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文学对于“现代性”的多元想象与实践

来源 :理论与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ping121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思维方式上的分歧,直接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文学场域与文学格局的形成。由于作家的立场、性格和审美观念的差异,在文学中表现出三种对于现代性的理解方式和实践方向:一是认为“现代”存在于未来,预设某个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在激烈的革命诉求下否定当下生活;二是认为“现代”就是当下,着力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在对现实生存的欣赏与把玩中展现“现代”;三是将目光向后看,尝试从地域风俗和久远的道德理念中寻找别样的“现代”形态。
其他文献
脊髓背角是伤害性信息的初级中枢,阿片受体、α2肾上腺素受体是痛觉调制中重要的递质/受体系统,本文主要介绍阿片受体、α2肾上腺素受体在痛觉形成调制中的作用及机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变,使课堂教学行为的深度分析成为可能。该文在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现状及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方法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在2017年10月的"影子教师"项目中,笔者在美国加州的一些中小学考察学习。现撷取其中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断,希望能为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一、牌子上的信息在鹰谷小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预防脑中风的外科治疗方法,它的围术期风险性较高.本文就CEA近年有关麻醉技术,脑监测和围术期并发症诊治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