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说能力的训练入手上好说话课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低年级的说话训练,不仅能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说话课呢?笔者认为,一堂好的说话课,应从听、说能力训练的特点出发:
  一、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在“入学教育课”时,笔者专设了一堂说话训练课。如笔者问一个学生:“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谁送你上学?”学生简单地回答:“8岁。”笔者马上指出他的回答不完整,应该说:“我叫×××,今年8岁,是妈妈送我上学的。”接下来,笔者趁机指导学生:“老师问什么,你们就要回答什么。逐一回答老师的问题,才能回答完整,并且在回答时要把问题中的‘你’变成‘我’。在回答问题时,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快慢适当、语气合适等问题。”
  在上拼音、识字、讲读等课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锻炼的机会。如在看“手”的图时,笔者不仅教学生认识了“手”字,还引导学生造句,“我有一双手”“工人有一双勤劳的手”“吃饭前,我要先洗手”等。这样一来,说话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卫生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二、选择话题,寓教于乐
  说话训练的成效,与话题的选择有很大关系。话题选择的好,学生就有话可说,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说话训练效果较好;反之,学生就无话可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说话训练的效果较差。
  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话题,才是好话题。第一,教师应选择形象性较强的话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容易感知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因为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在选择话题时要注意形象性。如教师选择小动物作为话题,进行说话训练时,除了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等现代多媒体教具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带来自己的小动物玩具,或者让学生在课前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由于观察对象是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具体的小动物,所以学生有话可说;第二,教师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话题,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练习说话。如教师可以把游戏引入课堂,在游戏之后引导学生说说游戏的全过程。这样一来,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讲究方法,灵活多样
  说话训练要讲究方法,力求生动活泼。如果训练方式呆板、单调,一成不变,学生就会兴趣索然,说话训练的效果也不佳。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的重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如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他们言之有序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看图说话、剪贴图画、观察小动物、游戏活动等方法;为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语言的连贯性,教师可以采取续编故事、排列错乱句子等方法。总之,在训练学生说话时,教师必须根据训练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善于启发,巧于设问
  由于学生的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所以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粗略、肤浅、杂乱的,以观察到的具体形象为依据展开的想象也是紊乱的。因此,在指导学生看图、训练学生说话时,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巧于设问,使问题围绕中心,提得有次序、有坡度、有重点、有启发性。这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条理性,想象画面上看不到的内容,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围绕训练目的和教学重点精心设计问题,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洪家嘴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语文学习,识字量的差异日趋明显。有的孩子随手拿起一段文字,就能准确、流利地阅读;而有的孩子学过的课文却读得支离破碎。写话训练时,有的孩子文思如泉,走笔如飞;可一些孩子迟疑不决,搜肠刮肚,还常常为简单的字而搔首挠耳,甚至有的想都不想,直接用拼音表示。这一严峻的现实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改进教学,缩小差异。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一定的识字量是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调查发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句诗写得一点儿也不错。每当春天来临之际,如油一般珍贵的春雨,便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这不,今天早上刚起床,我便发现天空中阴云密布,灰蒙蒙的一片,看不见一丝蓝色。天空仿佛是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这块大幕布压得是那么的低,好像要一口把大地给吞掉。咦,太阳呢?哈哈,原来它躲到幕布后面去了。  几声轻微的春雷过后,毛毛细雨便从天而降了,丝丝缕缕、密密麻麻,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