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博览群书。当代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这一切,离不开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如果说课堂教学要是指导“精读”的话,课外阅读则是“博览”。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如何有效地促进让语文教学走上一条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成了我们研究的主题,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自主读书。
   孔子曾说过,对于一件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何愁他们不去读呢?何愁他们不读得“欣然忘食”呢?因此,教师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精心推荐读物,唤起读书兴致。
  与阅读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相匹配的读物是阅读的基础。只有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读物,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致。首先,我经常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故事、散文甚至优秀小说等,如《水浒传》、《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开展读书活动。
   要使学生能将课外阅读长期坚持下去,必须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把班级同学组成 “读书小组”,开展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较好地激发了阅读兴趣。同时,规定每天、每周的阅读量,定期进行抽查。激发和保持了读书热情。
  3.营造读书氛围,陶冶学生情感。
  披文而人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1)开放学校图书室,班级成立图书角,学生自发地把家中的书籍暂时存到班里来,由小干部登记造册,管理借阅。“存一本书,看百本书。”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2)教室墙上,贴满学生自己的作品——剪贴、墙报、课文插图,给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1、“精读”与“略读”并举
  中国自古到今积累了精读的丰富经验,阅读教学使用得最多的也是精读法。精读对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对于如此多的书籍报刊,仅用精读法是绝对不行的。现代人要有略读快读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我觉得,“略读”应始终围绕两点来做文章。一是“量”,二是“质”。既要有“一目十行”的速度,又要有“过目成诵”的能力。这就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了。
  2、“积累”和“表达”并举
   阅读者应该像蜜蜂一样,采得百花之粉,酿出醉人之蜜。既重积累,又重表达。
  教师在期初要让学生准备两个本,一本用作摘录妙词佳句、美段好篇。一本用作抒写随笔、读后感。双管齐下,让学生既有语言积累上的收获,又有思想感情上、表达技巧上的收获,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定期批阅,奖优罚劣,务必使学生养成习惯。
  3、尊重阅读个体,提倡个性化阅读
  阅读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交流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作品的意义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地感知、理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当中,揣摩文本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体味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使之受到感染、启发。教师适时进行守正纠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根据不同文体,进行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为使阅读训练切实有效。
  总之,课外阅读是初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走进自然、探究奥秘,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其他文献
2 1世纪中叶以来,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学实验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心理通过设计实验,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数学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特别是信息技术作为教师辅助工具,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有意
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一个持久的培养过程。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笔者一直在思考、在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探索中我终于悟到:自己之所以一如既往地热爱语文,喜欢写作,不正是得益于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吗?于是,我毅然选择了让阅读教学在课堂上独占鳌头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角度分析了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变化特点,并就如何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等实际出发,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维护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学生 英语学习兴趣 培养    就心理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优先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那些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把学习外语看成自
学位
对于青春期阶段的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习竞争压力的增大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而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仅仅依赖于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活动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的。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发
【摘要】本文根据学生高考体检情况,从中学生对体育课厌学这一现象,通过选用体育教材,改变组织教法,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之间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对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出一些我个人的浅见。  【关键词】 厌学 体育教材 组织教法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部分中学的考生进行高考体检,总共体检1524名学生,其中体检完全合格的仅有128人,只占总人数的8.4%;四川省绵阳市城区参加体检总人数12891
新世纪已经来临 ,在新的世纪里 ,国力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 竞争 。 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 、略读 、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对朗读数量的要求是三年总共260万字 ,” “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
作家茅盾曾说过:“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教材的更新永远赶不上时代的节奏,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决不能培养出曹雪芹、鲁迅、余秋雨这样的大家。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  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凸显了自身的弊端:知识贫乏,理解能力偏差,表达能力差。要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迫在眉睫。鉴于此,笔者打算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