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仙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he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温补与清补相结合、阴阳双补,佐以活血化痰解毒的原则配伍成风湿仙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53例,并与用消炎痛治疗的53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54.7%,总有效率92.4%,对照组分别为26.4%和66.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程度除关节疼痛个数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甲襞微循环和出现贫血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改善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均较正常组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SOD、LP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趋于正常(P<0.05或P<0.01),且治疗组LPO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除极少数有轻微的消化道症状外,无其它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较多的不良反应.说明风湿仙丹对RA有显著疗效,不仅能控制RA的症状,而且能改善其病理损害并阻止其发展,且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据统计,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约50%以上产生同种免疫抗体[1],30%~70%产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TR)[2],严重影响血小板的使用效果及推广,故如何提高输注血小板的治疗效果,成为临床
目的报告副肿瘤天疱疮2例,并对其与Castleman病、人类疱疹病毒-8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探.方法采用PCR法进行HHV-8检测.结果2例病人外周血及肿瘤组织共4份标本均为阴性.结论这2例
为探讨过度运动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以大鼠为实验对象,以游泳作为运动方式,并给予各组不同运动量训练8周,于训练前后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TXB2、6-keto-PGF1α浓度.结
【目的】解决临床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途径 ,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选择淋巴细胞毒试验 (LCT)阳性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 2 0例 ,给予作补体依赖交叉试验 (CDC) ,从随
目的:根据股骨头坏死的病因,阐明采用股动脉药物灌注并经皮骨髓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的注入某些扩血管、解痉、扩容、溶栓的药物,再于股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模型中的表达,探讨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的方法诱导实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半定量检测胃癌组织中hMLH1、hMSH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并与临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 (EPSPC)是原发于腹膜表面的、双侧卵巢正常或表面有微小侵袭的、组织学形态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 (PSCO)相似的恶性肿瘤。以往学者们认为 ,EPSPC类似卵巢癌Ⅲc 期
目的探讨大鼠烫伤后不同时间下丘脑室旁核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和阿片δ受体的作用.方法在大鼠背部2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后不同时间,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下丘脑室旁核β-内
目的探讨哑铃型脊髓肿瘤的MR分型及对外科手术的指导意义,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将38例哑铃型脊髓肿瘤根据其MR表现,即根据肿瘤主体及其自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情况分成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