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北疆的黑龙江省,地处北纬43°20′--53°20′区域,覆盖10个纬度,全年有近6个月处于低温,每年10月下旬气温降低到0℃以下,冬季全省大部分地区最低温度在-20℃— -35℃之间,北邻常年冻土地带部位最低气温可达-40℃-- -50℃之间,这种自然条件,给建筑工程冬季施工造成极大的困难。
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季施工,随着我省冬季施工的项目日益增多,主要是解决低温条件下,建筑工程混凝土的现场拌制。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正温养护条件下,才能持续不断增长,随着温度的增高而使其增长,混凝土的这种特性是由其材料性质决定的。
1.低温条件下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选择
1.1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较高,凝结与硬化较快,可在混凝土达到临界强度前产生较高的水化热,可缓解负温的受冻作用。负温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避免采用矿渣或粉煤灰水泥。
1.2冬期混凝土应首先选用与浇筑时预计环境温度相适应的防冻剂。防冻剂的参量按照产品说明书要通过实验确定。尽量选用有减水、引气成分的防冻剂,但含气量不宜超过4%。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碳酸盐作防冻组分的防冻剂均不宜用于镀锌钢埋件。铝埋件的钢筋混凝土。居住及商用建筑宜选用不含尿素防冻组分的外加剂。
1.3冬期施工中,对骨料除要求没有冰块、雪团外,还要求清洁、级配良好、质地良好、坚硬。掺外加剂混凝土含钾钠离子多时,骨料中不应含有活性氧化硅,因二者作用会产生碱-骨料反应。
1.4搅拌混凝土用水不得含有导致延缓水泥正常凝结硬化及引起钢筋混凝土腐蚀的离子。凡是一般饮用的自来水及洁净的天然水,都可以作为拌制混凝土用水。但污水、工业废水及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得用于混凝土中。
2.负温混凝土的施工
2.1在負温环境下施工的混凝土掺防冻剂时,根据气温的不同按下列方法进行加热:气温低于-5℃时,可用热水拌合混凝土,水温不得高于80℃,热水应先与骨料拌合,再加入水泥;气温低于-10℃,骨料结冻成块时,加热温度不得高于60℃。
2.2混凝土内掺防冻剂搅拌时应有专人负责,严格控制参量,控制水灰比。初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的规定温度,否则应采用保温措施。气温不低于-15℃-- -30℃时,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分别不得小于4N/mm2和5N/mm2。拆模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15℃,需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混凝土需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允许拆模。
3.冬季施工混凝土的养护
3.1蓄热法
利用混凝土内部储存的热量借助保温材料覆盖在构件表面,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在正温的条件下达到临界强度的一种养护方式。
3.2蒸汽加热法
当日平均气温很低、蓄热法难以满足要求时,且混凝土表面系数较大,可以利用蒸汽养护混凝土,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获得较高的强度或达到设计强的等级。
3.3电热法施工
利用低电流通过混凝土产生的热量加热养护混凝土的方法,电热法施工简单,操作方便,但由于我国电力不足的状况,此种方法在施工中受到限制,施工中几乎没有采用。近年来电力紧张有所缓解,由于电费等原因,也加大施工成本。
3.4外加剂法施工
按水泥重量的百分比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可以使混凝土的水化作用在负温环境中增长早期强度,使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在满足冬季施工的条件下,简化了施工操作规程,降低了工程造价。
4.模板保温措施
梁、墙、柱模板采用阻燃草纤被保温,顶板随混凝土浇筑随铺一层塑料薄膜,上加阻燃草纤被覆盖保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30%后方可拆除保温。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外部温度之差在15℃以内为安全;如温差超过15℃时,加强保温措施,即加强塑料薄膜和草纤被的厚度,提高表面和外部的温度,直至混凝土在养护期内缓慢冷却,确保内外温差不超过15℃时,即可拆除保温。板墙模板在混凝土降至5℃,强度达设计强度时即可拆除,梁、板模板等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加临时覆盖,以保证混凝土缓慢冷却。
综上所述,混凝土在冬期施工中要保证质量,需要在施工方案上采取技术措施,从材料的温度、规格、数量、运输、养护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才能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季施工,随着我省冬季施工的项目日益增多,主要是解决低温条件下,建筑工程混凝土的现场拌制。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正温养护条件下,才能持续不断增长,随着温度的增高而使其增长,混凝土的这种特性是由其材料性质决定的。
1.低温条件下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选择
1.1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较高,凝结与硬化较快,可在混凝土达到临界强度前产生较高的水化热,可缓解负温的受冻作用。负温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避免采用矿渣或粉煤灰水泥。
1.2冬期混凝土应首先选用与浇筑时预计环境温度相适应的防冻剂。防冻剂的参量按照产品说明书要通过实验确定。尽量选用有减水、引气成分的防冻剂,但含气量不宜超过4%。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碳酸盐作防冻组分的防冻剂均不宜用于镀锌钢埋件。铝埋件的钢筋混凝土。居住及商用建筑宜选用不含尿素防冻组分的外加剂。
1.3冬期施工中,对骨料除要求没有冰块、雪团外,还要求清洁、级配良好、质地良好、坚硬。掺外加剂混凝土含钾钠离子多时,骨料中不应含有活性氧化硅,因二者作用会产生碱-骨料反应。
1.4搅拌混凝土用水不得含有导致延缓水泥正常凝结硬化及引起钢筋混凝土腐蚀的离子。凡是一般饮用的自来水及洁净的天然水,都可以作为拌制混凝土用水。但污水、工业废水及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得用于混凝土中。
2.负温混凝土的施工
2.1在負温环境下施工的混凝土掺防冻剂时,根据气温的不同按下列方法进行加热:气温低于-5℃时,可用热水拌合混凝土,水温不得高于80℃,热水应先与骨料拌合,再加入水泥;气温低于-10℃,骨料结冻成块时,加热温度不得高于60℃。
2.2混凝土内掺防冻剂搅拌时应有专人负责,严格控制参量,控制水灰比。初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的规定温度,否则应采用保温措施。气温不低于-15℃-- -30℃时,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分别不得小于4N/mm2和5N/mm2。拆模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15℃,需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混凝土需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允许拆模。
3.冬季施工混凝土的养护
3.1蓄热法
利用混凝土内部储存的热量借助保温材料覆盖在构件表面,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在正温的条件下达到临界强度的一种养护方式。
3.2蒸汽加热法
当日平均气温很低、蓄热法难以满足要求时,且混凝土表面系数较大,可以利用蒸汽养护混凝土,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获得较高的强度或达到设计强的等级。
3.3电热法施工
利用低电流通过混凝土产生的热量加热养护混凝土的方法,电热法施工简单,操作方便,但由于我国电力不足的状况,此种方法在施工中受到限制,施工中几乎没有采用。近年来电力紧张有所缓解,由于电费等原因,也加大施工成本。
3.4外加剂法施工
按水泥重量的百分比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可以使混凝土的水化作用在负温环境中增长早期强度,使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在满足冬季施工的条件下,简化了施工操作规程,降低了工程造价。
4.模板保温措施
梁、墙、柱模板采用阻燃草纤被保温,顶板随混凝土浇筑随铺一层塑料薄膜,上加阻燃草纤被覆盖保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30%后方可拆除保温。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外部温度之差在15℃以内为安全;如温差超过15℃时,加强保温措施,即加强塑料薄膜和草纤被的厚度,提高表面和外部的温度,直至混凝土在养护期内缓慢冷却,确保内外温差不超过15℃时,即可拆除保温。板墙模板在混凝土降至5℃,强度达设计强度时即可拆除,梁、板模板等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加临时覆盖,以保证混凝土缓慢冷却。
综上所述,混凝土在冬期施工中要保证质量,需要在施工方案上采取技术措施,从材料的温度、规格、数量、运输、养护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才能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