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低年级的说话训练,不仅能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说话课呢?笔者认为,一堂好的说话课,应从听、说能力训练的特点出发:
一、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在“入学教育课”时,笔者专设了一堂说话训练课。如笔者问一个学生:“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谁送你上学?”学生简单地回答:“8岁。”笔者马上指出他的回答不完整,应该说:“我叫×××,今年8岁,是妈妈送我上学的。”接下来,笔者趁机指导学生:“老师问什么,你们就要回答什么。逐一回答老师的问题,才能回答完整,并且在回答时要把问题中的‘你’变成‘我’。在回答问题时,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快慢适当、语气合适等问题。”
在上拼音、识字、讲读等课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锻炼的机会。如在看“手”的图时,笔者不仅教学生认识了“手”字,还引导学生造句,“我有一双手”“工人有一双勤劳的手”“吃饭前,我要先洗手”等。这样一来,说话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卫生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二、选择话题,寓教于乐
说话训练的成效,与话题的选择有很大关系。话题选择的好,学生就有话可说,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说话训练效果较好;反之,学生就无话可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说话训练的效果较差。
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话题,才是好话题。第一,教师应选择形象性较强的话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容易感知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因为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在选择话题时要注意形象性。如教师选择小动物作为话题,进行说话训练时,除了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等现代多媒体教具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带来自己的小动物玩具,或者让学生在课前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由于观察对象是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具体的小动物,所以学生有话可说;第二,教师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话题,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练习说话。如教师可以把游戏引入课堂,在游戏之后引导学生说说游戏的全过程。这样一来,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讲究方法,灵活多样
说话训练要讲究方法,力求生动活泼。如果训练方式呆板、单调,一成不变,学生就会兴趣索然,说话训练的效果也不佳。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的重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如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他们言之有序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看图说话、剪贴图画、观察小动物、游戏活动等方法;为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语言的连贯性,教师可以采取续编故事、排列错乱句子等方法。总之,在训练学生说话时,教师必须根据训练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善于启发,巧于设问
由于学生的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所以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粗略、肤浅、杂乱的,以观察到的具体形象为依据展开的想象也是紊乱的。因此,在指导学生看图、训练学生说话时,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巧于设问,使问题围绕中心,提得有次序、有坡度、有重点、有启发性。这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条理性,想象画面上看不到的内容,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围绕训练目的和教学重点精心设计问题,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洪家嘴中心小学)
一、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在“入学教育课”时,笔者专设了一堂说话训练课。如笔者问一个学生:“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谁送你上学?”学生简单地回答:“8岁。”笔者马上指出他的回答不完整,应该说:“我叫×××,今年8岁,是妈妈送我上学的。”接下来,笔者趁机指导学生:“老师问什么,你们就要回答什么。逐一回答老师的问题,才能回答完整,并且在回答时要把问题中的‘你’变成‘我’。在回答问题时,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快慢适当、语气合适等问题。”
在上拼音、识字、讲读等课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锻炼的机会。如在看“手”的图时,笔者不仅教学生认识了“手”字,还引导学生造句,“我有一双手”“工人有一双勤劳的手”“吃饭前,我要先洗手”等。这样一来,说话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卫生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二、选择话题,寓教于乐
说话训练的成效,与话题的选择有很大关系。话题选择的好,学生就有话可说,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说话训练效果较好;反之,学生就无话可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说话训练的效果较差。
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话题,才是好话题。第一,教师应选择形象性较强的话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容易感知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因为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在选择话题时要注意形象性。如教师选择小动物作为话题,进行说话训练时,除了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等现代多媒体教具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带来自己的小动物玩具,或者让学生在课前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由于观察对象是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具体的小动物,所以学生有话可说;第二,教师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话题,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练习说话。如教师可以把游戏引入课堂,在游戏之后引导学生说说游戏的全过程。这样一来,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讲究方法,灵活多样
说话训练要讲究方法,力求生动活泼。如果训练方式呆板、单调,一成不变,学生就会兴趣索然,说话训练的效果也不佳。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的重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如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他们言之有序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看图说话、剪贴图画、观察小动物、游戏活动等方法;为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语言的连贯性,教师可以采取续编故事、排列错乱句子等方法。总之,在训练学生说话时,教师必须根据训练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善于启发,巧于设问
由于学生的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所以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粗略、肤浅、杂乱的,以观察到的具体形象为依据展开的想象也是紊乱的。因此,在指导学生看图、训练学生说话时,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巧于设问,使问题围绕中心,提得有次序、有坡度、有重点、有启发性。这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条理性,想象画面上看不到的内容,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围绕训练目的和教学重点精心设计问题,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洪家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