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建材实验室在创建工作中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及注意要点。
关键词实验室创建计量认证资质评审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41号文件),建材实验室资质首先取得计量认证资质证书,然后才能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管理部门提交后才能申请见证取样实验室资质证书。由于实验室在创建工作中缺少既懂检测,又懂体系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和宝贵时间,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在创建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将做好的主要工作及注意要点写成此文,供实验室检测机构参考。
1 计量认证
计量认证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根据准备申请的检测项目和参数,选择经营场地;招聘人员;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购买检测标准、规范;购置仪器设备等工作。
计量认证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根据准备申请的检测项目和参数;建立质量体系;对检测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对现行标准、规范、操作规程的有效性进行确认;进行材料比对试验;建立与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台帐;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量值溯源及维护;对主要仪器设备进行运行检察;建立试验员的技术业绩档案;对每一台仪器设备建立档案;编写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编写原始记录;编写委托书和检测合同;对样品的管理;对环境的控制;质量监督;内审、管理评审;编写计量认证申请书。以上所有工作均应有计划、有记录,使用统一的质量记录,并具有唯一编号。
质量体系文件的建立: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文件规定编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文件四个层次。质量手册是供方根据规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描述与之相适应管理体系的基本文件,提出了对过程和活动的管理要求。编写质量文件的主要原则:系统协调原则即体系文件应从检测机构的整体出发进行设计和编写,并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科学合理原则即编写体系文件应对照认证准则,结合本单位检验工作的特点和管理现状,做到内容科学合理,用词简捷流畅,使文件能有效的指导检测工作。可操作性原则即体系文件的编写的目的是在于贯彻实施,指导实验室的检验工作,因此,在编写过程中要始终考虑可操作性,便于实施、检察、记录和追溯。
人员培训一般包括:实验室全体人员应学习体系文件培训,知道本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检测员上岗培训熟练掌握检测规程和操作方法、内审员上岗培训、收样员上岗培训、设备管理员上岗培训以及内部组织的培训,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掌握认证的基本知识、岗位责任和授权范围的检测方法;质量监督员应掌握各项检测方法、目的和结果。检测员上岗培训应根据检测项目合理配置,同时应参考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内审员培训一般不少于两名,设备管理员不少于一名。
标准、规范、规程是检测工作的技术准则,完整地收集申报项目所依据的检测方法标准,是规范检测工作,现行有效的标准对所有使用到的标准、规范应到技术监督局情报所进行确认,确保其有效性。
比对实验应先制定计划和方案,然后进行对比,再根据结果进行分析。
为了掌握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便于调查和分析检测事故的原因,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并建立完善的档案。实验室应建立全部仪器设备的台帐和管理台帐两本(一本为检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一本为自校的标准器具),对使用到标准物资的单位应专门建立标准物资的使用台帐。
凡对检验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或检定;检定可采用自校和测量两种方法,校准合格的仪器设备应在其上贴合格标签,自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的要求,绘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方框图,能确保在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值符合计量法规定的要求。对每台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并收好相关记录。
每位实验人员均应建立技术档案主要包括实验人员的简历、培训记录,技术论文,获奖情况科技成果、书籍及一些复印件。
仪器设备的档案主要包括:仪器的名称、型号、唯一性编号;接受日期、使用日期;开箱验收记录;说明书;合格证;所有检定证书;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计划及记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等。
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主要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主要检测参数的作业指导书。
原始记录应包含所有申报的检测参数,并具有足够的信息量,所使用的计量单位应是法定计量单位。
样品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重要内容之一,从样品自客户经抽样或送样转移到实验室,从样品接受过程起,并在实验室中经过检测全过程,直到检测报告完成,客户对检测报告无异议后放可使样品归还客户。在此过程中应确保样品不被混淆,不被损坏和不被变质。样品除了唯一性标识外还可建立试验状态标识(分未检、在检、已检合格、已检不合格等状态标识)。
对环境的控制主要是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应符合各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另外就是有毒物质的控制,应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质量监督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检测流程的监督,一是对检测过程中的监督。前者主要是指对检测程序进行监督,应从接样开始到样品处置结束。后者着重对检测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主要是检测的环境、设备、使用的标准、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等方面。同时配备的监督人员以及非监督人员的比例应足以保证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
内审和管理评审在计量认证之前都必须实施对自身发现(识别)出来的差错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充分,输出应落实于行动,不断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申请书应使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的统一版本,可在网上直接下载。
2 资质评审
在通过计量认证的基础上,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其他工作基本上和计量认证工作是相同的,应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执行,主要不同的地方有:对检测机构使用的检测管理软件的要求;对混凝土、砂浆抗压强度仅采用数据自动采集的要求;对人员的数量要求,职称和从事检测工作年限的要求;对检测人员从事检测项目数量的规定以及对注册人员的有关规定;对建立不合格检测结果台帐的要求及对涉及到安全检测结果为不合格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工程所在地的工程监督机构上报的要求;建立见证员、送样员档案等几方面。
关键词实验室创建计量认证资质评审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41号文件),建材实验室资质首先取得计量认证资质证书,然后才能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管理部门提交后才能申请见证取样实验室资质证书。由于实验室在创建工作中缺少既懂检测,又懂体系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和宝贵时间,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在创建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将做好的主要工作及注意要点写成此文,供实验室检测机构参考。
1 计量认证
计量认证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根据准备申请的检测项目和参数,选择经营场地;招聘人员;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购买检测标准、规范;购置仪器设备等工作。
计量认证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根据准备申请的检测项目和参数;建立质量体系;对检测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对现行标准、规范、操作规程的有效性进行确认;进行材料比对试验;建立与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台帐;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量值溯源及维护;对主要仪器设备进行运行检察;建立试验员的技术业绩档案;对每一台仪器设备建立档案;编写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编写原始记录;编写委托书和检测合同;对样品的管理;对环境的控制;质量监督;内审、管理评审;编写计量认证申请书。以上所有工作均应有计划、有记录,使用统一的质量记录,并具有唯一编号。
质量体系文件的建立: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文件规定编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文件四个层次。质量手册是供方根据规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描述与之相适应管理体系的基本文件,提出了对过程和活动的管理要求。编写质量文件的主要原则:系统协调原则即体系文件应从检测机构的整体出发进行设计和编写,并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科学合理原则即编写体系文件应对照认证准则,结合本单位检验工作的特点和管理现状,做到内容科学合理,用词简捷流畅,使文件能有效的指导检测工作。可操作性原则即体系文件的编写的目的是在于贯彻实施,指导实验室的检验工作,因此,在编写过程中要始终考虑可操作性,便于实施、检察、记录和追溯。
人员培训一般包括:实验室全体人员应学习体系文件培训,知道本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检测员上岗培训熟练掌握检测规程和操作方法、内审员上岗培训、收样员上岗培训、设备管理员上岗培训以及内部组织的培训,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掌握认证的基本知识、岗位责任和授权范围的检测方法;质量监督员应掌握各项检测方法、目的和结果。检测员上岗培训应根据检测项目合理配置,同时应参考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内审员培训一般不少于两名,设备管理员不少于一名。
标准、规范、规程是检测工作的技术准则,完整地收集申报项目所依据的检测方法标准,是规范检测工作,现行有效的标准对所有使用到的标准、规范应到技术监督局情报所进行确认,确保其有效性。
比对实验应先制定计划和方案,然后进行对比,再根据结果进行分析。
为了掌握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便于调查和分析检测事故的原因,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并建立完善的档案。实验室应建立全部仪器设备的台帐和管理台帐两本(一本为检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一本为自校的标准器具),对使用到标准物资的单位应专门建立标准物资的使用台帐。
凡对检验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或检定;检定可采用自校和测量两种方法,校准合格的仪器设备应在其上贴合格标签,自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的要求,绘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方框图,能确保在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值符合计量法规定的要求。对每台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并收好相关记录。
每位实验人员均应建立技术档案主要包括实验人员的简历、培训记录,技术论文,获奖情况科技成果、书籍及一些复印件。
仪器设备的档案主要包括:仪器的名称、型号、唯一性编号;接受日期、使用日期;开箱验收记录;说明书;合格证;所有检定证书;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计划及记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等。
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主要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主要检测参数的作业指导书。
原始记录应包含所有申报的检测参数,并具有足够的信息量,所使用的计量单位应是法定计量单位。
样品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重要内容之一,从样品自客户经抽样或送样转移到实验室,从样品接受过程起,并在实验室中经过检测全过程,直到检测报告完成,客户对检测报告无异议后放可使样品归还客户。在此过程中应确保样品不被混淆,不被损坏和不被变质。样品除了唯一性标识外还可建立试验状态标识(分未检、在检、已检合格、已检不合格等状态标识)。
对环境的控制主要是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应符合各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另外就是有毒物质的控制,应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质量监督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检测流程的监督,一是对检测过程中的监督。前者主要是指对检测程序进行监督,应从接样开始到样品处置结束。后者着重对检测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主要是检测的环境、设备、使用的标准、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等方面。同时配备的监督人员以及非监督人员的比例应足以保证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
内审和管理评审在计量认证之前都必须实施对自身发现(识别)出来的差错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充分,输出应落实于行动,不断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申请书应使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的统一版本,可在网上直接下载。
2 资质评审
在通过计量认证的基础上,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其他工作基本上和计量认证工作是相同的,应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执行,主要不同的地方有:对检测机构使用的检测管理软件的要求;对混凝土、砂浆抗压强度仅采用数据自动采集的要求;对人员的数量要求,职称和从事检测工作年限的要求;对检测人员从事检测项目数量的规定以及对注册人员的有关规定;对建立不合格检测结果台帐的要求及对涉及到安全检测结果为不合格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工程所在地的工程监督机构上报的要求;建立见证员、送样员档案等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