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电刺激联合奥昔布宁治疗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p_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电刺激(TENS)联合奥昔布宁治疗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的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后尿道瓣膜共112例,其中术后3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48例,采用随机表法平均分为3组,其中奥昔布宁组16例,口服奥昔布宁0.5 mg/kg,每日1次。TENS组16例,采用经皮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2 h。奥昔布宁联合TENS组16例,联合口服奥昔布宁及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4周后各组尿动力学参数异同。

结果

治疗后1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联合治疗组与奥昔布宁组比较,逼尿肌不随意收缩时间(DUCD)明显缩短,最大膀胱容量明显增加(P<0.05),联合治疗组与TENS组比较,逼尿肌不随意收缩时间(DUCD)明显缩短,最大逼尿肌不随意收缩压(MDUCP)明显降低,最大膀胱容量明显增加(P<0.05)。三组患儿膀胱顺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电刺激(TENS)联合奥昔布宁治疗儿童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安全、方便,短期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压迫(CCI)模型中,自噬在坐骨神经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坐骨神经结扎组(CCI组)各18只。以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
期刊
@@
目的系统评价延迟脐带结扎(DCC)对早产儿的近期影响。方法通过Cochrane图书馆、Ovid、PubMed、Medlin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资讯数据库等检索有关早产儿延迟脐带结扎的文献,检索时间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纳入研究对象为胎龄<37周早产儿,干预措施为DCC 30~60 s、对照组为立即脐带结扎(ICC)<30 s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比较三种无创正压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心脏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RDS早产儿,给予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和同步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SBiPAP)治疗。3种治疗方法平均气道压(MAP)均为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抗血栓治疗是ACS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经皮冠脉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