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老家的村庄是没有通电的,更不会有今天“电化”后的各类电灯、电话、电视、电扇、电脑等高度依赖电的现代家用设备。因为童年的记忆,那些短暂的没有电的光景自己还依稀的记得一点,每当回忆这些遥远的点滴记忆,自己总有一种极其平静的感觉。这种记忆对我来说是一种财富,而对于和我同龄的人(特别是城里人)来说有点难以想象甚至夸张。毕竟,对于如今生活在城里的大部分八零后的人们来说,这些记忆已经很少很少并略显珍奇。
在我的记忆中,村子开始有电的日子好像始于小学的某个时候,具体日期自己现在已经记不清了,遗憾的是那时的我还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否则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按照自己如今专业的习惯(档案学教育背景使然)怎么会没有留下记录呢,那可是典型的原始记录啊!
村庄通电前的记忆虽然不多,但是依旧清晰。我清楚地记得在自己学前的生活中,村子确实没有水电,也没有如今立在村子里一根根笔直、圆滑、竖立的电线杆,家家户户都是依靠煤油灯和蜡烛而生活的,其中绝大部分是靠煤油灯(蜡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贵一点),无论是烧饭时的引火之用,还是夜晚照明之用!正因为如此,那时夜晚的生活完全是按照“早出晚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生活、工作规律而延续的。晚餐不久,除了夏天全家甚至整个庄子的人集中在“大场院”外乘凉外,大部分是进入睡眠状态。因为那时委实“没事可干”,更没有今天有了电后的诸多方便性的娱乐了;电视更是难以想象。好多老人是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电视为何物,也就是在那个阶段,虽然没有电的记忆,但有关煤油灯的记忆却是记忆犹新的,在煤油灯的记忆中,留下了很多如今看来甚至有点浪漫的温馨记忆。
客观地说,煤油灯是我对那个童年时代的美好记忆之一,这种记忆并不是如有些人所想象的是贫穷、落后的见证:对于我来说,当时对于煤油灯的感觉是极其自然的感觉。在我的概念中,那是生活必备的工具:如今回忆起来,反而有点美好的印象,也许是如今的社会太发达了,发达的使自己感觉到与自己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
关于煤油灯,其实也像今天的照明工具一样,它也是有多种多样的。记得“有钱”的人家,一般会买一个比较好看一点的煤油灯。而且带有玻璃灯罩的那种,有专用的灯芯。外观也较为好看,也耐用,不会被风随意吹灭,更不会经常发生刺鼻甚至烧着眉毛或者头发了,总之不需要过度地保持警惕:而对于像我们家这样的没钱人(其实就是标准的贫农)家庭来说,煤油灯都是自制的那种。我们家煤油灯全都是父亲自己制作的。父亲是个巧手,不仅给自家做。也给邻居们做。这种煤油灯一般是用一个小药瓶(一般主体是圆柱型的,上面的口比身略窄)作为盛油的容器,用一片薄薄的铁皮或者铝皮卷一根细长的管子,同时将用纱布或者棉线扭成的灯芯穿过“管子”,在“管子”上方中间夹一块和盛油容器口大小相仿的铁片或铝片(一般都是圆形的)用以挡住瓶口,可以固定管子灯芯。同时可以减少煤油的挥发!就这样,一个煤油灯便制成了,我们家用的大大小小煤油灯都是父亲如此制作的。
在煤油灯下,留下了模糊、昏暗的点滴记忆。如今,煤油灯很难见到了,除了在一些文字中和怀旧式的电影内时而遇到外!
在我的记忆中,村子开始有电的日子好像始于小学的某个时候,具体日期自己现在已经记不清了,遗憾的是那时的我还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否则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按照自己如今专业的习惯(档案学教育背景使然)怎么会没有留下记录呢,那可是典型的原始记录啊!
村庄通电前的记忆虽然不多,但是依旧清晰。我清楚地记得在自己学前的生活中,村子确实没有水电,也没有如今立在村子里一根根笔直、圆滑、竖立的电线杆,家家户户都是依靠煤油灯和蜡烛而生活的,其中绝大部分是靠煤油灯(蜡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贵一点),无论是烧饭时的引火之用,还是夜晚照明之用!正因为如此,那时夜晚的生活完全是按照“早出晚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生活、工作规律而延续的。晚餐不久,除了夏天全家甚至整个庄子的人集中在“大场院”外乘凉外,大部分是进入睡眠状态。因为那时委实“没事可干”,更没有今天有了电后的诸多方便性的娱乐了;电视更是难以想象。好多老人是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电视为何物,也就是在那个阶段,虽然没有电的记忆,但有关煤油灯的记忆却是记忆犹新的,在煤油灯的记忆中,留下了很多如今看来甚至有点浪漫的温馨记忆。
客观地说,煤油灯是我对那个童年时代的美好记忆之一,这种记忆并不是如有些人所想象的是贫穷、落后的见证:对于我来说,当时对于煤油灯的感觉是极其自然的感觉。在我的概念中,那是生活必备的工具:如今回忆起来,反而有点美好的印象,也许是如今的社会太发达了,发达的使自己感觉到与自己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
关于煤油灯,其实也像今天的照明工具一样,它也是有多种多样的。记得“有钱”的人家,一般会买一个比较好看一点的煤油灯。而且带有玻璃灯罩的那种,有专用的灯芯。外观也较为好看,也耐用,不会被风随意吹灭,更不会经常发生刺鼻甚至烧着眉毛或者头发了,总之不需要过度地保持警惕:而对于像我们家这样的没钱人(其实就是标准的贫农)家庭来说,煤油灯都是自制的那种。我们家煤油灯全都是父亲自己制作的。父亲是个巧手,不仅给自家做。也给邻居们做。这种煤油灯一般是用一个小药瓶(一般主体是圆柱型的,上面的口比身略窄)作为盛油的容器,用一片薄薄的铁皮或者铝皮卷一根细长的管子,同时将用纱布或者棉线扭成的灯芯穿过“管子”,在“管子”上方中间夹一块和盛油容器口大小相仿的铁片或铝片(一般都是圆形的)用以挡住瓶口,可以固定管子灯芯。同时可以减少煤油的挥发!就这样,一个煤油灯便制成了,我们家用的大大小小煤油灯都是父亲如此制作的。
在煤油灯下,留下了模糊、昏暗的点滴记忆。如今,煤油灯很难见到了,除了在一些文字中和怀旧式的电影内时而遇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