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MP可显著增强BALB/c小鼠对幽门螺杆菌蛋白抗原的免疫应答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环鸟-腺二核苷酸(cGAMP)在非口服幽门螺杆菌蛋白类疫苗研发中作为佐剂的免疫增强效果。

方法

以cGAMP为佐剂,与幽门螺杆菌蛋白抗原,包括UreA、UreB和NapA混合,通过皮下途径注射免疫BLAB/c小鼠,同时设置单独抗原组和佐剂组对照,以间接ELISA法测定免疫前后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和盲肠灌洗液中IgA抗体;流式细胞术分析脾及腹腔淋巴结(MLN)中T淋巴细胞IFN-γ分泌水平;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分析脾淋巴细胞中抗原特异性IFN-γ的分泌水平。

结果

cGAMP可促进小鼠抗幽门螺杆菌蛋白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应答;流式细胞术及ELISpo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cGAMP可促进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IFN-γ的分泌。

结论

cGAMP作为一种稳定的小分子化合物佐剂,通过皮下免疫途径,虽然不能诱导较强的黏膜sIgA抗体反应,但是可诱导较强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和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应答,显著减少疫苗中抗原用量,为非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分析12岁以下儿童肾上腺区域肿瘤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17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肾上腺区域肿瘤患儿,共90例97例次。分析其年龄分布、肿瘤类型、血生化、肿瘤指标、治疗方法、分期分级及预后情况。结果90例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4 d~11岁1个月[(38.1±31.3)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发热、腹痛。手术者80例(82.5%),未手术者17例(
目的探讨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难复性青少年踝关节旋后-外旋Ⅱ型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采用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的青少年踝关节旋后-外旋Ⅱ型损伤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12.7(11~14)岁。闭合复位失败后,均采用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通过12~45个月(平均24.3个月)
目的比较天津地区儿童空腹血脂与非空腹血脂的差异,探讨在儿童人群中进行非空腹血脂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住院患儿223例,分别采集空腹和餐后1~6 h血液样本,进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肱骨髁上阶梯截骨(M-HSSCO)技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5例肘内翻患儿资料,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6~11岁[(8.5±0.3)岁]。术中使用M-HSSCO技术进行截骨矫形,肱骨鹰嘴窝近端0.5~1.0 cm处L形截骨,外侧保留三角骨块,近端截骨线同样为L形截骨,外侧去除三角骨块,以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稳态变化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 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166例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样本,依据感染时间及CD4+ T淋巴细胞水平分组:早期感染组(early HIV infection,EHI)38例、HIV组94例、AIDS组34
目的研究宿主限制性因子莫罗尼白血病病毒10蛋白(Moloney leukemia virus 10,MOV10)对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复制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在肝癌细胞Huh7中转染HBV复制质粒,探讨HBV复制和MOV10表达的相关性;接着在Huh7中通过siRNA干扰或过表达MOV10,提取病毒核心颗粒的DNA,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病毒复制水平的变化;进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EF4蛋白在应激条件下的功能表现。方法将编码结核分枝杆菌EF4蛋白的pSMT-EF4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使其表达结核分枝杆菌EF4蛋白,观察在不同应激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绘制其生长曲线。结果分别在含氨苄青霉素、G418和链霉素的培养基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EF4蛋白的大肠杆菌BL21的生长情况好于未表达结核分枝杆菌EF4蛋白的对照组,分别在6 h、9 h、2 h后表现出显著性
纤维化(fibrosis)是多种病变的共同病理基础,主要表现为组织内胶原沉积及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原有的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受损。目前有关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亦缺乏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手段。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趋化因子CXCL16及其受体CXCR6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从CXCL16/CXCR6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纤维化中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确定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A3304基因产物DAC合成c-di-AMP的活性,LA3303基因产物CdaR增强DAC酶活。方法采用PCR扩增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LA3304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表达的目的重组蛋白rDA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rDAC环化ATP底物为c-di-AMP的活性。采用细菌双杂交法检测CdaR与DAC相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