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文献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nf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是后循环缺血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多由后循环动脉系统的狭窄或闭塞而引发,发病率高,病情复杂.PCIV在中医上属于“眩晕”范畴,发病的病理因素包括风、火、痰、瘀、虚等方面.历代医家对于PCIV有较多的研究,在“虚致眩晕”和“瘀致眩晕”观点上均有建树,认为二者在眩晕的治疗中常起到重要作用,临床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益气活血的治疗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记载,张仲景、李东垣等大家对此法多有临证发挥,后由王清任创立“益气活血法”,用以治疗气虚血瘀类疾病,临床效果显著.目前“益气活血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PCIV,除却益气活血经典用方外,还出现了以此法为指导而创立的自拟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该文以气血理论为基础,从“虚瘀致眩”的角度,对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PCIV的理论及应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PCIV的未来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
其他文献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的流行性疾病,目前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后第三位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疾病.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脾失健运、脾虚胃热、虚实错杂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机,痰湿瘀血既是病理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脾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位.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辛开苦降、补虚泻实”的功效,临床研究表明单用该方或联合糖尿病基础治疗具有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并能有效缓解其并发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辅助治疗糖尿病.且临床应用时可不拘泥于原文规定的症状,患者见口苦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调控女子的经、带、胎、产.子宫内膜容受性指子宫内膜在“着床窗口期”内允许胚胎着床的能力,是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的体现,因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而备受学术界重视.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中医理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肾藏精、主生殖,天癸为肾气发挥生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冲任二脉亦包涵了生殖功能,胞宫为胎儿孕育的场所.子宫内膜容受性作为胞宫实现生理功能的一部分,受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调节.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各自的生理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的功能正常,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