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研究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在现代语境下的发展方向,以及在当前多元化文化语境下如何将这种传统花丝工艺打造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花丝品牌,探讨出未来西南花丝造型发展方向,使其既有传统地区特色,又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结合对当代花丝工艺艺术市场的调研,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期对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发展作出一点贡献,并在文章的最后给出结语。
关键词: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工艺;现代化
当前,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经济水平提升,对传统文化的依赖性正呈现上升趋势。在我国传统花丝中,大都以“京派”的发展最为有影响力,而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花丝却没有形成较好的应用理念及体系。
一、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设计新思路
在当前大众“崇古风尚”及艺术发展“多元化”的语境下,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如何能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打破传统花丝的壁垒,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品牌,应从对花丝材料应用、造型设计及设计理念方面着手解决。在造型的设计方面,“删繁就简”从而形成西南地区具有创新价值的花丝工艺的独特风格。在材料方面从艺术多元化角度出发,用传统花丝工艺及技法和其他多种材料相互结合应用,以此完成成品的制作,满足大众对多元化选材的需求。而从设计理念来看,除了以人为本以外,将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民俗、民风等素雅的特色凸显出来,也形成一种“雅俗共赏”的新品牌。
(一)中国画的借鉴应用
所谓材料的现代化,是指我们从当前大众审美趋势的语境下,改变西南地区单一的创作题材及设计理念,可以借鉴我国传统艺术中的创作方式,例如中国画中的意境美、笔墨色彩的变化等。将这些技巧与西南地区花丝作品的创作相结合,以中國画中的墨色素雅、沉稳和西南地区花丝自身特有的素雅相融合,凸显出西南花丝独特的美感。在对中国画技巧、笔墨的借鉴上,以线条表现意境的创作方法,特别适合花丝作品的工艺特征,花丝的粗细、轻重可以模拟中国画的用笔,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中国画对意境美的表现,可以作为花丝作品创作的借鉴重点,如苏轼观王摩诘画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传统中国画的意境美可以是画与诗的交相辉映,西南地区花丝作品的创造也可以依此达到作品中有诗,诗中有作品的创造目的。
(二)诗词的借鉴运用
除了上述对传统国画笔墨技法等的借鉴应用外,西南地区花丝的发展还应将我国传统诗词的优秀文化资源加以利用。我国传统诗词历史悠久,文词极具美的体现。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诗云:“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臂黄金合分钿”,我们就能依此创作出几件能寄托相思、友情、爱情、亲情等寓意的作品;再如,宋代苏轼《菩萨蛮·玉环耳黄金饰》中说:“玉环坠耳黄金饰,轻衫罩体香罗碧”,对一些传统诗词中有关金银花丝首饰的描写的借鉴应用,所创造出的西南地区花丝工艺作品,既有传统诗词的文化底蕴,又有西南花丝工艺的特点,消费者很容易构建出一幅诗词的画面美,往往能不自觉地沉浸其中。
(三)极简的造型设计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大多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重为美,呈现出“重叠繁复”的艺术之美。所以西南花丝的创新点在于运用好材料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如何在造型上寻求突破。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当代人们审美需求的、时尚的、大气的花丝工艺产品,从而形成自己在西南地区花丝工艺创作上的独特风格。
1.提炼经典元素再创作
在西南花丝工艺的创作上,首先,要打破传统,改变传统的固有创作模式,这样在制作过程中就可以减少繁杂的制作工序。其次,将经典的细节部分提炼出来进行重新设计,这样可以在造型上得到突破创新,使得花丝工艺造型简洁、大方的同时突显了西南花丝工艺细节美的特色。
2.抽象化
将西南花丝工艺的造型设计抽象化,创作出不仅有西南地区特色又有独创性的花丝工艺产品。第一,要改变旧有的创作观念,改变欣赏方式,将点、线、面的抽象元素作为创作要因;第二,赋予产品简约、明快、时尚等特点;第三,追求纯粹的艺术形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第四,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创造力、想象力。
二、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现代化设计理念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现代化应用,除了对材料的现代化应用以外,还应该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这一地区传统民俗、民风的传统花丝发展,以“雅俗共赏”的设计理念进行制作的选择,使之满足大众化审美的需要。
(一)以人为本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现代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将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制作与现代大众化审美需要相匹配。西南花丝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它的应用范围主要是满足这一地区大众的使用和审美需求,而现行状况下的发展,必须是面向国内更多数的人群和国外的人群。人群的不同,对于以人为本思想的重新定义也显得十分重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应考虑工艺及纹饰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所具有不同审美、不同文化风俗习惯,这种困境之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必须要考虑到不同消费人群所具有共性的消费习惯。
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是对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的满足,如何能达到这样的理念,往往需要充分发挥出创作者的艺术思维,结合特有的特点,“以自然为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同时,观察自然万物之美,将其运用到花丝创作之中,如枯木、落叶、流水、浮云之美等,取之于自然,用之于大众,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二)雅俗共赏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设计理念的现代化,除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外,还应该考虑的是对“雅俗共赏”的应用。所谓的“雅”是指工艺和纹饰的雅,即是工艺和纹饰的精致与典雅。只有继承手工工艺的精致美,才能满足大众对工艺纹饰的要求。而所谓的“俗”即是对西南地区民俗民风传统理念的继承与创新,这种民俗因地区而不同。而在当前这一时期,我国对传统文化大力提倡,也必须要使之具有“俗”这种根本性的因素,必须具有西南地区的特点、特色,具有鲜明特征。 西南地区花丝大部分起源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村落之间,独具优秀的民俗、民风特点。这种“俗”并非是“俗气”的贬义,而是“大俗大雅”中沉淀的效果,是承载着当地居民良好的艺术创作的智慧载体和结晶。从当前西南花丝的发展来看,其所面向的大众应该是两手一起考虑,既有普通人群所能欣赏的“俗”的部分,又能满足上层阶级“雅”的部分。如在“俗”的部分上可以进行单纯以实用为主的花丝制作,而在“雅”的部分可以偏向于审美需要的目的等。
三、引进人才,树立品牌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体系建立,对于人才引进的方式,应该加大投入与传出的力度。与大学工艺设计、珠宝首饰设计等专业领域的合作,在相关的学院开设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工艺及纹饰的课程,让更多的学子了解这种文化,吸引更多人去学习、创新。学院人才所具有的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正是传统花丝所缺少的,二者的结合也是对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现代化应用最强有力的解决措施。传出应是在对除学院派人才培养模式以外的其他社会爱好花丝的作坊、培訓班的培养之下,对学院派人才和其他社会人才的培训后的引进。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体系建立,除了对人才的引进以外,还有对这一地区花丝品牌的树立,以其特有的工艺特色,形成发展的品牌,以至在走出西南地区,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过程中,达到最有效的成果。品牌往往是一个产业、一个地区工艺长久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发展,可以“西南派”“西南传统花丝”等为品牌名称,以相应的人才和营销策略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我国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及纹饰品牌。
四、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审美趋势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国内、国外的艺术工作者,对于艺术材料、艺术种类等方面大多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我国经济的快速提高,也十分需要以传统文化来确立国际影响力。这一语境之下,现有的“京派”花丝的格局,并不能满足大众审美的要求,也很难满足文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对于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发展也是一个机遇。而如何把握这一机遇,使之能够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花丝系别,也是现在摆在每一个从事花丝工艺制作者面前最紧迫的问题。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在现代语境下的发展,是基于当代传统文化、艺术发展方向的要求,作品的创作必须要有独特的西南地区花丝俗雅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创新。无论是中国画技法,还是诗词歌赋,或是其他优秀艺术中的创作思路,向自然万物学习,创作出优美花丝造型,“以人为本”“雅俗共赏”,坚持实用与审美并用,同时应引进人才,树立西南地区花丝品牌效应。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发展,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创新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现代语境下发展。
参考文献:
[1]宁一潞,王笑梅.苗族传统花丝工艺的传承与创新[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社,2013.
[2]潘妙.云南白族银器及银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徐顺.黔东南苗族银饰花丝工艺探究[J].四川美术学院,2013(2).
[4]陈静静,俞晓菁.贵州施洞苗族银饰锻制工艺的发展探究——基于搪龙寨的田野考察[J].文化创意,2015(1).
[5]陈尚仪.传统金属编制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J].湖北美术学院,2017(2).
[6]侯晓哗.花丝工艺与现代首饰设计的融合与创新[J].北京服装学院,2014(1).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工艺;现代化
当前,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经济水平提升,对传统文化的依赖性正呈现上升趋势。在我国传统花丝中,大都以“京派”的发展最为有影响力,而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花丝却没有形成较好的应用理念及体系。
一、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设计新思路
在当前大众“崇古风尚”及艺术发展“多元化”的语境下,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如何能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打破传统花丝的壁垒,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品牌,应从对花丝材料应用、造型设计及设计理念方面着手解决。在造型的设计方面,“删繁就简”从而形成西南地区具有创新价值的花丝工艺的独特风格。在材料方面从艺术多元化角度出发,用传统花丝工艺及技法和其他多种材料相互结合应用,以此完成成品的制作,满足大众对多元化选材的需求。而从设计理念来看,除了以人为本以外,将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民俗、民风等素雅的特色凸显出来,也形成一种“雅俗共赏”的新品牌。
(一)中国画的借鉴应用
所谓材料的现代化,是指我们从当前大众审美趋势的语境下,改变西南地区单一的创作题材及设计理念,可以借鉴我国传统艺术中的创作方式,例如中国画中的意境美、笔墨色彩的变化等。将这些技巧与西南地区花丝作品的创作相结合,以中國画中的墨色素雅、沉稳和西南地区花丝自身特有的素雅相融合,凸显出西南花丝独特的美感。在对中国画技巧、笔墨的借鉴上,以线条表现意境的创作方法,特别适合花丝作品的工艺特征,花丝的粗细、轻重可以模拟中国画的用笔,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中国画对意境美的表现,可以作为花丝作品创作的借鉴重点,如苏轼观王摩诘画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传统中国画的意境美可以是画与诗的交相辉映,西南地区花丝作品的创造也可以依此达到作品中有诗,诗中有作品的创造目的。
(二)诗词的借鉴运用
除了上述对传统国画笔墨技法等的借鉴应用外,西南地区花丝的发展还应将我国传统诗词的优秀文化资源加以利用。我国传统诗词历史悠久,文词极具美的体现。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诗云:“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臂黄金合分钿”,我们就能依此创作出几件能寄托相思、友情、爱情、亲情等寓意的作品;再如,宋代苏轼《菩萨蛮·玉环耳黄金饰》中说:“玉环坠耳黄金饰,轻衫罩体香罗碧”,对一些传统诗词中有关金银花丝首饰的描写的借鉴应用,所创造出的西南地区花丝工艺作品,既有传统诗词的文化底蕴,又有西南花丝工艺的特点,消费者很容易构建出一幅诗词的画面美,往往能不自觉地沉浸其中。
(三)极简的造型设计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大多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重为美,呈现出“重叠繁复”的艺术之美。所以西南花丝的创新点在于运用好材料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如何在造型上寻求突破。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当代人们审美需求的、时尚的、大气的花丝工艺产品,从而形成自己在西南地区花丝工艺创作上的独特风格。
1.提炼经典元素再创作
在西南花丝工艺的创作上,首先,要打破传统,改变传统的固有创作模式,这样在制作过程中就可以减少繁杂的制作工序。其次,将经典的细节部分提炼出来进行重新设计,这样可以在造型上得到突破创新,使得花丝工艺造型简洁、大方的同时突显了西南花丝工艺细节美的特色。
2.抽象化
将西南花丝工艺的造型设计抽象化,创作出不仅有西南地区特色又有独创性的花丝工艺产品。第一,要改变旧有的创作观念,改变欣赏方式,将点、线、面的抽象元素作为创作要因;第二,赋予产品简约、明快、时尚等特点;第三,追求纯粹的艺术形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第四,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创造力、想象力。
二、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现代化设计理念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现代化应用,除了对材料的现代化应用以外,还应该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这一地区传统民俗、民风的传统花丝发展,以“雅俗共赏”的设计理念进行制作的选择,使之满足大众化审美的需要。
(一)以人为本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现代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将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制作与现代大众化审美需要相匹配。西南花丝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它的应用范围主要是满足这一地区大众的使用和审美需求,而现行状况下的发展,必须是面向国内更多数的人群和国外的人群。人群的不同,对于以人为本思想的重新定义也显得十分重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应考虑工艺及纹饰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所具有不同审美、不同文化风俗习惯,这种困境之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必须要考虑到不同消费人群所具有共性的消费习惯。
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是对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的满足,如何能达到这样的理念,往往需要充分发挥出创作者的艺术思维,结合特有的特点,“以自然为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同时,观察自然万物之美,将其运用到花丝创作之中,如枯木、落叶、流水、浮云之美等,取之于自然,用之于大众,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二)雅俗共赏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设计理念的现代化,除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外,还应该考虑的是对“雅俗共赏”的应用。所谓的“雅”是指工艺和纹饰的雅,即是工艺和纹饰的精致与典雅。只有继承手工工艺的精致美,才能满足大众对工艺纹饰的要求。而所谓的“俗”即是对西南地区民俗民风传统理念的继承与创新,这种民俗因地区而不同。而在当前这一时期,我国对传统文化大力提倡,也必须要使之具有“俗”这种根本性的因素,必须具有西南地区的特点、特色,具有鲜明特征。 西南地区花丝大部分起源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村落之间,独具优秀的民俗、民风特点。这种“俗”并非是“俗气”的贬义,而是“大俗大雅”中沉淀的效果,是承载着当地居民良好的艺术创作的智慧载体和结晶。从当前西南花丝的发展来看,其所面向的大众应该是两手一起考虑,既有普通人群所能欣赏的“俗”的部分,又能满足上层阶级“雅”的部分。如在“俗”的部分上可以进行单纯以实用为主的花丝制作,而在“雅”的部分可以偏向于审美需要的目的等。
三、引进人才,树立品牌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体系建立,对于人才引进的方式,应该加大投入与传出的力度。与大学工艺设计、珠宝首饰设计等专业领域的合作,在相关的学院开设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工艺及纹饰的课程,让更多的学子了解这种文化,吸引更多人去学习、创新。学院人才所具有的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正是传统花丝所缺少的,二者的结合也是对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现代化应用最强有力的解决措施。传出应是在对除学院派人才培养模式以外的其他社会爱好花丝的作坊、培訓班的培养之下,对学院派人才和其他社会人才的培训后的引进。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体系建立,除了对人才的引进以外,还有对这一地区花丝品牌的树立,以其特有的工艺特色,形成发展的品牌,以至在走出西南地区,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过程中,达到最有效的成果。品牌往往是一个产业、一个地区工艺长久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发展,可以“西南派”“西南传统花丝”等为品牌名称,以相应的人才和营销策略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我国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及纹饰品牌。
四、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审美趋势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国内、国外的艺术工作者,对于艺术材料、艺术种类等方面大多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我国经济的快速提高,也十分需要以传统文化来确立国际影响力。这一语境之下,现有的“京派”花丝的格局,并不能满足大众审美的要求,也很难满足文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对于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发展也是一个机遇。而如何把握这一机遇,使之能够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花丝系别,也是现在摆在每一个从事花丝工艺制作者面前最紧迫的问题。
西南地区传统花丝在现代语境下的发展,是基于当代传统文化、艺术发展方向的要求,作品的创作必须要有独特的西南地区花丝俗雅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创新。无论是中国画技法,还是诗词歌赋,或是其他优秀艺术中的创作思路,向自然万物学习,创作出优美花丝造型,“以人为本”“雅俗共赏”,坚持实用与审美并用,同时应引进人才,树立西南地区花丝品牌效应。西南地区传统花丝的发展,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创新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现代语境下发展。
参考文献:
[1]宁一潞,王笑梅.苗族传统花丝工艺的传承与创新[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社,2013.
[2]潘妙.云南白族银器及银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徐顺.黔东南苗族银饰花丝工艺探究[J].四川美术学院,2013(2).
[4]陈静静,俞晓菁.贵州施洞苗族银饰锻制工艺的发展探究——基于搪龙寨的田野考察[J].文化创意,2015(1).
[5]陈尚仪.传统金属编制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J].湖北美术学院,2017(2).
[6]侯晓哗.花丝工艺与现代首饰设计的融合与创新[J].北京服装学院,2014(1).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