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417801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年来,先祖在茶汤中感悟生命真谛,唐人煎茶、宋人点茶、明人泡茶,日本茶人在对中国茶道传统的恪守中,熏陶着本民族的心灵。按汉字的写法,茶是“人在草木间”。茶,是人面对内心的态度。
  唐,是伟大的时代,很多基准在唐被定了下来。陆羽是为茶定基准的人,他在《茶经》里详细地记录了唐人如何饮茶与做茶。
  从陕西法门寺的地宫里,曾出土一套唐代御用茶具。唐时,茶会被做成茶饼,烤香、研磨,待铁锅里的水烧至沸腾,立刻抛茶入水,盐、姜依次跟进,片刻盛进茶碗,茶客们齐眉敬天地。
  唐茶的源头,在大山的深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西汉时,中国仅有川地饮茶,司马相如、王褒、杨雄均为川人。两汉时,茶是四川特产,每年分两路纳贡进京,陆地向秦、豫传播,水路顺长江而传至长江中下游。直至建中(780年)后,无论平原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举凡王公朝士、三教九流、士农工商,无不饮茶,街市道路均出现茶水铺,投钱取饮。
  唐的怀抱,容得下万物。最早将茶种带出中国的,是日本僧人。日本茶道饮的是用抹茶粉冲泡的茶汤,其关键步骤叫点茶,是用茶筅将茶汤搅拌均匀。有人说,日本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动作繁复而漫长,最严格的茶道需持续四个小时。殊不知,日本茶道原封保留了唐宋遗风。
  每年四月,日本茶师都会聚在一起检验静冈茶的质量,茶叶摞得越高,说明针形越饱满。为庆祝茶季到来,斗茶是静冈每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斗茶评出的茶王会先被送至皇室,随后送往中国浙江余杭的径山寺,供奉给宋以来的径山僧人。径山僧人以点茶法为基础,创立全套径山茶宴,明确规定点茶环境、器具、流程。日本僧人说:对日本茶道而言,诗词、书画、音乐都是茶的知音。
  镰仓,是日本武士的故乡,除了武功,武士最重要的修行是如何获得心灵的宁静,他们从茶道中找到途径。十六世纪,日本最强悍的武士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拥有共同的茶道老师—— 千利休。千利休告诉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通过一杯茶来创造和平,营造一个没有等级差别,人人平等的世界。
  在今天日本热海的MOA美术馆里,陈列着一间丰臣秀吉所拥有茶室的复制品,这间茶室使用了超过四万张金箔纸,连同黄金打造的茶具,标价390万美元。
  较之山外世界,古老茶俗在群山中的湖北恩施更易保存。自唐以来,每逢清明,恩施土家人都用傩戏祭祀茶神。“清茶先祖,一声令下,天要生娃,种子发芽,精耕细作,清明采茶”,土家清茶先祖是油茶汤,加入花椒和盐的油茶汤不是用来喝,而是用来吃,是治疗湿热的良药。
  在恩施,和油茶汤齐名的是延自大唐的玉露茶,经过蒸汽杀青,雨露茶拥有更纯粹的绿色和鲜美的口感。只需40秒,蒸汽杀青后的茶叶先在50℃至80℃的焙炉上悬手揉搓,抛散初干。经过90分钟的纯手工制作,茶吐露出清香,变为松针形状,终成玉露。
  潮州工夫茶,被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在潮州,冲茶泡茶有个顺口溜:“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明初,中国饮茶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炒青取代蒸青、散茶取代茶饼。茶,不再被吃下去,人们更乐于通过泡茶品味茶的原味和香气。
  在潮州,每百米就有一家茶店,超不过二十米,就有个喝茶的地方。潮州人最常泡的是凤凰单枞茶,这种茶因产自潮州凤凰山而得名,凤凰山上树龄在两百年以上的老茶树有3700余株,凤凰单枞属半发酵乌龙茶,以香型多样闻名。潮州人此生谋茶亦谋爱,正是国人爱茶的缩影,岁月酿成了茶的味道,令茶散发出灵魂的清香,每个茶人,都在修行,在属于自己的茶道寻找安心。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