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颜木兰女士 鍾爱舞蹈,一生醉心於翩翩起舞的美妙时刻;她坚持艺术的真谛,早年,踏着轻盈愉悦的步伐,从印尼而来,经过华北、西北,跨过生活的坎坷,展现人生的美好,终於扎根香港,舞动东方之珠。挥挥彩绸,中国舞、民族舞艺术的种子在香江之畔生根发芽;手持团扇,古典与现代的演绎交相呼应、相互辉映。一路上精彩舞动,一路的芳华留踪。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接班人,於各舞蹈团做出了很大成绩。
坚强执著重追梦
从事舞蹈工作五十多载,收获春华秋实无数,颜木兰女士的生命与舞蹈密不可分,她将两者融为一体,进行了美轮美奂的诠释。
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远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相比之下,人的一生犹如沧海一粟。颜木兰女士卻在舞蹈的历史长河中闪动当代新的光彩:她把自己的精湛舞艺倾囊相授,让中国舞、民族舞、东南亚舞蹈、社交舞蹈在香港的普及范围逐渐扩大。她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尽心教导学员各类舞蹈,使华尔兹、现代舞等舞种在自己创办的木兰歌舞团交相辉映。2007年,木兰歌舞团主办“三十载浓情话木兰——香港回归十周年献礼”晚会,既彰显其过去的成就,亦是一个香港艺术新的起点。
因为太热爱舞蹈,即使废寝忘食,颜木兰女士仍孜孜不倦。无论是年轻时在印尼或北京的刻苦钻研,还是在西北或香港的倾情授课,以及成立木兰歌舞团後为筹备每场演出付出心血、事无巨细地落实每项工作,以至繁重的工作让她没有留意身体的疲惫,当腿部肿痛难耐、举步维艰,她卻视为只需休息一晚便能恢复的小病小痛。因此,累计的问题演变成危及生命的恶疾,幸好得到及时救治,方转危为安。
这个时候,离举行三十周年纪念晚会还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医生为她诊断为腿部透支过度,因为不注重保养而导致严重劳损,退化变形:“我成了一个残废的人,要坐轮椅。”突如其来的变化,似乎晴天霹雳,极大打击了颜木兰女士,要停止自己喜爱的舞蹈工作,她久久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然而其心中对舞蹈的热爱,加上前来探病的好友、亲人、学生不断的鼓励,颜木兰女士渐渐调整心态、恢复乐观。
颜木兰女士回想起以前经历的苦难,甚至到港後有一段时间因为生计问题,被迫停止舞蹈事业的那种无奈和失落,自己都没有放棄希望、没有放棄对舞蹈的爱。所以这一次,她也同样不会放棄。
当三十周年纪念晚会在香港大礼堂隆重举行时,一袭盛装、手持鲜花的颜木兰女士在女儿的搀扶下出现与全体演员当中,现场顿时掌声雷动,全场观众起立致意,不少人还流下激动的泪水。颜木兰女士对舞蹈的热爱之情,经过三十个春秋的变化、沉淀,成为赠与艺术和岁月最好的礼物。而这台得到香港许多社团领袖、社会精英、名人名流支持的晚会,被媒体誉为“木兰花开三十载,桃李芬芳映香江” 。
於颜木兰女士个人而言,这场晚会,即是艺术新的起点,也是艺术生命的重生。住院结束,回家休养的颜木兰女士下定决心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她日复一日在椅子上、床上练腿力,午饭之後围着长方形的餐桌走800多步,在亲友的鼓励和帮助中锲而不捨地坚持锻炼。终於,她脱离了轮椅、放下拐杖,重新来到舞友的队伍中,教授长者舞蹈。
“我,总算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和信任。我,终於站起来了!”颜木兰女士欣喜之餘,写下感想,她希望人们要乐观面对现实,以积极的态度结合坚强的毅力,保持自己心中所爱,战胜困难,活得健康、活出人生的意义。
木兰花开正芳华
木兰代父从军,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讚颂女子的智慧与坚强。颜木兰女士将此延伸,光耀舞坛、饮誉香江。早年侨居印度尼西亚时,天资聪慧、自幼学习芭蕾舞的她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文艺演出队的主力,曾参加雅加达新协舞蹈团和雅加达南安工会的歌剧团。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首次访问印尼演出,优美的节目《荷花舞》唤起了颜木兰女士心中对祖国艺术的向往。因此,她勤练舞蹈、刻苦专研。终获良机,於1957年保送中国最高艺术学府——中央实验歌剧舞剧院舞剧团(今中国歌剧舞剧院)学习。
在歌剧团里,她对舞蹈的爱好持久弥坚,愈久愈浓。一年四季,她闻鸡起舞、宵衣旰食,舞艺得以不断提升、已臻化境。两年後,颜木兰女士成为北京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演员,还得到与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她先後参演《宝莲灯》、《雷峰塔》、《五朵红云》、《红旗》、《东方红》等作品。还曾於1961年随团前往波兰、苏联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将人生辉煌的青春岁月留在心爱的舞台上。1969年,她远赴甘肃省支援边疆建设,於文工团内教导舞蹈。曾有学生回忆道:“(颜木兰女士)人长得端庄秀丽,人品好,舞艺也高超,芭蕾的鹤立式、猫跳步等招式,她一应俱能……因为是归侨,衣着讲究一些,但卻和酒泉人一样的能吃苦……她很念旧,即使移居香港後,有机会回内地,总是不忘约请酒泉文工团的朋友去见面,人的情谊,是能超越苦难的。”
1975年,颜木兰女士携八岁的女儿移居香港,可此时香港的经济不景气,工作难寻。迫於现实,她不得放下对舞蹈梦想的追求,忙碌打工度日。命运此时又发生一次奇妙的转折。一位先到香港定居的同学在某次演出诚邀颜木兰女士出演中国舞,只为重新登上舞台,即使没有报酬也没有服装,颜木兰女士仍满心欢喜的答应,她连夜缝製纱裙,自编自导中国古典舞蹈《赏春》,以鲜明灵动的舞步於台上折服观众。从此开始,这位资深舞蹈家慢慢被大家熟知,更有不少人表示希望能拜其为师。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组建自己的歌舞团。有了这一次机会,我开始準备开班,最开始在家里教学,第一批学生只有三人。”希望,即使多麽微弱,也能带来无穷的改变。当时的颜木兰女士利用下班时间、在家里教学,以专心认真的态度教学,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上门拜师的学生越来越多,更有外籍学员,学习之餘为之宣传:“那时的发展很艰苦,什麽都要靠自己亲力亲为,服装、道具要自己製作。”
用心的栽培,换来桃李的芬芳,颜木兰女士专业、严谨、尽心的治学态度,通过学生、亲友们口碑相传,渐渐被大众熟知、学生日渐增多,还开设成人班等。 1977年秋季,颜木兰女士收获硕果、成立木兰舞蹈学院和木兰舞蹈团,後者即今木兰歌舞团之前身。多年来,木兰歌舞为艺术界做出各种贡献,不仅举行各种演出、推陈出新发扬舞蹈艺术,经常到广州、珠海、深圳、澳门、印尼雅加达、美国夏威夷等地交流演出;也以艺术之美贡献社会:经常性的敬老演出,世界宣明会“饥馑30”的慈善演出,为了响应中国侨联和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关於援建北川中学的呼籲,该团主动承办“庆祝国庆60周年暨援建北川中学义演”,並将门券收入减除场租全部捐出。雅安地震,该团再次进行募集活动。青海玉树地震後,颜木兰女士和众多团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筹得上万善款,得到社会各界讚誉一片。
常年教学触感悟
那一年,颜木兰女士在香港从零开始,在客厅中腾出一部分作为舞蹈教室,自己购买镜子,亲手缝製服装、製作道具,亲力亲为教导三个学生。在这块被戏称为“文化的沙漠”之地上,慢慢栽培艺术的种子。此时,香港的中国舞、民族舞尚未普及,鲜有人练习表演,颜木兰女士的大力教导和宣传,让香港重新发现中华舞蹈艺术的魅力。时过境迁,艺术的种子渐渐萌芽、成长,並且四处生根、发芽,形成舞蹈艺术的繁花齐放。木兰歌舞团,便是颜木兰女士最引以为豪的硕果。
“我们尽量爭取每年都有演出,在剧场里举行献艺舞蹈汇演。”全心全意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的颜木兰女士知道,冰冻三呎非一日之寒,自己学习到炉火纯青的舞技,绝非十天半月能换取,因此她时刻激励学生,尽己所能培养未来舞星:“我对艺术非常认真,恨不得把自己学到的技巧教给学生,所以也会要求他们刻苦学习。”
在颜木兰女士教学的记忆里,基本功学得最扎实、动作最到位的学生是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认真学习的人,他们一点一点积累,不怕苦不怕累。因此,练就出色的舞艺。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学生背负起繁重课业的同时,又因电脑、电玩等诱因分散注意力,所以即使有兴趣学舞,功力卻不如前辈扎实,让颜木兰女士感到惋惜。老一辈总希望为年轻一代营造优越的生活条件,殊不知容易滋养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今日,颜木兰女士希望年轻人不仅能学得精湛的舞艺,更要认识到艺术带给人们乐观、善良、独立、坚强等优秀品质:“环境不一样,现在条件比较好,对培养学生有好有弊,希望他们从舞蹈学到了更坚强和独立,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踏入人生的道路。”
木兰花开,今年已是三十五载,舞蹈是美的艺术,因此传播之人也是美丽的,更美的是颜木兰女士热爱与坚持舞蹈的艺术之心。木兰歌舞团,这朵由她精心栽培、绽放香江之畔的木兰花,相信将在未来吐露新的芬芳。
坚强执著重追梦
从事舞蹈工作五十多载,收获春华秋实无数,颜木兰女士的生命与舞蹈密不可分,她将两者融为一体,进行了美轮美奂的诠释。
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远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相比之下,人的一生犹如沧海一粟。颜木兰女士卻在舞蹈的历史长河中闪动当代新的光彩:她把自己的精湛舞艺倾囊相授,让中国舞、民族舞、东南亚舞蹈、社交舞蹈在香港的普及范围逐渐扩大。她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尽心教导学员各类舞蹈,使华尔兹、现代舞等舞种在自己创办的木兰歌舞团交相辉映。2007年,木兰歌舞团主办“三十载浓情话木兰——香港回归十周年献礼”晚会,既彰显其过去的成就,亦是一个香港艺术新的起点。
因为太热爱舞蹈,即使废寝忘食,颜木兰女士仍孜孜不倦。无论是年轻时在印尼或北京的刻苦钻研,还是在西北或香港的倾情授课,以及成立木兰歌舞团後为筹备每场演出付出心血、事无巨细地落实每项工作,以至繁重的工作让她没有留意身体的疲惫,当腿部肿痛难耐、举步维艰,她卻视为只需休息一晚便能恢复的小病小痛。因此,累计的问题演变成危及生命的恶疾,幸好得到及时救治,方转危为安。
这个时候,离举行三十周年纪念晚会还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医生为她诊断为腿部透支过度,因为不注重保养而导致严重劳损,退化变形:“我成了一个残废的人,要坐轮椅。”突如其来的变化,似乎晴天霹雳,极大打击了颜木兰女士,要停止自己喜爱的舞蹈工作,她久久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然而其心中对舞蹈的热爱,加上前来探病的好友、亲人、学生不断的鼓励,颜木兰女士渐渐调整心态、恢复乐观。
颜木兰女士回想起以前经历的苦难,甚至到港後有一段时间因为生计问题,被迫停止舞蹈事业的那种无奈和失落,自己都没有放棄希望、没有放棄对舞蹈的爱。所以这一次,她也同样不会放棄。
当三十周年纪念晚会在香港大礼堂隆重举行时,一袭盛装、手持鲜花的颜木兰女士在女儿的搀扶下出现与全体演员当中,现场顿时掌声雷动,全场观众起立致意,不少人还流下激动的泪水。颜木兰女士对舞蹈的热爱之情,经过三十个春秋的变化、沉淀,成为赠与艺术和岁月最好的礼物。而这台得到香港许多社团领袖、社会精英、名人名流支持的晚会,被媒体誉为“木兰花开三十载,桃李芬芳映香江” 。
於颜木兰女士个人而言,这场晚会,即是艺术新的起点,也是艺术生命的重生。住院结束,回家休养的颜木兰女士下定决心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她日复一日在椅子上、床上练腿力,午饭之後围着长方形的餐桌走800多步,在亲友的鼓励和帮助中锲而不捨地坚持锻炼。终於,她脱离了轮椅、放下拐杖,重新来到舞友的队伍中,教授长者舞蹈。
“我,总算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和信任。我,终於站起来了!”颜木兰女士欣喜之餘,写下感想,她希望人们要乐观面对现实,以积极的态度结合坚强的毅力,保持自己心中所爱,战胜困难,活得健康、活出人生的意义。
木兰花开正芳华
木兰代父从军,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讚颂女子的智慧与坚强。颜木兰女士将此延伸,光耀舞坛、饮誉香江。早年侨居印度尼西亚时,天资聪慧、自幼学习芭蕾舞的她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文艺演出队的主力,曾参加雅加达新协舞蹈团和雅加达南安工会的歌剧团。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首次访问印尼演出,优美的节目《荷花舞》唤起了颜木兰女士心中对祖国艺术的向往。因此,她勤练舞蹈、刻苦专研。终获良机,於1957年保送中国最高艺术学府——中央实验歌剧舞剧院舞剧团(今中国歌剧舞剧院)学习。
在歌剧团里,她对舞蹈的爱好持久弥坚,愈久愈浓。一年四季,她闻鸡起舞、宵衣旰食,舞艺得以不断提升、已臻化境。两年後,颜木兰女士成为北京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演员,还得到与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她先後参演《宝莲灯》、《雷峰塔》、《五朵红云》、《红旗》、《东方红》等作品。还曾於1961年随团前往波兰、苏联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将人生辉煌的青春岁月留在心爱的舞台上。1969年,她远赴甘肃省支援边疆建设,於文工团内教导舞蹈。曾有学生回忆道:“(颜木兰女士)人长得端庄秀丽,人品好,舞艺也高超,芭蕾的鹤立式、猫跳步等招式,她一应俱能……因为是归侨,衣着讲究一些,但卻和酒泉人一样的能吃苦……她很念旧,即使移居香港後,有机会回内地,总是不忘约请酒泉文工团的朋友去见面,人的情谊,是能超越苦难的。”
1975年,颜木兰女士携八岁的女儿移居香港,可此时香港的经济不景气,工作难寻。迫於现实,她不得放下对舞蹈梦想的追求,忙碌打工度日。命运此时又发生一次奇妙的转折。一位先到香港定居的同学在某次演出诚邀颜木兰女士出演中国舞,只为重新登上舞台,即使没有报酬也没有服装,颜木兰女士仍满心欢喜的答应,她连夜缝製纱裙,自编自导中国古典舞蹈《赏春》,以鲜明灵动的舞步於台上折服观众。从此开始,这位资深舞蹈家慢慢被大家熟知,更有不少人表示希望能拜其为师。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组建自己的歌舞团。有了这一次机会,我开始準备开班,最开始在家里教学,第一批学生只有三人。”希望,即使多麽微弱,也能带来无穷的改变。当时的颜木兰女士利用下班时间、在家里教学,以专心认真的态度教学,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上门拜师的学生越来越多,更有外籍学员,学习之餘为之宣传:“那时的发展很艰苦,什麽都要靠自己亲力亲为,服装、道具要自己製作。”
用心的栽培,换来桃李的芬芳,颜木兰女士专业、严谨、尽心的治学态度,通过学生、亲友们口碑相传,渐渐被大众熟知、学生日渐增多,还开设成人班等。 1977年秋季,颜木兰女士收获硕果、成立木兰舞蹈学院和木兰舞蹈团,後者即今木兰歌舞团之前身。多年来,木兰歌舞为艺术界做出各种贡献,不仅举行各种演出、推陈出新发扬舞蹈艺术,经常到广州、珠海、深圳、澳门、印尼雅加达、美国夏威夷等地交流演出;也以艺术之美贡献社会:经常性的敬老演出,世界宣明会“饥馑30”的慈善演出,为了响应中国侨联和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关於援建北川中学的呼籲,该团主动承办“庆祝国庆60周年暨援建北川中学义演”,並将门券收入减除场租全部捐出。雅安地震,该团再次进行募集活动。青海玉树地震後,颜木兰女士和众多团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筹得上万善款,得到社会各界讚誉一片。
常年教学触感悟
那一年,颜木兰女士在香港从零开始,在客厅中腾出一部分作为舞蹈教室,自己购买镜子,亲手缝製服装、製作道具,亲力亲为教导三个学生。在这块被戏称为“文化的沙漠”之地上,慢慢栽培艺术的种子。此时,香港的中国舞、民族舞尚未普及,鲜有人练习表演,颜木兰女士的大力教导和宣传,让香港重新发现中华舞蹈艺术的魅力。时过境迁,艺术的种子渐渐萌芽、成长,並且四处生根、发芽,形成舞蹈艺术的繁花齐放。木兰歌舞团,便是颜木兰女士最引以为豪的硕果。
“我们尽量爭取每年都有演出,在剧场里举行献艺舞蹈汇演。”全心全意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的颜木兰女士知道,冰冻三呎非一日之寒,自己学习到炉火纯青的舞技,绝非十天半月能换取,因此她时刻激励学生,尽己所能培养未来舞星:“我对艺术非常认真,恨不得把自己学到的技巧教给学生,所以也会要求他们刻苦学习。”
在颜木兰女士教学的记忆里,基本功学得最扎实、动作最到位的学生是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认真学习的人,他们一点一点积累,不怕苦不怕累。因此,练就出色的舞艺。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学生背负起繁重课业的同时,又因电脑、电玩等诱因分散注意力,所以即使有兴趣学舞,功力卻不如前辈扎实,让颜木兰女士感到惋惜。老一辈总希望为年轻一代营造优越的生活条件,殊不知容易滋养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今日,颜木兰女士希望年轻人不仅能学得精湛的舞艺,更要认识到艺术带给人们乐观、善良、独立、坚强等优秀品质:“环境不一样,现在条件比较好,对培养学生有好有弊,希望他们从舞蹈学到了更坚强和独立,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踏入人生的道路。”
木兰花开,今年已是三十五载,舞蹈是美的艺术,因此传播之人也是美丽的,更美的是颜木兰女士热爱与坚持舞蹈的艺术之心。木兰歌舞团,这朵由她精心栽培、绽放香江之畔的木兰花,相信将在未来吐露新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