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综合证。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由于感染、受寒及中毒等直接损害坐骨神经而致,临床较少见。后者由于神经通路附近组织病变对坐骨神经产生刺激、压迫、粘连或破坏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等处发生放散性、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疼痛常因行走、咳嗽、喷嚏等活动牵拉坐骨神经而使疼痛加剧。
  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多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客于经络,阻滞经气;或因外伤闪挫,致血络瘀阻,经气不通,不通则痛。迁延日久则损伤正气,致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而呈虚实夹杂之候。目前单用西药或中药治疗效果都比较慢,疗效不理想,近10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治疗情况概述如下。
  中药治疗方法
  独活寄生散:细辛3g,防风10g,独活15g,秦艽8g,牛膝10g,杜仲10g,当归12g,熟地12g,川芎12g,芍药10g,党参12g,木瓜8g,苡仁10g,续断8g,甘草12g,羌活8g,桑寄生10g,五加皮8g,主治风寒湿痹症: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腰痛麻痹,畏寒喜温,舌淡,脉细弱。
  加减法:舌质红,苔黄、脉眩数或细数属湿热下注者改苡仁35g,桑寄生20g,秦艽15g,独活10g。去五加皮、木瓜、羌活、细辛,加桑枝15g,年老体弱、气血不足、病程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证属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寒湿阻络,血运不通,则肢体痛,治宜益气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止痛,方用独活寄生散并加入大枣15g,黄芪20g,狗脊15g,并加大补气补血药量。
  西药治疗方法
  穴位封闭治疗:①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1/3与外1/3的交界处,进针1.5~3寸;②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进针1~2寸;③上髎:第一骶孔中,进针1~2寸;④委中:腘窝横纹中央取穴,进针1~1.5寸;⑤承山:腓肠肌肌腹下,用力伸直足尖并使足尖上提时在委中与跟腱连线的中点出现“人”字沟处取穴,进针0.5~1.5寸;⑥阿是穴,进针;用药:普鲁卡因2ml、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100μg,醋酸氢化泼尼松60mg,选用2~3个穴,5ml注射器6~9號针头。3~5天治疗1次,3~5次1个疗程。
  疗效观察
  治疗2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中,痊愈156例,有效68例,好转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5.38%。
其他文献
新造幼林主要指2007年秋冬季新造林木。由于新造林地相对裸露,气温变化剧烈,林木根系较浅,枝干术质化程度较低,抗雪灾冰冻能力差,雪灾冰冻对新造林木危害很大。主要表现有:1)雪压,林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细菌耐药率增高。结论:细菌药敏结果监测十分必要。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根据Baird等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30例(83.
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行业,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能源高质量发展概念提出后,当前相关研究尚不多见,在内涵理论和路径
研究证实,乳酸菌作为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在肉鸭养殖中应用可提高肉鸭生产性能,并可有效降低养殖环境耐药菌,提高肉鸭免疫功能和抗病力。我国传统中药资源丰富,本研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