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延续性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活动能力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iii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康复训练临床价值。方法:1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延续康复干预:成立延续康复干预小组、建立延续康复干预档案、开展多模式的延续指导、完善康复干预内容。结果:实施延续康复干预1年,观察组掌握脑卒中知识97.18%、遵医行为良好87.32%、Fugl-Mayer评分(76.30±8.24)、Barthel指数(79.35±8.07)高于对照组的70.42%、63.38%、(66.22±9.48)、(68.52±8.64)(t/χ2=18.734、10.958、3.763、4.026,P<0.05),观察组NIHSS(10.45±4.25)、再住院概率4.23%低于对照组的(14.68±4.14)、15.49%(t/χ2=5.987、5.071,P<0.05)。结论:出院后康复中心延续性康复锻炼能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及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延续;康复训练;活动能力;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233-02
  大多脑卒中患者在积极抢救及治疗后得以存活,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缺乏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很多患者会发生继发性残疾和废用综合征[1],但是医疗资源的限制使得脑卒中患者在院治疗时间较短,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更多是在家庭中完成,家庭康复质量高低与患者生存质量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即便脑卒中引发的功能障碍药物治疗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家庭康复水平不断进步,对于保证脑卒中患者康复预后效果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2]。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实施延续康复干预,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江苏省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诊治脑卒中患者142例。排除标准:心脏重大疾病患者;认知功能水平低下的患者;无随访资料的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两组资料无差异,详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包括出院康复教育等,患者如有疑问,可电话咨询解答。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延续康复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成立延续康复干预小组:由治疗师、康复技师及神经内科医师组建,加强小组成员培训,掌握延续性康复主要内涵,包括抗患肢痉挛训练、实用性动作训练、患者肢的功能训练、ADL训练等。熟练掌握延续性康复中的核心技术,定期参加相关技能培训,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操作能力。(2)建立延续康复干预档案:登记患者基本信息,出院时对每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及存在的功能障碍进行评估与记录,在患者出院前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延续康复干预告知,所有回访内容均记录在册。(3)开展多模式的延续指导:①每周进行电话随访调查,需要尽量与患者进行直接通话,询问康复训练进展及生活自理的情况,对生活与康复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②患者出院之后,康复小组1次/月,进行上门访视,对患者进行全面、仔细体格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康复状况,同时向患者家属讲解康复锻炼的要点,并遵循早期、规范、系统的康复原则。③微信随访建立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公众号可不定期上传脑卒中基础知识、药物使用方法、康复锻炼方法等相关内容,在微信群中定期为患者答疑,探讨病情。④定期召开组织讲座,患者或其家属参加,并回答患者的提问,对其进行康复指导。(4)完善康复干预内容:①调整正确体位:指导患者学会如何翻身,出院后家属需定时为患者调整舒适体位。患者保持侧卧姿势时,将患者上肢自然打开,不可交错;患者平卧时,应在不可动肢体下放置软枕,患者坐位时,需要固定其双手,使之保持平衡,不得压伤肢体。②训练肢体功能:介绍清楚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实施一对一教学指导,确保患者和家属对康复锻炼方法熟练掌握:在患者肢体可以行动后,从关节活动到整体肢体活动,从握拳训练开始,逐渐训练患者上下床,有拐踏步、无拐原地踏步,无拐行走,上下楼的肢体训练。③锻炼自理能力:指导患者进食、洗漱、穿衣,锻炼保持缓慢前进,以患者耐受为宜。⑤语言功能恢复训练:家属在整个恢复训练期间和患者构建两人之间简洁易懂的手势和交流动作,耐心的从拼音到字母到单词的教授患者,缓慢增加难度。
  1.3观察指标 ①脑卒中知识掌握程度;②运动功能[3](Fugl-Mayer量表);③日常生活能力[4](Barthel指数)。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5](NIHSS评分)。⑤再住院;⑥遵医行为。
  1.4统计学方法 SPSS15.0软件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应用χ2/t检验。
  2 结果
  实施延续康复干预1年,观察组掌握脑卒中知识97.18%、遵医行为良好87.32%、Fugl-Mayer评分(76.30±8.24)、Barthel指数(79.35±8.07)高于对照组的70.42%、63.38%、(66.22±9.48)、(68.52±8.64)(t/χ2=18.734、10.958、3.763、4.026,P<0.05),观察组NIHSS(10.45±4.25)、再住院概率4.23%低于对照组的(14.68±4.14)、15.49%(t/χ2=5.987、5.071,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在院期间进行的康复训练多为弛缓期的康复训练,虽然专业规范康复锻练能够有利于推动神经功能的康复,但出院后居家漫长康复过程中,由于患者和家属缺乏正确的康复知识,加之无人监管,不能持之以恒,恢复期缺乏科学有效的专业性、针对性系统康复训练,为了使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仍可享受规范的延续性康复服务,需要实施針对性康复管理模式以提高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活动能力、改善预后[6]。   對脑卒中患者而言,出院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促进脑组织代偿、改善残肢功能、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延续性康复是现代医学模式中针对患者的病情提供完整的服务,确保患者在获得协作性与连续性的康复。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延续康复干预:①成立延续康复小组,确定延续康复有序进行[7]。②建立延续康复服务档案,有利于医护人员充分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实际恢复情况,便于康复小组人员及时、合理调整延续性康复方案,加快患者康复进程。③开展多模式的延续指导 通过电话回访等途径对患者进行监督指导,帮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降低致残率,提升恢复速度;入户随访使小组成员对患者的情况有更为具体和直观的了解,及时进行康复方案调整和不规范动作纠正,以最终达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生活质量改善的目的[8]。予以微信群随时交流,利于患者反馈和小组成员监督药物应用、饮食及症状管理等。通过召开大会的方式实施延续性康复,可使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的问题被及时解决,这对家庭康复质量的提升,以患者依从性提高,具有重要价值。④完善康复内容。延续性康复有效弥补了患者出院返家之后相关知识与有效监督的缺乏,通过个性化、合理性的康复计划制定使患者及家属自我康复与康复的目标及规划更为明确。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Fugl-Mayer评分(76.30±8.24)、Barthel指数(79.35±8.07)高于对照组的(66.22±9.48)、(68.52±8.64),NIHSS(10.45±4.25)、再住院4.23%低于对照组的(14.68±4.14)、15.49%(P<0.05),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综上所述,延续性康复干预将康复内容由医院延续至家庭,通过电话回访、微信等途径对患者进行监督指导,提高了患者以及家属对脑卒中康复认知,帮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能有效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海欣, 王文志. 中国60万人群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8, 18(2): 83-86.
  [2] 张通.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4): 301-18.
  [3] 鲁先萍. 延续性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 当代临床医刊, 2018, 31(3): 3861-3862.
  [4] 高杰. 延续性康复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影响观察[J]. 临床研究, 2018, 26(10): 170-171.
  [5] 金小红, 任燕, 陈美华, 等. 路径式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6, 42(2): 237-238。
  [6] 许燕粧, 王惠莹, 林华瑶, 等. 超早期康复干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 2012, 18(13): 118-119。
  [7] 郑茶凤, 杨阳, 邵秀芹, 等. 早期随访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J]. 江西医药, 2019, 54(7): 838-840.
  [8] 吴际军, 张先庚, 梁小利, 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康复自我效能和居家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8, 11(4): 471-473.
  作者简介:刘晶靓(1988.12-),女,大学本科,主管治疗师。E_ mail:ntlnkfyy@126.com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中实施舒适化护理的研究,探讨舒适护理的效果,为推行舒适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随机在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期间从我院进行足底筛查的新生儿中选择96例用于研究,以数字法为新生儿进行分组,包括48例的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以及48例的观察组新生儿应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中足底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血片合格率相比对照组新生儿明显要高(P<0.05);此外,观察组新生儿的面部痛
【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及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个独立组。参比组患者实施基础急诊护理流程,试验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诊断时间、检查时间、等待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诊断时间、检查时间和等待时间均短于参
【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结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148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4例,两组均予门冬胰岛素降糖,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氨氯地平单药治疗,研究组予氨氯地平结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总胆固醇(T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内生物补片植入在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分组方法选取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刀放置补片修补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内生物补片植入治疗,记录与调查两组预后。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经比较,数据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
【摘要】抑郁症和骨质疏松症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非同小可的影响,也是比较多见的老年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增多,该两种病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组织器官老化,功能退化,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因为各种不利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骨代谢紊乱,骨吸收比骨形成要强力一点,导致骨量减少。而抑郁症是一种心理性的精神疾病,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抑郁症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很密切。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用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控制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按照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拉贝洛尔治療,观察组选择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以及妊娠结局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组间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摘要】目的:比较曼月乐与黄体酮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9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曼月乐治疗,对照组采用黄体酮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及经期时间改变情况、激素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止血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减小,月經量和经期时间明显减少,
【摘要】目的:讨论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急诊护理措施分析。方法:选择60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急诊护理措施分析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患者中使用急诊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率以及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镇静安眠类药物;
【摘要】目的:分析欣母沛对剖宫产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防治成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50例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诊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欣母沛,观察两组患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出现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