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强力推行干部交流,内容涵盖中央与地方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国企老板到地方政府任职等等。这一举措对促进干部优质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搞“五湖四海”,不搞小山头,不搞宗派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了中央选拔任用干部的新思路。同时,今年又是换届年,全国的省、市、县、乡(镇)四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换届,组成新一届领导班子。可以这样说,今年是高层干部大交流,基层干部大换班的一年,是党的十八大前奠定稳定的干部队伍,为解决复杂的社会经济新矛盾,开拓转型期平稳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的首开之年。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们相信中央的举措是明智的。干部的上下交流、交错对流,是提振干部锐气,锻炼干部才干的好办法。我们希望的是,借着强劲东风,从中央做起,进一步匡正用人风气,从根本上扭转长期存在的干部队伍中的贪、懒、庸现象,提高政府效率,提升政府公信力。
用什么样的干部,怎么使用干部,确定怎样的用人机制,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讲是早已解决了的,但在执行中往往剑走偏锋,特别是最近几年,干部的四化只强调知识化,一些用人单位对博士学位盲目崇拜,把高学历作为提拔选用干部的先决条件和硬指标,扭曲了党的人才观,使有高学历没有真水平的干部占据了重要领导岗位。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一些干部缺乏驾驭和应对能力,他们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动摇了整个社会的公平和信用基础,给党的形象和事业抹了黑,添了乱。对这些干部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流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让这些“带病”的干部交流只能把病菌扩散,所以我们还必须从源头上治理。
用什么样的干部是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干部用对了,无论交流到什么地方,什么岗位,工作也会给力,政绩也会出彩,老百姓也会满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无意指责高官高学历不好,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提升,一些干部具有高学历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我们要说的是不论官员的高学历是怎么来的,其中的一部分有多大的水分和泡沫,即使是货真价实的学者、博士,难道就具备了做重要官员的条件?我们知道,政府官员需要的是管理型人才,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需要政治家的品格和能力,在执政过程中要有政治智慧和政治担当,善于解决棘手问题,领导和驾驭各方面人才,有为民谋利、造福一方的优秀才干,还需要知错即改、勇担责任的胸襟,这样的官员不管学历是博士硕士还是大专中专,人们都是认可的。
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官民对立的情绪,说明我们的干部执政水平受到人民群众的质疑。一些干部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情况,显得办法不够、措施不力,这与干部本身素质有极大关系,如果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审视一下已公布的干部交流表,这些高中级领导中最惹人眼球的仍然是头上硕士、博士光环,而对其政绩、官声却鲜有介绍,其中还有一些没有经过任何实职锻炼直接从学院、研究院提拔的教授、专家到政府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按照正常的逻辑,教授、专家、博士应该学有专长,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多有建树,没有必要扔下自己的本职工作,非要到政府机关混个处长、局长干干。人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由于现在选官太重视学历要求,而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当上领导干部,就一下身价百倍,这种官本位思想阻滞了各行业合理发展,造就了现在越来越庞大的官僚阶层。
教授做官、博士做官,不是不可以,但若成为趋之若鹜的职业选择,说明我们的干部选拔机制出了问题。我们应从慧眼识人才出发,废除那些级别和学历挂钩的做法。干部只要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都可以竞争岗位,让真正的能人干才脱颖而出,可以相信,如果没有高学历的羁绊和限制,不拘一格的人才一定会大显身手。
用什么样的干部,怎么使用干部,确定怎样的用人机制,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讲是早已解决了的,但在执行中往往剑走偏锋,特别是最近几年,干部的四化只强调知识化,一些用人单位对博士学位盲目崇拜,把高学历作为提拔选用干部的先决条件和硬指标,扭曲了党的人才观,使有高学历没有真水平的干部占据了重要领导岗位。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一些干部缺乏驾驭和应对能力,他们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动摇了整个社会的公平和信用基础,给党的形象和事业抹了黑,添了乱。对这些干部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流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让这些“带病”的干部交流只能把病菌扩散,所以我们还必须从源头上治理。
用什么样的干部是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干部用对了,无论交流到什么地方,什么岗位,工作也会给力,政绩也会出彩,老百姓也会满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无意指责高官高学历不好,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提升,一些干部具有高学历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我们要说的是不论官员的高学历是怎么来的,其中的一部分有多大的水分和泡沫,即使是货真价实的学者、博士,难道就具备了做重要官员的条件?我们知道,政府官员需要的是管理型人才,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需要政治家的品格和能力,在执政过程中要有政治智慧和政治担当,善于解决棘手问题,领导和驾驭各方面人才,有为民谋利、造福一方的优秀才干,还需要知错即改、勇担责任的胸襟,这样的官员不管学历是博士硕士还是大专中专,人们都是认可的。
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官民对立的情绪,说明我们的干部执政水平受到人民群众的质疑。一些干部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情况,显得办法不够、措施不力,这与干部本身素质有极大关系,如果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审视一下已公布的干部交流表,这些高中级领导中最惹人眼球的仍然是头上硕士、博士光环,而对其政绩、官声却鲜有介绍,其中还有一些没有经过任何实职锻炼直接从学院、研究院提拔的教授、专家到政府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按照正常的逻辑,教授、专家、博士应该学有专长,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多有建树,没有必要扔下自己的本职工作,非要到政府机关混个处长、局长干干。人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由于现在选官太重视学历要求,而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当上领导干部,就一下身价百倍,这种官本位思想阻滞了各行业合理发展,造就了现在越来越庞大的官僚阶层。
教授做官、博士做官,不是不可以,但若成为趋之若鹜的职业选择,说明我们的干部选拔机制出了问题。我们应从慧眼识人才出发,废除那些级别和学历挂钩的做法。干部只要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都可以竞争岗位,让真正的能人干才脱颖而出,可以相信,如果没有高学历的羁绊和限制,不拘一格的人才一定会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