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汉与寻秦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隶书在诸体中处于文字发展演变及笔法创变的枢纽地位,上溯于篆,下启真行草。隶书变于先秦,而烂漫于秦汉,至有清而复兴。于秦汉铭刻探究体式,于简帛寻求笔法,系统梳理秦汉,为今天的创作提供源泉,是为正路。
  【关键词】书体流变;隶变;简帛;铭刻;笔法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6-0020-02
  【作者简介】吴勇,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隶书是笔者这几年触摸比较频繁的书体。
  九华美术馆邀请笔者于9月举办一个个人书法展览,并希望书体为隶书,甚合笔者之意,正好借此将隶书临习与创作的思考做一梳理。
  隶书在诸体中处于文字发展演变及笔法创变枢纽地位,上溯于篆,下启草行真。先秦篆书时代即已发出隶变,而隶书烂漫于秦汉,其后魏晋接其余绪至有清而复兴。学隶通常由汉入,是为正路。
  南昌海昏侯墓发掘吸引了很多人眼球。作为书法工作者,最关注的当然是其中的简牍,从发表的出土文物图片看,海昏侯墓出土简书风与北大西汉竹简接近,那笔墨的灵动鲜活仿佛墨迹未干。学习书法,首先要从历代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学习规律,经典作品的意义还在于,其中的亮点为今天的创作提供了思路、借鉴和源泉。秦汉作为隶书发展的重要时期,留下了大量鲜活的隶书资料,隶书之美,美在浑朴与博大,美在兼收与包容,以汉碑为例,可谓一碑一美,各美其美;细观汉碑,可谓风格各异,宽广的审美视角,大度包容的笔墨语言,处于各体中枢的独特地位,构成了隶书宏大而多变的艺术语言。过去很多人学隶书首先关注碑版铭刻,是因为汉碑多立于庄重场合,书风严谨正大,代表了当时官方的主流风格。回顾隶书学习的路径,大体先是从《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等平正朴茂一路汉碑入手,旁及《石门颂》《杨淮表》等以圆厚浑穆为宗的碑版及《西狭颂》《张迁碑》《鲜于璜碑》等方正奇崛一路。“透过刀锋看笔锋”,隐约间窥到的隶书与篆书间笔法所具有的某种不可割裂的渊源,又使笔者将眼光上溯甲骨、金文、小篆。没有了篆书笔意的隶书是缺钙的。篆书,既是隶书书体的渊源,又是笔法的本源所出,但仅仅停留在篆书笔意是不够的。推动隶书枝繁叶茂、本盛木荣的,是隶变,是由篆而隶的一场革命。
  革命是渐进的、厚积而薄发的,在某个节点是爆发式的。道路漫漫的隶变,并非如史书说的源于秦代书同文之后的小篆,而是更为高古诡异的大篆。源头尊贵而复杂。春秋战国以来文字的纷繁复杂百花齐放,更是注入隶书天地的千万条河流。隶变是复杂而热闹的。早期由篆而隶的产物,犹如带着南腔北调各地方言乡音的豪杰们济济一堂的群英会。关于隶书之隶,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它并非因为奴隶,或者“徒隶之人”发明创造,或者涂抹,而是因为隶属于高居庙堂的官方正体文字——篆书,并逐步取代了这种高古难辨不便书写传播的古文字,成为当时,乃至今天依然在大量使用的今体文字。
  地不爱宝。随着各类文物资料的陆续发掘面世,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金石、简牍、缣帛等的各类由篆而隶的实物资料异常丰富繁多,其中也包括我们比较多见的周秦以来的战国秦汉石刻文字,而更丰富的当然是战国以来至秦汉的简帛书迹。
  秦汉简帛实物比想象的小得多。曾见过尹湾、张家山等一批简牍实物,大多字极小,而书写的流畅古雅、用笔的生动多姿、气息的醇厚高古毫不逊色。秦汉人书之竹帛惜墨如金,大抵因为帛贵而竹木又笨重,故这些墨书字迹原件皆字小如粟米,与今人动辄以巨笔作大篇幅“简”书自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到了汉末魏晋由隶而楷,简牍与传世法书中可信的依然是带有隶意的古朴的小楷,而非大字楷书。这与书写工具及载体有密切关系。当然,东汉后期造纸术得以改良,至东晋官方正式废简代之以纸,纸张在书写中大量推广普及。这与二王的崛起,真行草书的大兴,帖学地位的建立,都是有密切关联的。反观秦汉时期铭刻实物,并非我们想象的每每擘窠大字、榜书题壁,其实和后世铭刻相比,字多不大。所以即使是写汉碑,也没必要动辄下笔作径尺大字。古书迹字虽小,却神气俱在,即使用今天的技术放大看来依然神完气足。
  练习隶书最常写的汉碑属于刻石。当然,即使是秦汉的这类“大字”隶书与北朝摩崖及当代榜书比起来,那还算小字,但相比上述先人留下来的简帛墨书等日常书写文字,算是当时的大字了。铭刻与墨书既有关联,又有笔法、风格的差异。这两类书写的联系与区别,是本人这一段时间琢磨比较多的。先写汉碑容易先入为主,后得见汉画像砖题记文字,字比较小而率意,开始想秦汉人书写隶书的本真状态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兰亭》论辩涉及“铭石书”“行狎书”的问题,实际上笔者以为要考究隶书笔法,也应对秦汉的“铭石书”“行狎书”进行系统梳理。不同的写法似可因适用于不同场合、不同书写心态而有所区分对待。20世纪以来,简帛书迹在大江南北多有发现。其中长江流域文化源远流长,湘楚独有的烂漫气息在秦汉的简帛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自有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气息。其面目各异、特征鲜明,结字偏于篆法的古朴,用笔相间于篆隶,这样的混生儿增加了我们想象的空间,不失为探索隶书创作的一条途径。而战国秦至西汉的篆隶相杂的这些竹木缣帛上的墨书资料,它们与方正古厚的碑刻隶书面目各异。是否可以把它们理解为隶书中的“帖学”系统?而写在缣帛上的马王堆帛书简直可以说是汉代的《兰亭》。
  每个书体在其繁荣时期是有其独特的气场和话语体系的。反思我们今天的自己的隶书创作,在诸多现代化了的隶书面目中,我们看到的更多可能是脸谱化的因因相袭,洋泾浜式的笔墨语言,进而克隆、转基因、变异,习气日重而去古日远。与我们似乎已经熟视无睹的传统相比,今天缺什么?——缺在秦汉语境下的纯正的篆隶笔墨语言,缺对数以千万计的秦汉隶书实物资料的深切研读与体悟。怎么办?沉下心来,回归秦汉,梦想秦汉,追抚秦汉。神游于秦汉笔墨语境而不“隔”,如果套用当今热门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还是本本分分地“知汉”“寻秦”去吧。
  知汉,《桃花源记》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句,反其意用之。写隶书求气厚格古,大体在汉代乃至汉魏晋文字缝隙中找寻讯息。
  寻秦,借用黄易大侠小说名《寻秦记》,意在写隶追本溯源欲穷其林需寻秦,寻找秦的神秘诡异雄阔霸悍,在秦乃至先秦古隶文字中寻求隶变之端倪。
  知汉,然后寻秦,既是学隶的底线,也是登堂入室的坦途。去年得机会赴荆州,到孝感临云梦大泽,观睡虎地秦简、印台汉简等诸多简牍。此前有宝鸡之旅得见先秦青铜器物,是谓寻秦;又到临沂,看到《银雀山汉简》,至曲阜登泰山抚《礼器》张迁《衡方》诸汉碑并观四山及经石峪摩崖,近到海州观《尹湾简》及诸刻石,是謂知汉之旅。受此启发,大致可以用这个思路梳理一下笔者的隶书学习与思考。
  展览结束了,越发觉得面对经典,所有的探索与尝试才刚刚起步。王羲之《兰亭序》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在书法历史长河中,今天的我们有着古人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传承优秀书法文化,在经典中汲取营养,为今天的创作提供不竭的源泉和动力,让今天的新“隶变”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座新的高地,在书法历史长河中留下今人的一笔,也许是这一代书法人的梦想。
其他文献
摘 要:电影作为一种综合的现代艺术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文章从电影资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出发,以电影《星际穿越》为例,挖掘其包含的物理知识,如万有引力、牛顿运动定律等,再结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对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星际穿越;中学物理;物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5-0067-4  在多媒体
摘要:首先简单介绍了思维导图和思维能力的概念,绘制思维导图的核心技巧和生理学基础,然后对思維导图的分层设计培养结构化思维、提取关键词培养重点思维、绘制线条培养关联思维、使用图片图标培养联想思维四个方面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使用思维导图促进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思维导图;思维能力;结构化思维;重点思维;关联思维;联想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
【摘 要】书法艺术具有审美的功能,书法课堂教学也应是一个充满美的过程。唯美的书法课堂追寻书法课堂的姿势之美、艺术之美、思维和思想之美、情感之美、模式之美,以美育美,以美育人,努力实现课堂之美、书法之美、人生之美的和谐共进。  【关键词】书法;唯美;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6-0059-03  【作者简介】李维生,江苏省建
摘 要:2018年全国卷I物理第24题以烟花点燃后烟花上升而后爆炸这一真实的运动过程为背景,与考生的真实生活联系紧密,充分体现了高考的理念。文章以这道考题为基础,进行变式分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高考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  关键词:高考;解题;变式;试题分析;拓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
摘 要:针对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特点对鲍建生难度量化模型进行了修正。确定修正模型的可行性后,运用该模型对2014年至2018年江苏省高考物理选择题进行难度分析,获得了难度差异和来源。文章可为模拟试卷命题和日常高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题;试题难度;难度量化模型;试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11-0037-3  高考后一线
衣的变迁:穿在身上的历史  吴月辉    曾几何时,在中国人的衣柜里,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上世纪80年代初,银幕上的“红裙子”使得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
本章采写/张伟、王红茹、许浩、杨兆清、杨天波、包锐、汪文学、张娟娟、夏一仁、唐诗、董显苹    70年,弹指一挥间。  长征,这个不朽的名字,镌刻在中国十多个省份的版图中,构成了独特的长征区域。然而它的意义早已超出这些,它诞生了一个永生的时代精神。    正是长征精神,让这个曾经极为贫瘠的区域,焕发新的生机。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号角吹遍,长征区域的近百个县、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形成了特有的
摘要:该文首先论述了旅游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手机APP开发实训项目的重要性,然后设计了可供学生在课程实训中使用的景点自动导游APP的编程框架。经过课程教学实践,发现该实训项目完全可以达到让学生理解APP设计过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工作过程;教学设计;景区APP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41-03  1 课程概述  1.1 移动AP
摘 要: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思维方法,文章以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为导向,对人教版、粤教版、沪教版教材《万有引力定律》一章前半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比较,为如何在《万有引力定律》一章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供参考,也为后续针对该章节进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科学思维;万有引力定律;教材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