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蝶2004年的中期业绩的公布,也许可以为近期沸沸扬扬的速达与金蝶之争,划上一个句号。
自从速达挑起其与金蝶的争端以来,徐少春还未曾面驳岑安滨,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是在徐的眼里,速达根本不是金蝶真正的竞争对手。尽管金蝶上下一直以这样的口吻对外界表白,但市场上仍然充斥着诸多不和谐的声音,搞不清金蝶与速达谁在说真话者仍大有人在。
“我们现在最希望的是媒体不要把我们和速达相提并论,也并没有媒体所谓的裁员。”这恐怕是金蝶市场部人员近期对媒体说是最多的一句话。对他们来说“速达咬住自己不放”,而“裁员”风波又让人怀疑金蝶的实力。记者采访诸多业内人士时均以没有见到金蝶中期业绩报道为由难下定论。这一切使得原本平常的公司业绩报告发布陡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中期业绩千呼万唤始出来
2004年8月16日,当“全线飘红”的2004年中期业绩报告在香港发布之后,徐少春立即在第一时间赶到北京市与记者会面,要和大家“分享荣耀与喜悦”。其实在香港上市的金蝶并不需要特地赶到北京再度对媒体披露其具体的财务数据。金蝶此举用意显然是:让业绩来平息所谓的速达争端,彻底消除前阵子发生在金蝶的一系列“负面新闻”。
面对台下的众多记者,徐少春显得意气风发。“我们2004年上半年业绩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收入达到2026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净利润达到1836万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26%,每股收益增长26%。这个数据与国内很多A股上市的软件公司相比,应该说野兽星期速度是相当高的。此外,金蝶总资产超过了4个亿,与去年同期比增长8.1%,流动资产增长10%,净资产或者是所有者权益增长了16%。2004年上半年其现金流量达到1397万元。也就是说我们的主营业务带来了公司现金流量的增加,目前我们手头现金的持有也超过了1.4亿。这是非常健康的一种财务状况,金蝶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眼中一个热点。”
作为香港的上市公司,金蝶的大部分公众股东都是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欧洲的投资者在内的海外投资者。也正是海外投资者的严格要求使金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市场定位,从而有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更加专注营业务,因此在很多场合徐少春都不忘表示,金蝶以在中国香港上市为荣。

根据金蝶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其上半年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突破:
来自合作伙伴的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比增长42%;来自制造业客房的收入同比增长43%(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金蝶已经成功地成为ERP公司);财务系统,特别是集团财务系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集团财务的推广被徐少春称之为“中途岛战役”;HR产品的收入同比增长102%。“过去金蝶给人感觉是财务公司,事实上HR是全新的应用,说明金蝶由财务又进入了一个新应用领域,而且开展诺曼底登陆;另外来自国际性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200%以上。
同为中小企业,内涵各自不同
金蝶业绩增长一个核心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徐少春给出了答案,“就是中小企业客户增长非常迅猛,大中型企业当中,成长型企业客户的增长也非常迅猛。”
按照国际标准惯例,ERP市场可以分成为两个部分,一个是5个亿以上的大企业市场另一个是5个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市场。“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来自中小企业市场。“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来自中小企业客户的营收占总业绩的70%,现在我们拥有20万家中小企业客户。6月IDC的专项报告显示,金蝶已成为中小企业用户的首选品牌。”
就在金蝶发布中期业绩报告的同一天,被视为金蝶在中小企业市场的竞争对手——速达也对外公布上半年业绩相关的一系列数字:营收同比增长56%;实现纯利1590万元,同比增长109%。而这份报告中同样提到了IDC。“据IDC统计报告指出,速达软件20余款产品占据了国内中小企业管理软件零售市场80.1%的市场份额。”
对两个同样来自IDC的数据,徐少春认为,关键看中小企业是怎么定义的。金蝶的主战场应该说是立足在1000万至5个亿之间的中小企业市场而速达的用户多在100万以下的小企业厂商。“我们两家公司面向不同的市场,定位完全不同。我们无意贬低对方,但双方确实不是一个等量级别。我们的一套K/3软件应用实施起来大概需要30万元左右,但速达的产品很多是放在货架中几百元就可以买到的。”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中小型企业”究竟该如何定义,这一点价廉物美在国内市场并没有完全达到一致标准。但同样称之为中小企业,其内涵却大有不同,至少金蝶和用友眼中别看中小企业确实与速达不同。不知道未来,市场中还会因何种概念引起何种纷争,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事实和业绩不就可以说话吗?
自从速达挑起其与金蝶的争端以来,徐少春还未曾面驳岑安滨,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是在徐的眼里,速达根本不是金蝶真正的竞争对手。尽管金蝶上下一直以这样的口吻对外界表白,但市场上仍然充斥着诸多不和谐的声音,搞不清金蝶与速达谁在说真话者仍大有人在。
“我们现在最希望的是媒体不要把我们和速达相提并论,也并没有媒体所谓的裁员。”这恐怕是金蝶市场部人员近期对媒体说是最多的一句话。对他们来说“速达咬住自己不放”,而“裁员”风波又让人怀疑金蝶的实力。记者采访诸多业内人士时均以没有见到金蝶中期业绩报道为由难下定论。这一切使得原本平常的公司业绩报告发布陡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中期业绩千呼万唤始出来
2004年8月16日,当“全线飘红”的2004年中期业绩报告在香港发布之后,徐少春立即在第一时间赶到北京市与记者会面,要和大家“分享荣耀与喜悦”。其实在香港上市的金蝶并不需要特地赶到北京再度对媒体披露其具体的财务数据。金蝶此举用意显然是:让业绩来平息所谓的速达争端,彻底消除前阵子发生在金蝶的一系列“负面新闻”。
面对台下的众多记者,徐少春显得意气风发。“我们2004年上半年业绩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收入达到2026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净利润达到1836万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26%,每股收益增长26%。这个数据与国内很多A股上市的软件公司相比,应该说野兽星期速度是相当高的。此外,金蝶总资产超过了4个亿,与去年同期比增长8.1%,流动资产增长10%,净资产或者是所有者权益增长了16%。2004年上半年其现金流量达到1397万元。也就是说我们的主营业务带来了公司现金流量的增加,目前我们手头现金的持有也超过了1.4亿。这是非常健康的一种财务状况,金蝶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眼中一个热点。”
作为香港的上市公司,金蝶的大部分公众股东都是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欧洲的投资者在内的海外投资者。也正是海外投资者的严格要求使金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市场定位,从而有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更加专注营业务,因此在很多场合徐少春都不忘表示,金蝶以在中国香港上市为荣。

根据金蝶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其上半年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突破:
来自合作伙伴的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比增长42%;来自制造业客房的收入同比增长43%(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金蝶已经成功地成为ERP公司);财务系统,特别是集团财务系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集团财务的推广被徐少春称之为“中途岛战役”;HR产品的收入同比增长102%。“过去金蝶给人感觉是财务公司,事实上HR是全新的应用,说明金蝶由财务又进入了一个新应用领域,而且开展诺曼底登陆;另外来自国际性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200%以上。
同为中小企业,内涵各自不同
金蝶业绩增长一个核心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徐少春给出了答案,“就是中小企业客户增长非常迅猛,大中型企业当中,成长型企业客户的增长也非常迅猛。”
按照国际标准惯例,ERP市场可以分成为两个部分,一个是5个亿以上的大企业市场另一个是5个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市场。“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来自中小企业市场。“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来自中小企业客户的营收占总业绩的70%,现在我们拥有20万家中小企业客户。6月IDC的专项报告显示,金蝶已成为中小企业用户的首选品牌。”
就在金蝶发布中期业绩报告的同一天,被视为金蝶在中小企业市场的竞争对手——速达也对外公布上半年业绩相关的一系列数字:营收同比增长56%;实现纯利1590万元,同比增长109%。而这份报告中同样提到了IDC。“据IDC统计报告指出,速达软件20余款产品占据了国内中小企业管理软件零售市场80.1%的市场份额。”
对两个同样来自IDC的数据,徐少春认为,关键看中小企业是怎么定义的。金蝶的主战场应该说是立足在1000万至5个亿之间的中小企业市场而速达的用户多在100万以下的小企业厂商。“我们两家公司面向不同的市场,定位完全不同。我们无意贬低对方,但双方确实不是一个等量级别。我们的一套K/3软件应用实施起来大概需要30万元左右,但速达的产品很多是放在货架中几百元就可以买到的。”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中小型企业”究竟该如何定义,这一点价廉物美在国内市场并没有完全达到一致标准。但同样称之为中小企业,其内涵却大有不同,至少金蝶和用友眼中别看中小企业确实与速达不同。不知道未来,市场中还会因何种概念引起何种纷争,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事实和业绩不就可以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