呢?三国时代把偏头痛记载为“头风眩”,由此可见偏头痛和风有关,《黄帝内经》记载“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由于头部在上又是手足三阳经汇聚的地方,所以风邪侵袭是引起偏头痛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我们从偏头痛的症状表现上即可看出,中医说:“风邪善行数变”,而偏头痛表现为疼痛部位不固定,或左或右,或在额颞部,或在巅顶,或连及目齿,或扩展至半侧头部或整个头部;其疼痛性质为“搏动性”,就是感觉一跳一跳的痛,这就是“善行”的表现;“善行数变”也解释为风邪来去迅速,病程不长,偏头痛发作的特点也正是时轻时重,持续4~72小时不等,然后进入缓解期间。由此不难看出,偏头痛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风邪的特点,因此祛风是治疗偏头痛的一个重要方面。
  怎么祛风,外关穴、足临泣穴、风池穴可说是祛风治偏头痛的最佳拍档。艾灸这三个穴位,可起到祛风治偏头痛的功效。具体艾灸方法是用艾条灸这几个穴位,每个穴位10~15分钟,每天1次即可。
  就偏头痛的发作部位来说,大都是在头的一侧,而这个位置,是手少阳三焦经循行的部位,所以历代医家多将偏头痛归于少阳病症。取穴,自然当取三焦经上的穴位。而之所以要取外关穴,则与这个穴位疏风散邪的功效是密不可分的。俗话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山势险峻的地方,一个人把着关口,就是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我们手臂上的外关穴就相当于这样一个要塞,有句古诗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这里的外关穴就相当于诗中的玉门关,是抵挡一切外邪的关卡,无论是风、寒、湿所导致的疾病,都可以用外关穴来治疗。刺激这个穴位,就可以把三焦经络上的正常的阳气调动起来,使清阳生发直达头部,以风为主的外邪自然没有了容身之地了。
  这里取足临泣穴原因有三,首先,足临泣是胆经上的穴位,而偏头痛的位置,除了三焦经外,还有一条经络打这经过,这条经络就是胆经,而根据中医里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的原则,应取下肢穴位来进行治疗。其次,足临泣穴为胆经上五输穴之俞穴,《难经》上说:“俞,主体重节痛”;所以刺激足临泣穴,可治疗骨节肌肉等所有疼痛的病症。其三,足临泣穴还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八脉交会穴曰:“……头风痛肿项连腮,眼肿赤痛头旋,……临泣针时有验。”偏头痛古代有“头风、脑风”之称谓,因此按摩足临泣穴,自然可以治疗偏头痛。
  实际上,用外关穴和胆经上的足临泣来治疗偏头痛,历史上早有记载,两穴配伍最早见于《针灸聚英》,而由于其治疗疗效明显,因此被历代医家沿用至今。风池就不用多说了,它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祛风穴位之一,熄风清热,疏畅气血的功效异常强大。此外,选取的这三个穴位都是少阳经穴,同经相应,同气相求,相互促进,相互为用,可以祛风驱邪,使气血通畅,偏头痛也就不再发作了。
  偏头痛的防治,除了上面的预防方法外,还需注意要多休息,少思虑,曹操之所以会患上偏头痛,与他太过思虑不无关系。曹操在起兵平定袁绍的时候,就经常头痛。可真正头痛开始严重的时候,是在消灭袁绍,挟持汉献帝以后。曹操掌握了“君权”,此时的他需要考虑更多的国事,还要平灭一些地方的起义,还要在宫廷内排除异己。此时曹操的头痛才真正开始严重现。而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压力似乎不比曹操轻。所以在这个压力紧张盛行的年代,对抗偏头痛的灵丹妙药不是经络穴位,不是艾灸针灸,治疗方法,仅仅是“术”而已,其道,还是在于各位解压自己的智慧,只要您不被压力的洪流卷进去,您就不会加入偏头痛的行列。
  因为头痛的原因复杂,有的情况很危险,不同于偏头痛,所以需要提醒大家:遇到突然地(不是反复地)非常剧烈的头痛,而且呈进行性加重(不是时轻时重),甚至会感觉到“我一辈子头都没这么痛过”,这时千万要重视起来,这可能是出血性头痛,要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不能按一般的头痛治疗。
其他文献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多蹲少坐是对身体各个脏器最好的锻炼,经常坐着容易造成心肺功能和体力降低。以下五招蹲的练习,每次可以只做一个动作,也可连起来做,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通过练习可以增大胸腔和肺的活动范围,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借物蹲  练习者用自己的背部、腰骶部依靠在墙上,或是手握着栏杆,借以分解身体重量,使下蹲训练变得容易进行,从而蹲得深,蹲得久。练习时间可以从开始的1分钟逐渐延长到5分钟。  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
期刊
期刊
期刊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也是生理衰老在骨骼方面的一种特殊表现,属中医“骨萎”范畴。古人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亦不例外,日常生活中要牢记四个对策。  一 要固肾护元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张景岳认为,早衰的产生是由于不知摄生,损耗精气,所谓“残伤有因,唯人自作”,说的是欲保生重命者,尤当爱护阳气,重视阴精在养生中的作用。老年人肾气已衰,肾精已亏,元阳耗散,更应该注意节欲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是明代著名中医学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但他勤求博学,不但于医书典籍中孜孜探求,而且还游走四方求学,终成一代名医。他身负岐黄绝技,救人无算,以布衣游宇内,享医名于世凡四十年。缪氏不但于医经医方无不精通,而且于本草之学尤有心得,他的诸多学术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脾阴学说,是缪希雍对中医理论的贡献,缪希雍对脾胃的重要性极其关注,他认为:“谷气者,譬国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