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PT95菌株渗出液的产生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w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观察发现,青霉PT95菌株渗出液的产生是由于菌丝互相挤压,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形成菌核,导致菌丝细胞液渗出,在菌落表面形成大量的渗出液.渗出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渗出液的颜色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黄;渗出液的体积在第10天达到最大,然后迅速减少,第14天完全消失;干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渗出液的pH值在5-6之间变化.渗出液中含有无机盐离子、氨、蛋白质、葡萄糖以及一些酶类.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渗出液中的总蛋白、氨和无机盐离子(K^+、Na^+、Cl^-、P3^+和Mg^2+)的浓度都呈
其他文献
运用拟南芥寡核苷酸芯片ATH1,分析SO2胁迫对拟南芥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在22 810个探针中共检出30 mg.m-3SO2胁迫组与对照组间表达改变1倍以上的基因494个,其中上调220个,下调表
逻辑函数求补是大变量逻辑优化的算法基础.采用二叉树结构,用C语言实现了大变量逻辑函数求补递归算法.详述了求补二叉树的结构和形成过程,以及在求补二叉树上补集的收集方法.
对基于粗糙集理论的MD-算法进行了线性存储结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患者女性,25岁.右腹部阵发性隐痛不适1个月,以中腹部为主,疼痛无放射性.院外B超示右附件区囊性包块.查体:腹部无隆起,未触及明显包块.本院B超示盆腔多发性包块,盆腔积液.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