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脑器质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脑器质性精神病治疗效果差异不大,喹硫平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关键词:喹硫平利培酮脑器质性精神病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47-01
脑器质性精神病是一组由脑变性、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脑创伤、颅构肿瘤或癫痫等器质性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症状可表现为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智能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神经症样表现或行为障碍。如果该类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出现自残和自杀的情况,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但由于该类患者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1]。根据以上情况,我院采用两种不同药物喹硫平与利培酮对于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1例,治疗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1.2±17.5)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6.1±4.1)个月;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1.4±17.2)岁,病程2-11个月,平均病程(6.2±4.3)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如果患有器质性疾病可以继续服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但在治疗期间不可以服用其他精神类药物。对于治疗组患者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初始药物使用剂量为25-50mg/d,治疗2周后将药物使用剂量增加到100-400mg/d[2]。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初始药物使用剂量为0.5-1mg/d,治疗2周后将药物使用剂量增加到2-4mg/d[3]。治疗后对于两组患者在第2、4、6、8周分别进行BPRS评分,采用BPRS减分法对于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计算,护理人员要对于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对于由于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4]。治疗后对于两组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以了解患者在治疗后是否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如果出现病情反复,要及时通知患者进入医院再次进行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愈合:BPRS减分率≥75%;明显进步:BPRS减分率≥50%;进步:BPRS减分率≥25%;无效:BPRS减分率<25%[5]。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Z±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疗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嗜睡、口干、便秘等,对照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口干、便秘、椎体外系反应、吞咽困难等。
3讨论
脑器质性精神病是精神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都会造成较大的威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情感障碍以及记忆障碍等。对于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主要以病因治疗、支持治疗以及对症治疗为主[6]。由于该类患者年龄偏大,本身又伴有其他躯体疾病,对于药物敏感性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中要使用一些治疗安全性更高的抗精神病药物。
根据以上情况,我院对于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采用药物喹硫平与利培酮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喹硫平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5-羟色胺受体的亲合力高于多巴胺受体,与毒蕈碱受体亲和力极小,锥体外系反应和抗胆碱能反应轻微,是一种较为适合中老年人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于老年痴呆等精神疾病治疗效果更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由于我院收治的该类神经疾病患者例数较少,对于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剂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值得进行改进的地方,还需通过以后更多的临床治疗加以改进和完善,达到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脑器质性精神病治疗效果差异不大,喹硫平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参考文献
[1]王翠敏,许小梅,霍绪平.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3(3):423-424
[2]孙辉,焦玉涛,李锦秀.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男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1(5):543-544
[3]李春素,张东坡,马丽薇.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5(4):321-322
[4]吕斌军,王建林,林永清.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17(5):367-368
[5]于席丽,王桂英.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17(4):677-678
[6]于宏伟,孔惠敏.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14(3):423-424
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脑器质性精神病治疗效果差异不大,喹硫平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关键词:喹硫平利培酮脑器质性精神病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47-01
脑器质性精神病是一组由脑变性、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脑创伤、颅构肿瘤或癫痫等器质性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症状可表现为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智能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神经症样表现或行为障碍。如果该类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出现自残和自杀的情况,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但由于该类患者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1]。根据以上情况,我院采用两种不同药物喹硫平与利培酮对于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1例,治疗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1.2±17.5)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6.1±4.1)个月;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1.4±17.2)岁,病程2-11个月,平均病程(6.2±4.3)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如果患有器质性疾病可以继续服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但在治疗期间不可以服用其他精神类药物。对于治疗组患者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初始药物使用剂量为25-50mg/d,治疗2周后将药物使用剂量增加到100-400mg/d[2]。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初始药物使用剂量为0.5-1mg/d,治疗2周后将药物使用剂量增加到2-4mg/d[3]。治疗后对于两组患者在第2、4、6、8周分别进行BPRS评分,采用BPRS减分法对于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计算,护理人员要对于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对于由于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4]。治疗后对于两组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以了解患者在治疗后是否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如果出现病情反复,要及时通知患者进入医院再次进行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愈合:BPRS减分率≥75%;明显进步:BPRS减分率≥50%;进步:BPRS减分率≥25%;无效:BPRS减分率<25%[5]。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Z±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疗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嗜睡、口干、便秘等,对照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口干、便秘、椎体外系反应、吞咽困难等。
3讨论
脑器质性精神病是精神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都会造成较大的威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情感障碍以及记忆障碍等。对于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主要以病因治疗、支持治疗以及对症治疗为主[6]。由于该类患者年龄偏大,本身又伴有其他躯体疾病,对于药物敏感性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中要使用一些治疗安全性更高的抗精神病药物。
根据以上情况,我院对于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采用药物喹硫平与利培酮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喹硫平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5-羟色胺受体的亲合力高于多巴胺受体,与毒蕈碱受体亲和力极小,锥体外系反应和抗胆碱能反应轻微,是一种较为适合中老年人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于老年痴呆等精神疾病治疗效果更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由于我院收治的该类神经疾病患者例数较少,对于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剂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值得进行改进的地方,还需通过以后更多的临床治疗加以改进和完善,达到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脑器质性精神病治疗效果差异不大,喹硫平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参考文献
[1]王翠敏,许小梅,霍绪平.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3(3):423-424
[2]孙辉,焦玉涛,李锦秀.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男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1(5):543-544
[3]李春素,张东坡,马丽薇.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5(4):321-322
[4]吕斌军,王建林,林永清.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17(5):367-368
[5]于席丽,王桂英.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17(4):677-678
[6]于宏伟,孔惠敏.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14(3):42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