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满通古斯神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世代相传的文化记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具有明显的中华文化的特征,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反映出中华民族的龙蛇崇拜、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伸张正义、惩恶劝善等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正确认知和合理发掘满通古斯神话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一项有意义的课题.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通古斯神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世代相传的文化记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具有明显的中华文化的特征,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反映出中华民族的龙蛇崇拜、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伸张正义、惩恶劝善等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正确认知和合理发掘满通古斯神话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一项有意义的课题.
其他文献
辉苏木是以鄂温克族为主体民族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辉苏木鄂温克族用母语创造出许多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其中包括大量同山和水有关的地名和通名.辉苏木鄂温克语相关地名对边疆地名学、语言学、文化学和民族学研究中其有重要价值.
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是党的鲜明品格、最大优势和显著标志.建党百年来,通过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改正错误、纯洁队伍、锤炼作风,使党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是自我革命的实践基础,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三大作风"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和理论创新.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应有之义,在执政环境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落实在党的建设全部活动之中.新时代的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增强"四个自我"能力,抓住了新时代自我革命的关键.
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或即将颠覆传统的人伦关系,带来传统主客体关系的演变,并可能进一步加深技术化生存的困境.信息技术在重塑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重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国家治理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影响我们现存的法律、传统的道德甚至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具有挑战性的道德治理难题:算法歧视妨碍社会公正、网络霸权挑战网络主权、技术异化威胁人类文明.为此,信息技术问题的道德治理,要以"关心人的本身"实现人的主体性回归,以价值敏感性设计保障科技向善,以前瞻性道德责任构建信息时代的责任伦理,进而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
东晋太学建于司马睿称帝的前一年(317),国学立于咸康三年(337).国学在永和八年(352)遭到罢废后,又于太元九年(384)复建.东晋太学博士之制经历了从五博士制到九博士制,再到十一博士制、十六博士制的发展过程.太学、国子博士的选任虽以明经为首要标准,但仍是政治场域的人事安排.东晋前中期,博士被朝廷视作政治资源用以巩固地方统治.朝廷以博士征召的方式笼络地位边缘的会稽士族.与琅邪王氏争夺江州的颍川庾氏,则以荐举江州人物来争取民心.淝水之战后,博士的议政权及太学、国学的政治象征性,被孝武帝加以凸显并运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