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锚固体流变控制机制及支护最优化设计

来源 :岩土力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569148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巷道围岩的流变特性及其控制理论,通过黏弹性理论和非线性最优化原理,在考虑开挖面空间效应的基础上,研究围岩-锚固体的耦合作用机制,并建立巷道支护最优化设计模型。通过算例分析了支护时间、锚固体厚度、巷道半径以及原岩应力对围岩-锚固体流变特性和巷道支护最优化设计的影响。结果显示,支护时间、锚固体厚度、巷道半径以及原岩应力都与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巷道位移随着支护时间的增长、锚固体厚度的减小、巷道半径和原岩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当锚固体受力处于临界状态时,锚固体厚度随着支护时间的增大而减小,且当锚固体厚度较小时,锚固体厚度与支护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
其他文献
基于山东某矿井复杂多样的地质和开采环境,提出了对冲击地压实行分类评价的技术思路。根据外部应力与巷道围岩相互作用后的围岩结构稳定性及其冲击倾向性,对围岩的冲击危险性
当前,我国的人口流动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规模急剧扩大,流动人口数量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200多万人激增到如今的1.2亿,并继续呈增加趋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等条件限制,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员普遍面临城市生活融入困难、劳动权益维护能力弱等问题,同时,随父母来到城市的流动儿童群体面临的则是教育缺失等问题,亦不能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  在此背景下,2014年6月,一个旨在通过专职社工运用科学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