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实用拳法及训练目标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根据拳击理论和平时训练战术的运用叙述了拳击运动项目的实用拳法,分析了实用拳法的技术特点,可供业余教练员和运动员学习参考。
  【关键词】 拳击运动 拳法 力量素质
  
  1 拳击实用拳法
  
  组合拳是由拳击的基本拳法组成的。直拳、摆拳和勾拳是拳击的基本拳法。在比赛中,单一无变化的拳法是胜不了对手的。唯有将这些拳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合成组合拳,才能与强悍的对手抗击。组合拳并不是随意想象出来的,而是人们在散手训练和拳击比赛的长期实践中,综合各种拳法的优劣长短而加以总结的智慧的结晶。
  在拳击拳法中,直拳是最经济实惠的一种拳法,拳走真线,出拳距离长,时间短,可以正面迎敌,也可以通过滑步从侧面攻击对手。拳击比赛中,拳手们往往喜欢用左直拳为引拳挑逗引诱对手,使对手防守露出破绽,再使用其它拳法进攻。由于不能把拳往后缩一下再把拳发出,因此力量较小。所以要充分利用腰部的力量,发拳时要顺肩。右直拳的出拳力量要比左直拳大得多,一记快速迅猛的右直拳如果击打部位准确,足以使对手躺地十秒钟。右直拳有两种击法,一种是以腰为轴,以腰力结合出拳力将拳发出。还有一种就是以左腿为轴结合腰力将拳发出。后者较前者力量要大,从力学角度分析,后者力臂是前者二倍。虽然后者出拳力量大,但技术要求高,消耗体力大,不易掌握。摆拳只能用来攻击对手的侧面部位,此拳走弧线,出拳时,人就象一根扭紧的弹簧,突然发出。力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出拳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幅度大,且出拳时有个先兆(原来侧立的身子,必须旋转到正面迎敌的位置),这样很容易被对手觉察,易于防守反击。因此,比赛中拳手很少单独使用这种拳法,一般都是把它结合在组合拳中加以运用。比如左右直拳连击后再加上一记左摆拳或右摆拳,这样发拳的隐蔽性就大大增加了,容易击中对手;或者在比赛中给对方抱住而裁判员还没有拉开之际,迅速挣脱对手,来一记抽打,这是最“便宜”的了。另外拳手们在平常练基本功时,经常用大幅度的出摆拳来训练腰部的发力。
  勾拳是拳手们最喜欢使用的拳法。出拳时,臂成弓形约90°易发力,击出后,力量大,旋转半径小,时间短,能从各个角度攻击对手。拳击比赛往往以一记漂亮的勾拳结束。勾拳对于矮个子队员是非掌握不可的。个矮相对来说手臂就较短,遇到高大的对手用左右直拳时,只能靠近对手,用左右勾拳击打对手,争取主动,否则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特别提一下的就是上勾拳击腭或击腹不要轻易使用,因为这时左边或右边露出的空档太大了。比赛中,组合拳运用得当是比赛取胜的关键之一。在拳击比赛中,可以看到一些出拳次数多的拳击手往往被判输。什么原因?首先是他们打出的各种凶狠的组合拳都被对手有效地阻击了;再者,他只会教条地使用老师所教的拳法而不是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和本身的身体条件作出相应的变化,被对手掌握了规律。因此拳手必须对为什么要将这些拳组成组合拳,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左右直拳连击对手头部(或左右勾拳连击对手头部)后迅速切进,一手保护,另一手直捣对手的腹部,在打这套组合拳时,目的是打对方的腹部而不是头部。左右直拳(或左右勾拳)连击对方的头部,是要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到上面来,使之下方空虚,此招是虚的,打击时不需用多大力,而勾拳击对方腹部是目的,此招是实的,一定要稳、准、狠、快。稳,就是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动作准确,发现对方有防备后,勾拳击腹再不可发出。准,就是打击部位要准确。如若不准确,则前功尽弃。狠,就是要有压倒对方的气慨,出拳之势锐不可挡,不可有丝毫犹豫。快,就是要进身切进迅疾,出拳迅猛。再如拳手们比较喜欢用的左直拳击头右直拳击腹,左直拳击腹右直拳击头,这套拳的出拳时机若掌握得好很容易击倒对方,反之也很容易给对手击倒。当左直拳击头后,再右直拳击腹,左直拳击腹,一定要把击拳速度放慢,要给对方有防住此招的时间,随即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出右直拳击头,如若击中,对手必倒,如若不中,右手迅速收回,向后撤步,保护脸部。赛场形势千变万化,拳手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各种组合拳。拳击所用拳法打击的部位都是要害部位,尤其练习过击沙袋者,出拳是有相当份量的。所以在平时的拳击散手训练或比赛时,如遇到较弱的对手,一定要讲“手法”,即手下留情,切不可有拳击比赛就要把对手击倒的思想。并对其进行评定会很容易地使行为改变。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围绕生活方式、技术训练、身体训练、运动成绩等几个方面来确定。确定目标、评定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程度,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成功重新制定将来的目标,这是一个与训练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2 确定训练目标
  
  发展合理的拳击训练是获得较好的身体和心理训练水平的出发点。教练员可以帮助运动员发展责任感,达到更高的合理训练。充分的准备可以发展自信心,取得最好的成绩。
  首先应确定合理而又难度的目标,所定的目标必须考虑准备过程和成绩。其次,签定合同,研究资料表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之间签定了合同,将有利于合理的训练。再次,作出包括训练计划、健康情况、生活方式等内容的书面记录,教练员应定期检查运动员对于日记,并协助使日记发挥作用。提出、记录、检查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以一种可能获得成功的方式生活或训练。最后应确定运动员个人运动成绩的目标,其中包括预测未来的成绩、确定个人目标、评定训练计划中的主要问题和评定总体规划等。
   本文重点对运动员在实战中拳法的实用性和未来发展和成绩进行推测和描述,提出了确定目标、签定合同、有目的地管理与评定间的相关关系,倡导确定两类目标。一是运动员进行合理训练及有关的训练计划的目标;二是要求在客观成绩的基础上确定的既有难度又切实可行的目标。
其他文献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现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教育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其中,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的教育信息化程度”,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因此,我讲高一历史必修1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的
期刊
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育”。德育决定着人的政治方向,是教育的灵魂。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他们可塑性最大,有着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容易接受教育影响 ,此时的德育对他们的一生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德育工作,引导青少年健康发展,让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  中学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必
期刊
数学是研究事物数量和形状规律的科目,它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深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生物数学是以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学问题,并对与生物学有关的数学方法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如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论等均属于生物数学研究范畴。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生物数学正逐渐被世人关注,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下面就高中生物教材中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例举如下: 
期刊
举重运动员在进行大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和比赛时,难免会受伤。运动员一旦受伤,一方面要接受医生、专家的治疗,另一方面有可能要停止专向训练,中断全部或部分训练计划。相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如果在训练后的48~69小时之间内没有再进行力量的训练,肌肉的体积就会开始缩小并失去力量。更为严重的是,肌肉力量失去的比例在头几个星期中速度最快。因此,从各自的伤情实际出发,对受伤举重运动员,选择不同的练习动作和练习方法进
期刊
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桥梁。  走进学生的心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也不是偶尔一次,需要我们建立与学生心灵沟通的长效机制,通过交流,架起一座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与学生建立起长期的、纯真的友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随时随地与老师进行心灵的沟通,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才会消除,即使学生毕业了,他还会深深怀念真挚的师生情谊。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了解学生
期刊
自行车项目是运动生理学家和运动营养学家最为关注的一项运动。最早报道不同膳食对自行车运动能力影响的是Christensen和Hansen(1939),当时他们的报道就证实了碳水化合物(CHO)对提高或保持运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之后,针对此项目营养补充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至今形成多种多样的营养补充方式与方法。自行车运动有多种类型,如公路赛、计时赛、场地赛、山地车、自行车越野赛。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根据
期刊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能把学习内容在大与小、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深与浅、快与慢、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在、无形与有形、理论与实践等之间相互转化。将多媒体计算机引入生物课堂,将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都能起到较好作用。    1 制作生物课件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下面就以Flash制作课件为例来浅谈一下中学生物教师制作生物课件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期刊
【摘 要】 在竞技体育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的选材和选材所考虑的因素。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精髓,更是取得优异成绩夺取金牌的基础。  【关键词】 选材考虑因素 选材方法    1 运动员选材考虑因素    1.1 遗传因素。所谓“遗传”,通俗地说就是父母将其各种性状传给自己的子女。由于运动员选材主要是选天才,而天才即指父母遗传给子女的先天条件。因而,遗传因素自然就成为选材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可以预言,今后
期刊
台湾作家林海音的《窃读记》是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语文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读书有味”中的一篇自读课文,通过作者童年时代一段特殊的读书经历来激发学生对书的热爱,体会读书的意义以及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悟。课文的篇幅较长,约有三千余字,要引导六年级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完成这篇自读课文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课前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准备,不管是提问还是作业,我都再三琢磨,希望找到与学生思维的共鸣点,获得
期刊
分享与谦让,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分享与谦让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然而在我们对教育重新进行思考的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却不免又使人困惑、令人深思。    困惑之一:幼儿A该不该谦让?    幼儿A是中班的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好说话,但也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是比较被动,看见争争抢抢的场面总是后退一步。有一天刚从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