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边缘化了的艺术教育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d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学生谈谈他们喜欢的某一艺术作品,可以写感受,也可以鉴赏评价。我想这是一个能让学生打开“话匣子”的命题,然而当我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时,殷切的希望变成了失望,这些正处于如诗如歌的青春年华的高中学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艺术水准,他们的艺术感觉和艺术鉴赏能力基本上还未进入“初级阶段”。
  某年,余秋雨在招生试卷中附了一幅欧洲现代绘画,要考生当场写下观赏感受。有考生清楚地写出了该画产生的年代、所属流派、画家生平等,至于观赏感受,只写了几句“笔法灵活、色彩鲜明”之类的话,并无自出机杼的心得和略有神会的见解,更无作为一名艺术专业人员面对一幅经典美术作品时本该有的那种深深迷醉的激情。余秋雨深感遗憾:这是一位背记了不少艺术知识的艺术上的门外汉。
  北大文学院教授温儒敏也曾说,这些年所招的研究生与过去的研究生有一个显著的差别,就是他们虽然熟悉考研资料上的现成答案,但普遍缺乏阅读文学原著的兴趣,缺乏独到的艺术感悟,所写论文善引述而少见识,合规矩而少性灵。
  “无可奈何花落去。”大量事实证明,学生的艺术兴趣日渐淡薄,艺术视野日渐狭窄,艺术感悟力“一代不如一代”了。艺术教育在校园里被边缘化了,这无疑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正处于花季的少年,本应在艺术之美的湖面上“荡起双桨”。然而,他们整天深陷题海,无暇四顾,小小的生命在沉重的负累中错过了一次又一次与优雅的精神之舟的美丽邂逅。
  他们很少提起一枝毛笔,饱蘸着飘香的墨汁向优美迷人的汉字更深处漫溯;他们很少有哪怕是半个小时的专门时间,打开耳朵的窗户,让莫扎特或舒伯特的音乐像月光一样照亮善感的心灵;他们很少亲手揉弄一块泥巴,捏出一只可爱的小鸡或是一头笨笨的小猪;他们很少捧着一本哪怕是薄薄的诗集,去冰心海的世界、王维山的世界或李白天的世界里邀游……在大多数城镇和农村学校里,写字课、音乐课、美术课这些“没用”的课一周只有一节,而这些课的老师们又总是“慷慨”地将这些课时奉送给急于提高学生成绩的“主课”老师去上。很多学校取消了预备时间的唱歌活动,改为课前预习,校园里静得可怕。
  在大人们的教导和威逼下,我们的孩子都过于勤恳地“脚踏实地”,去占领一块又一块“知识”的地盘,却忘了头顶还有一片灿烂的星空;我们的家长、老师都紧紧地盯着孩子们的分数和与分数紧密相关的功利,却忘了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于美丽大地的生命。“知识改变命运”,诚然;“知识就是力量”,信然。但是,如果一个人满腹知识却只有一颗冰冷的心,没有对善的崇仰和对美的挚爱,这样的生命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一场噩梦;这样的教育对人生、对社会都潜伏着危机。
  艺术不能被校园边缘化。“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艺术提升人的精神,开拓人的思维,丰富人的想象,陶冶人的情操。大画家达·芬奇也是数学家;爱因斯坦常常在自己拉奏的小提琴声中驰骋对科学的想象: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的作者;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的结构得益于对交响乐结构的感悟:毛泽东是诗、书双绝……正是艺术、科学和文化,让人感到人类创造力的伟大和心灵世界的广阔,让人充满对世界和人类本身的无比热爱,也让人产生向真善美的大树奉献一枚绿叶或一朵鲜花的冲动和激情。
  功利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让我们的学生在分数提高的同时却降低了综合素养。很多学生喜欢大学却不敬仰大师;喜欢诺贝尔奖却不痴迷科学;喜欢提高生命的档次却两眼紧盯着物质和利益。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除了多了一张文凭外并未显出作为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胸襟、修养和情趣。
  艺术教育,魂兮归来!学生的学习生涯需要艺术的烛照,学生的思想情感需要艺术的滋润,学生的人生境界更需要艺术的提升和拓展。如果不在青少年时代播下艺术的种子,一个人的心田里可能会终生有一大块令人痛心地荒芜着。
其他文献
DNA分子是生命体的遗传物质基础,也是辐射损伤的重要靶分子。细胞受到照射,DNA分子将产生多种类型的损伤,包括碱基错配、修饰、脱嘌呤或脱嘧啶位点形成、DNA单链、双链断裂以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70例,常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