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入理 把握思路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cano92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性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常见形式,因其既有同一般议论文相同的说理功能,又具有议论文无法做到的语言优美、表达生动、情理交融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高考现代散文阅读的宠儿。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本文以《生命的暗示》为例,谈谈如何把握一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思想内容。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1)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驶过——(秋虫唧唧和钟声的悠长形象地显现了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流失,引出本文话题,为展开对生命的思索作铺垫。)
  (2)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3)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秋虫的鸣唱引发作者对生命的一系列思考,在一连串的发问中已暗含本文的中心論点:因生命短暂,故须显示自己的存在,体现生命的价值。)
  (4)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5)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作为生命量尺的钟声在提醒人们什么呢?“然而”后面的文字给了我们答案: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秋虫尚且知道时日不多而要昼夜鸣唱,而许多人却在整日昏睡、混沌度日。)
  (6)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的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本段在对比中告诉我们,生命中交织着痛苦与欢乐。)
  (7)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利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本段同样运用对比手法,在物欲与精神的对比中,点出生命的另一特点:生命中有渺小有伟大。)
  (五、六、七三段以现实中的钟声为触发点,作者展开一系列思考:生命有其自身特点,我们要正确认识生命。只有正确认识生命,才能正确对待生命。那么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下文进行了揭示。)
  (8)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拥有生命是做一切事的前提,我们当然要珍惜生命。后面又说,我们也渴望悲壮的牺牲,其实这种牺牲与珍惜生命并不矛盾,这种绝不苟且的牺牲正是为了维护生命的神圣,历史上和现实中很多舍生取义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
  (9)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非常富有哲理的一句话,生命的长度并不代表着生命价值的长度)。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有人的生命轻于鸿毛,有人的生命重于泰山;有人成为匆匆过客,有人成为星空泰斗。虽然每个人都拥有生命,但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却是不同的,这需要靠历史去检验。)
  (10)一时一事的得失,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作者再次提出问题,引人思考)。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的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天才?什么样的人才能让生命永恒?如富有奉献精神的雷锋,如富有创造力的爱因斯坦等。文章最后强化观点:人要找到实现生命价值的转化方式。)
  (11)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呼应题目,呼应开篇,以问句结尾,发人深思。)
  从全文来看,关于生命,作者有着诸多思考。而关于人生的议论性文章,一般写出“怎样做”要比“为什么”会更有意义,文章也确实把重心放在了“怎样做”上。
  多数议论性散文往往体现一种典型的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系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若能够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再结合一般议论性文章主体部分的常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就很容易归纳出文章的说理思路,进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与人相处最可怕的就是:你不相信你看到的我,却相信别人口中的我。  ——宫崎骏  做什么都一事无成,绞尽脑汁也没有良策浮上心头,甚至不知该朝何方前行,只觉得自己腹内空空。人生中或多或少会有这种时期。  ——村上春树《无比芜杂的心绪》  人们总是对于失去已经获得的事物的感受更强烈和敏感一些。人们本能地规避风险。如果获得某种好处的前提是需要先做出一些让步,那么人们总会显得犹豫。  ——斯科特·普劳斯《决
[2016高考作文备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吸引了全世界广泛关注的谷歌阿尔法(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人机大战3月15日以4:1落幕,人工智能取得胜利。伴随人机大战而起的,是人们一连串的疑问:阿尔法是否已经彻底超越人类顶尖棋手?人类还有没有可能反超电脑?阿尔法的出现会给围棋和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改变?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究竟是给人类带来恐惧和威胁,还是能创造更美好
小孩子容易对美形成刻板印象,比如像迪士尼影片中的公主和王子那样才叫美。巴西摄影师Vinicius希望用自己的作品告诉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美。他将镜头对准了三个姐妹花:双胞胎劳拉、玛拉和姐姐希拉,这组作品名为罕见之花。“我们的种族、文化、身体虽然有差别,就像有些花朵适合冬天,有些花朵適合夏天。但我们都有共同的需要,就是接纳和分享爱。”摄影师希望人们看到这些照片时,还能够意识到:活着本身就是很
他有选择职业的权利,我们应尊重其选择抓住人生每一次机会的权利。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段“花式拉面”的视频。一位名叫田波的“拉面哥”,在成都黄龙溪景区“把拉面跳成一支妖娆的舞”,一时间成了网络红人。走红之后,这个初中毕业的拉面小伙成了网络主播,坐拥48万粉丝,光粉丝的打赏就多达2万元……同样是因为走红,“拉面小哥”要求加薪,与老板谈崩后,他选择了辞职。  田波的辞职让他陷入了一场非议。在面店老板看
顾城曾称:“执者失之”,那大概是劝说那些在世人眼中对某些事物执着到顽固的人吧。但我想问,你们可曾听过:不疯魔,不成活?这红尘大千又能有几人无欲无求?而所有的爱恨情仇、貪嗔痴怨又何尝不是执念?生而为人,便要用其一生来完成夙愿。若真能心无执念,那么我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  顾城有言:“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我则不以为然,或者说,不完全赞同。成为诗人
从华夏民族伊始到今日的新中国,走过了大唐的盛世繁华,经过了元朝的浩浩江山,历史时代匆匆过去,秋月春风沧桑尽后,我们的思想和观察也在悄悄改变,而纵观历史的漫漫长河,我们却从未停止过对一种人、对一种人格的崇尚与歌颂——君子,与君子对应的高尚节操。此为中华文明的信仰和根基。  然何为君子,何以成就君子?  【素材运用亮点1】开篇从时代更迭入手,境界阔大,格调高昂。  君子之名,因其不畏艰险。纵道路偃蹇,
学医的时候,我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背人名。医学中有无数人名需要记忆,我当时实在不理解为什么要用人名来命名这些技术、方法。  海姆立克无疑就是这样一个人名。他在上世纪70年代创立并描述了一种能够有效地处理气管异物梗阻的急救方法。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人们用海姆立克的名字命名了这种急救方法。在数十年内海姆立克急救法至少拯救了100万人的性命。  尽管海姆立克被全世界铭记是因为他的急救法,但这个响亮的名字
《1984》给了我一场思想上的冲击。  我不知道其他读者是怎么读完这本书的,我看《1984》大多是在晚上,或躺或坐,眼光触摸纸张,张开所有毛孔去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起初我每次能看50页,后来变成30页,到最后每次只能看几页了,就是这几页我还要反复地看才能看明白,才能理清我自己的思绪。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它不欢快、不唯美,甚至残酷,但当我真正去品读它时才感觉到那不单单是惨淡的,压抑、恐惧、迷惑
惊鸿一瞥,顾盼生光,唇红欲滴,笑魇如花;抑或是玉树临风,潇洒英俊,貌比潘安,如此“佳人才子”,无非处于“美颜”,不禁让人感叹,浮华年代,真实不在。  纪伯伦曾说:“真实,也是一种美”。真实之美,美在它的坦诚,美在它的率真。而如今,许多年轻人沉陷“美颜”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一味追求完美,却忽视了对自己的认知,照片可以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而真实的面目无法改变,真实的虚妄在于对现实和幻想混淆一谈。而你就是你
【摘 要】英语写作在高中生英语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学习英语不仅仅只是要会听、会说,还应该要会写,只有这样对英语的掌握才能算是全面的。然而要学生能全面地达到会说、会听、会写的能力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在广大的英语教育研究者的不断探索中发现,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上发挥了作用,它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之间也能相互协作,效果非常的显著。本文将在这里对英语写作的现状做一些阐述,探讨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