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脚灯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都守着土地过日子。小村过年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胡屠户的家门口。
  胡屠户带着两个帮手,在开水锅里滚动着被吹得鼓胀的年猪,弓着腰用力地刮着年猪身上的黑毛。那个时候黑猪多,很少有白毛猪。
  很快,猪毛被清理干净,脱了毛,白花花的年猪就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年猪还在热木桶里时,胡屠户会把猪蹄壳用特制的铁钩钩掉,我们都痴痴地、直直地盯着胡屠户那只拿着猪蹄壳的手,看他抛向哪里,然后蜂拥着去抢。
  有了猪蹄壳,央求胡屠户再给点猪油放进壳里,回家用棉絮捻个细细的灯芯压在猪油里,一盏猪脚灯就大功告成了。那时农村闭塞落后,不要说孔明灯,即便一个纸糊的灯笼也没有,所以,拥有一盏猪脚灯,是多么奢侈的快乐啊!村里有百十个孩子,僧多粥少哩!很多时候,猪蹄壳会被身强力壮的大男孩抢去,有时胡屠户还会偷偷摸摸留一个给自己的侄儿,这样一来,猪蹄壳就更为紧俏了。
  有一年杀年猪的时候,队长发话了,说:“娃娃们都回家把学校发的奖状或是成绩单拿来给我看,成绩一塌糊涂的还想要猪脚灯?羞死人哩!”
  队长很公正,他还特意在猪蹄壳里装上猪油和灯芯,统共八盏漂亮的猪脚灯,要发给村里八个学习最优秀的孩子,这其中就有我和寡妇徐金花家的女儿孙美丽。那时我们农村学校五年级的孩子也上晚自习,没有电,都是用空的墨水瓶自制煤油灯,白天放在课桌抽屉里面,晚上拿出来用。孙美丽的家孤零零地落在半山腰,她父亲是年前上山伐木时不幸意外去世的,孙美丽胆子小,每个晚上都来找我一起去上晚自习。
  在班里,她学习最努力,成绩始终领先,所以队长这一招,让原本得到猪脚灯希望渺茫的孙美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她拼命地往山上跑去,从家里拿了好几张奖状,队长接过奖状,摸了摸她的头,“这才是咱村的好娃哩!看看人家的奖状,都学着点吧!”那些人高马大的孩子,都怯怯地又羡慕地瞅着我们手里的猪脚灯,虽有不甘,却又无奈地心服口服。那天,孙美丽和我的心里都有无数朵鲜花在盛开,美滋滋的,觉得过年真好。
  晚上,当我和其他小伙伴点着猪脚灯,拿在手里显摆炫耀的时候,却见不到孙美丽的影子了。我们一起去山上找她,她正在煤油灯下做着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她把猪脚灯用报纸包好放在了书包里,留着开学的时候上晚自习再用。
  寒假一过,就到了开学的时候,吃过晚饭,山上总有一束光往山下移动,那是孙美丽手握着猪脚灯去上晚自习了。这束光给村里的孩子带来了学习的动力,也给大人们送来了小村明天的希望。自那以后,豬脚灯成了村里孩子们过年的最高奖项,也是过年最好的礼物,要得到它,你就得努力,你就得刻苦,你就得不辜负学习的大好时光。
  后来,获得过猪脚灯的孩子大多进了大学,也有的参军提干,给小村带来了荣耀,小村也越来越好,队长走到哪里都把头抬得高高的,他说娃们给他争光了!
  张新文: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太仓市作家协会理事,作品见于多家报刊。
  编辑 闫清
其他文献
这次能完成父亲的夙愿吗?  坐在办公桌前,郝仁看着照片。照片里,父亲一身军装,隔着几十年的光阴向他微笑着。  父亲常常惦念战斗过的地方。郝仁五岁那年,父亲带着他坐上拖拉机,颠簸了将近一天,才进入杂草丛生、尘土飞扬的大青山。郝仁经不住颠簸,呕吐不止,有气无力地跟父亲商量,这里不好玩,想回家。父亲瞪着他,是你非要看看老子打仗的地方,这点苦受不了,怂包,你自己回去吧,我还要找人呢。  郝仁当然是没办法回
期刊
鲁敏,1998年开始小说写作。已出版作品《奔月》《六人晚餐》《梦境收割者》《虚构家族》《荷尔蒙夜谈》《墙上的父亲》《取景器》等三十余部。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冯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郁达夫文学奖、《中国作家》奖、中国小说双年奖、《小说选刊》读者最喜爱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原创奖、“2007年度青年作家奖”,入选“《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台湾联合文学华文小说界“20 under
期刊
亲爱的小轶:  你好,我是来自2021年的你。  今天,窗外月朗星稀,對面的楼宇已不见一盏亮着的灯。夜色黑得浓重,遥望不见亮光的天空后,重新坐下,铺开纸笔,给十四年后的你写这封信。  现在的我即将面对人生当中第一次大考。有背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听不完的唠叨,每天都压力山大,心气不高,经常会情绪低落。  想必你已挤过高考的独木桥,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扎根于想去的城市,享受着花样的年华,散发着人生中最
期刊
1  妈妈离开两年了。我不是只在这个日子怀念妈妈。每天,我都在想念。  让我想念最多的,不是妈妈戎马时期的神奇传說,不是她在和平年代做的那些重要事情,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还记得,妈妈煮鸡蛋,我在旁边等着。鸡蛋煮熟了,妈妈剥开一个塞给我。我说,白水鸡蛋啊,没味儿。妈妈就抓了一撮盐涂在蛋上,以后她每次都会这样做。这也是我后来口重的原因吧。  我能清晰地记得,妈妈在做饭,我蹲在锅下面烧柴火。那
期刊
在《寂静人间》的后记中,安宁这样写道:“我需要写作,它给予我的物质回馈,远没有精神的慰藉更为重要,它是我唯一可以敞开内心,毫无障碍地沟通交流的知己和爱人。它收留我在世俗世界中疲惫不堪的身体,和柔软卑微的灵魂,并清洁其上的尘埃,让我在黑夜过后的黎明中,重新成为一个清洁的人。”安宁像个孩子一样,站在草原上倾听万物的声响。那茫茫无际草原的壮阔与远古不再返回的天地之真,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充塞于安宁的文字中
期刊
在村庄,土炕是最为寻常的。土炕上铺炕席,要是炕席变得面目皆非,好几处补丁,甚至是补丁摞补丁,这个时候,再节俭的人家也会想着换新炕席了。炕席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家庭的颜面。   每当这时,母亲就从大集上买一领新炕席,喜滋滋地带回家,老炕的脸面上又有了喜庆的颜色。  然而,老炕也有老的一天,日日的烟熏火燎,阻了烟道,烟灰塞满炕墼,老炕受不了这重负,脸上长出了纵横交错的皱纹,开始犯烟。浓浓的黑烟从老
期刊
少年自台阶上飞奔而下。  黄葛树的叶子掉下来,抚过他的前额落在脚边。地上,青叶子、黄叶子、枯叶子……零零星星,舒舒服服地躺在阳光里,累了就翻个身,倦了就陪着小风说悄悄话。  午后,偌大的校园里寂静无人,水一样的阳光在校园里荡啊荡,暖意一层层漾。虬枝盘旋的黄果树上,鸟儿们纷纷飞上枝头,晒它们的爪子和羽毛。暖阳惊扰了大树深处的寂静幽深,枝丫挨挨挤挤,有一片叶子待不住了,调皮地跳下来,在阳光里游啊游。其
期刊
茶腊塆,一个被青松翠柏淹没的小山村。冬季不期而至,雪花很少光顾。青杠树的叶子落在地上,厚厚一层,光秃秃的枝丫格外精神。因为太冷,周围挤满了老绿老绿的柏树。树林和山坡呈三面合围之势,把三五户人家簇拥起来。林子下面,紧围着瓦房茅屋的一圈毛竹水竹,瘦弱玲珑地绿着。不大的池塘里,“嘎嘎”地游着几只不怕冷的老鸭。一冲水田,以这个小塆子为起点自上而下叠序着,静静的如一块块镜子,映照着冷冰冰灰蒙蒙的天空。  这
期刊
1  吴桂英,老泰州的城里人。其父行船起家,靠水上运输发了家、致了富。旧时,人们有了钱就要买土地或置房产。老吴成了船老大后,便在泰州城里的集贤馆旁边买了一处不大也不小的四合院,在城里有了一块住场墩儿。老吴夫妻只有桂英这么一个独女,理所当然视她为掌上明珠。  桂英长到15岁时,母亲病故。过了两年,经媒人介绍、老吴做主,这棵独苗被嫁到泰州东边的海安城里一个叫臧如祥的人家。臧如祥是个粗通文墨的匠人,做泥
期刊
闪电前的闷热时光  总觉得自己没有青春期。就算有,一个字即可以概括:闷。  可能跟离家比较早有关。那时候的小学是五年制、六年制并存,我读了五年,刚11岁,便离开家了。自此,我就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家里,然后是别人的城市、别人的家乡。好在我后来明白,其实在这个世上,我们都是寄居者。但当时,在11岁,在我还没学会跟他人沟通、跟世界交好的时候,我就开始面临着一个必须独立存在并与外部协调的问题,这加重了我的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