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对体育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示范可以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体验到体育动作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美的同时,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并由此而产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极大兴趣。本文从认知正确的动作示范入手来探讨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技巧及在具体应用时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 动作示范 体育教学 运用技巧
一、动作示范的概念
所谓动作示范是指教师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动作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常以某一具体动作给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技术动作建立清晰而完整的动作形象。
二、动作示范技能的运用
(一)掌握示范的时机。
示范的时机关系到示范的效果和课的连贯性。合理安排示范的时机,正确把握适宜的时间性,有利于提高动作示范效果。
一般在教学之初、学习新动作之时,教师宜进行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当学生出现共性的、典型的或严重错误动作时,宜进行正误对比示范;对某些技术动作比较困难,动作的空间、时间关系一时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时,教师应及时进行重点或分解示范,以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另外,也应根据课上的情况,适时、灵活地进行示范。如当个别学生没能完成动作而产生学习信心动摇和恐惧时,教师的及时示范能起到稳定学生情绪,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的作用。
一般来说,示范的时机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也因教师极其经验的差异表现出灵活性,并非固定的、机械的;只要符合教学目的,适合教学对象,具有良好的效果,就是适宜的示范时机。
(二)找准示范的位置。
示范的目的是让学生看清楚动作的全过程和细节,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正确的视觉表象,掌握有关动作要领。因此,示范的位置(包括教师示范位置和学生观看位置)的选择就成为运用示范技能的重要方面。
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学生队形和方位、示范动作的技术特点及安全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示范动作为原则。一般示范时应选在学生正面居中的位置。如果学生站成半圆或圆形队时,学生应站在圆中心示范;如果做行进间操时,教师应站在纵队排头左前方或迎面示范;如果只需让学生看清局部动作,示范位置距学生可适当近些;如果需让学生看清完整动作,示范位置距离学生可适当远些,以便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动作的全过程。学生观看的位置应以教师示范位置去安排学生的观察位置,一般要使学生观察教师动作的示范面和学生的排面成平行位置。根据动作结构特点和动作示范的不同要求以及安全需要,学生应站在达到动作示范要求的最有利位置;学生的观察位置不能面向太阳、迎风,也不能对着,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其他干扰因素。
(三)注意示范的方向。
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结构的特点和要求学生观察的动作重点、部位而定。为了让学生看清动作的全貌,应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运用各种示范“面”,如镜面示范、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半侧面示范等,进行多方向示范;此外,有些动作练习参加人数多,须采用多种示范面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示范的目的。
因此,教师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示范内容设计示范方向,同时,也应根据课上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恰当地运用示范技能可以克服某些语言文字表述的障碍,迅速、直接、生动、形象地传递出视听信息通过人的模仿本能,促进学生的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
三、动作示范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好教学对象、内容以及项目的特点,做示范也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良好的动作示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动作过难,超出学生所能达到或接受的范围,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从而减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动作过易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的表象。因此教师在动作示范前,必须对教学对象、内容、项目有清楚地了解,对于个别带有危险性的技术复杂的动作,在示范时还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只有这样,动作示范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特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运动。
(二)动作示范应循序渐进,切勿“拔苗助长”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动作示范也应按照教学任务和教学步骤,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进行。如果教师在动作示范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反而会使学生忘乎所以,急于求成,最终只能导致教学的失败。如在示范前滚翻时,教师若引导不当,一开始就用鱼跃前滚翻来进行示范,学生必然会对动作产生好奇,在练习过程中机会故意追求高度和远度,这时因为学生的基本动作还未成型,因此极易发生危险。
(三)动作示范必须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示范什么,怎样示范,教师在示范之前必须对教学的重点把握清楚,要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动作重点和要点一目了然,避免盲目性。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应让学生明白要观察动作的细节和过程,而不是刻意去追求动作的结果,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建立正确的视觉表象。例如示范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时,首先告诉学生应该注意观察教师的手臂和手指动作;同时为了避免投篮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示范时故意不对篮筐,而是面对学生做投篮出手的动作。在学生进行练习时,一开始也是让学生两人面对面进行投篮模仿练习。在建立了正确的概念以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对筐投篮练习;同时规定,练习过程中不能以球投进与否作为动作是否正确的标准,并且告诉学生,考试时主要看你的投篮动作,而不是看你投篮是否进筐。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投篮动作上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就会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参考文献:
[1] 胡宗列.体育教学中教师动作示范的有效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12.
[2] 林雅丽.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1(51).
摘 要 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对体育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示范可以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体验到体育动作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美的同时,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并由此而产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极大兴趣。本文从认知正确的动作示范入手来探讨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技巧及在具体应用时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 动作示范 体育教学 运用技巧
一、动作示范的概念
所谓动作示范是指教师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动作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常以某一具体动作给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技术动作建立清晰而完整的动作形象。
二、动作示范技能的运用
(一)掌握示范的时机。
示范的时机关系到示范的效果和课的连贯性。合理安排示范的时机,正确把握适宜的时间性,有利于提高动作示范效果。
一般在教学之初、学习新动作之时,教师宜进行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当学生出现共性的、典型的或严重错误动作时,宜进行正误对比示范;对某些技术动作比较困难,动作的空间、时间关系一时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时,教师应及时进行重点或分解示范,以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另外,也应根据课上的情况,适时、灵活地进行示范。如当个别学生没能完成动作而产生学习信心动摇和恐惧时,教师的及时示范能起到稳定学生情绪,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的作用。
一般来说,示范的时机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也因教师极其经验的差异表现出灵活性,并非固定的、机械的;只要符合教学目的,适合教学对象,具有良好的效果,就是适宜的示范时机。
(二)找准示范的位置。
示范的目的是让学生看清楚动作的全过程和细节,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正确的视觉表象,掌握有关动作要领。因此,示范的位置(包括教师示范位置和学生观看位置)的选择就成为运用示范技能的重要方面。
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学生队形和方位、示范动作的技术特点及安全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示范动作为原则。一般示范时应选在学生正面居中的位置。如果学生站成半圆或圆形队时,学生应站在圆中心示范;如果做行进间操时,教师应站在纵队排头左前方或迎面示范;如果只需让学生看清局部动作,示范位置距学生可适当近些;如果需让学生看清完整动作,示范位置距离学生可适当远些,以便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动作的全过程。学生观看的位置应以教师示范位置去安排学生的观察位置,一般要使学生观察教师动作的示范面和学生的排面成平行位置。根据动作结构特点和动作示范的不同要求以及安全需要,学生应站在达到动作示范要求的最有利位置;学生的观察位置不能面向太阳、迎风,也不能对着,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其他干扰因素。
(三)注意示范的方向。
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结构的特点和要求学生观察的动作重点、部位而定。为了让学生看清动作的全貌,应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运用各种示范“面”,如镜面示范、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半侧面示范等,进行多方向示范;此外,有些动作练习参加人数多,须采用多种示范面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示范的目的。
因此,教师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示范内容设计示范方向,同时,也应根据课上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恰当地运用示范技能可以克服某些语言文字表述的障碍,迅速、直接、生动、形象地传递出视听信息通过人的模仿本能,促进学生的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
三、动作示范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好教学对象、内容以及项目的特点,做示范也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良好的动作示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动作过难,超出学生所能达到或接受的范围,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从而减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动作过易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的表象。因此教师在动作示范前,必须对教学对象、内容、项目有清楚地了解,对于个别带有危险性的技术复杂的动作,在示范时还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只有这样,动作示范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特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运动。
(二)动作示范应循序渐进,切勿“拔苗助长”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动作示范也应按照教学任务和教学步骤,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进行。如果教师在动作示范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反而会使学生忘乎所以,急于求成,最终只能导致教学的失败。如在示范前滚翻时,教师若引导不当,一开始就用鱼跃前滚翻来进行示范,学生必然会对动作产生好奇,在练习过程中机会故意追求高度和远度,这时因为学生的基本动作还未成型,因此极易发生危险。
(三)动作示范必须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示范什么,怎样示范,教师在示范之前必须对教学的重点把握清楚,要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动作重点和要点一目了然,避免盲目性。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应让学生明白要观察动作的细节和过程,而不是刻意去追求动作的结果,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建立正确的视觉表象。例如示范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时,首先告诉学生应该注意观察教师的手臂和手指动作;同时为了避免投篮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示范时故意不对篮筐,而是面对学生做投篮出手的动作。在学生进行练习时,一开始也是让学生两人面对面进行投篮模仿练习。在建立了正确的概念以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对筐投篮练习;同时规定,练习过程中不能以球投进与否作为动作是否正确的标准,并且告诉学生,考试时主要看你的投篮动作,而不是看你投篮是否进筐。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投篮动作上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就会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参考文献:
[1] 胡宗列.体育教学中教师动作示范的有效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12.
[2] 林雅丽.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