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真上好理论课,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拆装积极性,掌握好学生的实习心理、加强考核是上好汽车发动机拆装实习课的关键。
关键词:汽车拆装 能力 培养
1 概述
汽车拆装课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性比较强的课程,通过拆装实习,可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巩固和加强《汽车构造》的理论知识,为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掌握安全操作常识,零部件拆装后的正确放置、分类及清洗方法,培养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懂得并能正确地使量具及专门工具;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对于职业学校教学目的是为企业培养一线的操作工人,所以加强实习,提高操作技能是教学的根本。为了能使学生向这方面发展,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方面:
2 认真作好教学准备
2.1 认真上好理论课,备好实习教案
很多学生在学之前并没认真看过汽车发动机的构造,所以在学之前,首先自己大部份拆装一遍给学生看或去厂里观看一遍,这样让他们有个模糊的概念,然后,在理论课上讲解好各零部件间的关系及工作原理,这样就为下厂实习作好了充分准备。在下厂前认真写好实习教案是很重要的,教案内容应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学生情况和具体工位书写。教案中要对如何组织教学做出设计。汽车拆装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结构、名称、原理和相互连接关系,熟悉工具的使用,掌握拆装方法。由于汽车是由很多个总成、部件等组成的机器,其中零件较多,结构复杂,若不突出重点,学生不易掌握。因此,在三个部份中间又进行细分,如我把发动机的拆装分成为三大块,即气缸盖拆装、活塞拆装、曲轴和凸轮轴拆装,在教学中穿插配气机构、冷却系和润滑系的内容。教案就要围绕重点、难点编写,并使他们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以上所说的发动机的三大块,若条件允许,可在实习前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以达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实习起来就事半功倍,因为汽车的型号更新比较快,如果教材与实物结构上有所区别,应在教案中加以解决,达到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理论基础上能举一反三。
2.1 熟悉工具、设备并配备齐全
拆装汽车有许多专用、特有工具,如套筒、扳手、内六角扳手、气门拆装工具,在实习前应让他们充分认识、理解、熟悉,并动手操作,掌握其性能,跟据理论联系实际课让他们充分发挥后再进行指导配备好各部件、总成的拆装工具。当然老师应准备好完整、齐全的零部件,不能缺胳膊少腿,保证实习课完整性,如离合器的拆装,其中的弹簧、分离杆调整螺钉、浮动销、分离杆、摆动块、分离杆支承弹簧等,应样样俱全,否则就不能完整的学好拆装,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
2.2 要让学生按下列要求进行实习操作
2.2.1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2.2 独立完成各机构、总成、机件的拆装,掌握它们相互间的装配关系,掌握正确的拆装方法。
2.2.3 熟悉各部件名称、作用和结构特点。了解机件的性能、制造加工方法。
2.2.4 掌握关键零部件测绘方法。
2.2.5 学会判断、分析、处理常见故障及正确使用各种拆装设备、工具、量具。
2.2.6 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拆装,注意零部件拆装顺序、每个螺栓的紧固力矩及装配间隙的调整等。
2.2.7 听从实习指导教师的安排,不要随意开动设备,以免发生意外。
2.2.8 实习中不迟到早退,不得无故缺勤,有事要请假。
2.2.9 爱护设备和工具,损坏或丢失工具要赔偿。
2.2.10 实习完毕,学生应帮助指导教师清点工具,打扫工作场地。
3 抓好实习课中的四个环节
由于实习教学的特殊性,课堂没有休息,连续上课时间较长,加上实习操作时学生可以随意走动,不按固定位置就座,指导老师只有一个,这给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觉得课堂教学应注意四个时段:
3.1 实习前10分钟
首先强调纪律和操作规则,注意安全,明确目标,对不在本课教学内容的实物不许乱动。只有严格的纪律和严谨的操作规则,才能保证学生的人生安全,也才能保证课堂的须利进行。
3.2 拆装第一遍时
年青人大都有对新事物好奇、好动的冲动,所以当他们刚刚进厂时,对熟悉又陌生的汽车都有积极动手参与的欲望,这时纪律和规则要起到重要的作用,让他们静下心来,应势利导,更加激发他们的兴趣。首先,回顾一下理论知识,然后按工步一步步往下做,记住难点和重点,使学生明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为下一次重新拆装练习作好基础。
3.3 拆装第二遍时段
古人云:一而战,再而衰,三而竭。所以在第二遍时会有学生松懈,他们认为拆装了一遍,对构造已掌握,觉得没什么可学的了,失去了上进心,此时老师在其中至关重要,要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可采取多种方法。比如:比赛竞争法,看谁既快又好,或采用示范法,再加以指点、讲评等等,让他们觉得学无止境。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使学生静下心来多练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所谓熟能生巧,当然也要劳逸结合,期间可适当休息或讲解一些国内外汽车的相关信息,比如:一个高级技工年薪水10万,高级技工在我国严重缺少等等,这样效果可能更好些。
3.4 最后清理阶段
这是最心不在焉时,有的全部按要求做好,会东看西看,走来走去,有的则还没完成,就会急躁或想放弃,这时要强调纪律,让他们静下心来集中精力,按照工步,有条不紊的安装,否则会影响操作水平,机械达不到性能要求,运转时轻者不正常,严重者会损坏机器,同时少装、漏装、错装也会影响后面的同学的实习。在这时候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告诉学生这样装配产生的后果,如:发动机的装配精度要求很高,在装配前,应对已经选配的零件和组合件,认真清洗、吹干、擦净,确保清洁。检查各零件,不得有毛刺、擦伤,保持完整无损。做好工具、设备、工作场地的清洁。工作台、工具应摆放整齐。特别应仔细检查、清洗气缸体和曲轴上的润滑油道,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否则,会因清洁工作的疏忽,造成返工甚至带来发动由于润滑不良,造成烧瓦、拉缸等严重后果。在最后离厂时,老师要注意总结、归纳。表扬好的,指出不足的,并布置下一次实习的内容,让他们做好预习。
4 备作业,加强考核,挖掘潜力,提高积极性
4.1 备作业
每次实习完后,要让学生把实习报告写好,每个步骤所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加以分析,以防后患,这时老师应对他们的作业认真批改,看他们是否认真对待,这样他们再实习就更容易了。
4.2 加强考核
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端正,操作要求就会规范,技术水平就会提高。有些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很明确,教师推一推,学生就动一动,怕苦、怕脏、又怕累,老师只有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即使不能完全达到标准,也能维持较好的水平
4.3 努力挖掘潜力,提高其积极性
对于一些动手能力相对差的学生,要注意引导,加强鼓励,不让其泄气,或降低一点难度,让其一步一步的往上提高,增强其自信心。对于一些相对懒的学生,要因势利导,抓住其向上一面,调动其积极性,开足马力做好实习。
5 认真总结
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似简单,但要按标准做好又有一定难度。技术性的机器,某一点相对位置不同,某一个螺钉的扭力不同,可能产生的效果大相径庭,所以马虎不得。那么对于一台发动机要想让其拆了又装上去,其性能还是一致,就得在细微处下功夫,所以每一次实习后,做好总结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更好的指导好学生,所谓名师出高徒。
关键词:汽车拆装 能力 培养
1 概述
汽车拆装课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性比较强的课程,通过拆装实习,可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巩固和加强《汽车构造》的理论知识,为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掌握安全操作常识,零部件拆装后的正确放置、分类及清洗方法,培养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懂得并能正确地使量具及专门工具;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对于职业学校教学目的是为企业培养一线的操作工人,所以加强实习,提高操作技能是教学的根本。为了能使学生向这方面发展,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方面:
2 认真作好教学准备
2.1 认真上好理论课,备好实习教案
很多学生在学之前并没认真看过汽车发动机的构造,所以在学之前,首先自己大部份拆装一遍给学生看或去厂里观看一遍,这样让他们有个模糊的概念,然后,在理论课上讲解好各零部件间的关系及工作原理,这样就为下厂实习作好了充分准备。在下厂前认真写好实习教案是很重要的,教案内容应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学生情况和具体工位书写。教案中要对如何组织教学做出设计。汽车拆装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结构、名称、原理和相互连接关系,熟悉工具的使用,掌握拆装方法。由于汽车是由很多个总成、部件等组成的机器,其中零件较多,结构复杂,若不突出重点,学生不易掌握。因此,在三个部份中间又进行细分,如我把发动机的拆装分成为三大块,即气缸盖拆装、活塞拆装、曲轴和凸轮轴拆装,在教学中穿插配气机构、冷却系和润滑系的内容。教案就要围绕重点、难点编写,并使他们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以上所说的发动机的三大块,若条件允许,可在实习前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以达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实习起来就事半功倍,因为汽车的型号更新比较快,如果教材与实物结构上有所区别,应在教案中加以解决,达到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理论基础上能举一反三。
2.1 熟悉工具、设备并配备齐全
拆装汽车有许多专用、特有工具,如套筒、扳手、内六角扳手、气门拆装工具,在实习前应让他们充分认识、理解、熟悉,并动手操作,掌握其性能,跟据理论联系实际课让他们充分发挥后再进行指导配备好各部件、总成的拆装工具。当然老师应准备好完整、齐全的零部件,不能缺胳膊少腿,保证实习课完整性,如离合器的拆装,其中的弹簧、分离杆调整螺钉、浮动销、分离杆、摆动块、分离杆支承弹簧等,应样样俱全,否则就不能完整的学好拆装,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
2.2 要让学生按下列要求进行实习操作
2.2.1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2.2 独立完成各机构、总成、机件的拆装,掌握它们相互间的装配关系,掌握正确的拆装方法。
2.2.3 熟悉各部件名称、作用和结构特点。了解机件的性能、制造加工方法。
2.2.4 掌握关键零部件测绘方法。
2.2.5 学会判断、分析、处理常见故障及正确使用各种拆装设备、工具、量具。
2.2.6 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拆装,注意零部件拆装顺序、每个螺栓的紧固力矩及装配间隙的调整等。
2.2.7 听从实习指导教师的安排,不要随意开动设备,以免发生意外。
2.2.8 实习中不迟到早退,不得无故缺勤,有事要请假。
2.2.9 爱护设备和工具,损坏或丢失工具要赔偿。
2.2.10 实习完毕,学生应帮助指导教师清点工具,打扫工作场地。
3 抓好实习课中的四个环节
由于实习教学的特殊性,课堂没有休息,连续上课时间较长,加上实习操作时学生可以随意走动,不按固定位置就座,指导老师只有一个,这给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觉得课堂教学应注意四个时段:
3.1 实习前10分钟
首先强调纪律和操作规则,注意安全,明确目标,对不在本课教学内容的实物不许乱动。只有严格的纪律和严谨的操作规则,才能保证学生的人生安全,也才能保证课堂的须利进行。
3.2 拆装第一遍时
年青人大都有对新事物好奇、好动的冲动,所以当他们刚刚进厂时,对熟悉又陌生的汽车都有积极动手参与的欲望,这时纪律和规则要起到重要的作用,让他们静下心来,应势利导,更加激发他们的兴趣。首先,回顾一下理论知识,然后按工步一步步往下做,记住难点和重点,使学生明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为下一次重新拆装练习作好基础。
3.3 拆装第二遍时段
古人云:一而战,再而衰,三而竭。所以在第二遍时会有学生松懈,他们认为拆装了一遍,对构造已掌握,觉得没什么可学的了,失去了上进心,此时老师在其中至关重要,要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可采取多种方法。比如:比赛竞争法,看谁既快又好,或采用示范法,再加以指点、讲评等等,让他们觉得学无止境。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使学生静下心来多练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所谓熟能生巧,当然也要劳逸结合,期间可适当休息或讲解一些国内外汽车的相关信息,比如:一个高级技工年薪水10万,高级技工在我国严重缺少等等,这样效果可能更好些。
3.4 最后清理阶段
这是最心不在焉时,有的全部按要求做好,会东看西看,走来走去,有的则还没完成,就会急躁或想放弃,这时要强调纪律,让他们静下心来集中精力,按照工步,有条不紊的安装,否则会影响操作水平,机械达不到性能要求,运转时轻者不正常,严重者会损坏机器,同时少装、漏装、错装也会影响后面的同学的实习。在这时候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告诉学生这样装配产生的后果,如:发动机的装配精度要求很高,在装配前,应对已经选配的零件和组合件,认真清洗、吹干、擦净,确保清洁。检查各零件,不得有毛刺、擦伤,保持完整无损。做好工具、设备、工作场地的清洁。工作台、工具应摆放整齐。特别应仔细检查、清洗气缸体和曲轴上的润滑油道,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否则,会因清洁工作的疏忽,造成返工甚至带来发动由于润滑不良,造成烧瓦、拉缸等严重后果。在最后离厂时,老师要注意总结、归纳。表扬好的,指出不足的,并布置下一次实习的内容,让他们做好预习。
4 备作业,加强考核,挖掘潜力,提高积极性
4.1 备作业
每次实习完后,要让学生把实习报告写好,每个步骤所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加以分析,以防后患,这时老师应对他们的作业认真批改,看他们是否认真对待,这样他们再实习就更容易了。
4.2 加强考核
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端正,操作要求就会规范,技术水平就会提高。有些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很明确,教师推一推,学生就动一动,怕苦、怕脏、又怕累,老师只有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即使不能完全达到标准,也能维持较好的水平
4.3 努力挖掘潜力,提高其积极性
对于一些动手能力相对差的学生,要注意引导,加强鼓励,不让其泄气,或降低一点难度,让其一步一步的往上提高,增强其自信心。对于一些相对懒的学生,要因势利导,抓住其向上一面,调动其积极性,开足马力做好实习。
5 认真总结
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似简单,但要按标准做好又有一定难度。技术性的机器,某一点相对位置不同,某一个螺钉的扭力不同,可能产生的效果大相径庭,所以马虎不得。那么对于一台发动机要想让其拆了又装上去,其性能还是一致,就得在细微处下功夫,所以每一次实习后,做好总结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更好的指导好学生,所谓名师出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