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调整、创新、开放”的新思想,对我们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做好机关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及时准确地反映到工作成效中来,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与时俱进调整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的科学判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调整”已经不可避免,机关服务工作相应也要发生变化,广大机关工作者也应与时俱进调整自己,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
一要有全局观念。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迟早要反映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对我们的工作方法、工作标准提出新要求,这要求我们因势利导,及时作出调整。要有整体思维,境界要高,格局要大,跳出个人看个人,跳出单位看单位,不做井底之蛙,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首先要吃透情况,全面掌握中央和省、市委的最新指示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对全市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和本单位的重要部署有清晰的认识,胸中有全局,工作才能有底气、有章法、有思路。还要学会想大事,做到“兵位帅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大机关里的小人物”,或许人微言轻,但仍然要调整心态,不要认为地位低、角色小就可以放松要求,而是要学会站在领导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锻炼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逐步成长起来,在组织需要的关键时刻能够顶上去。也要有长远眼光,因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看问题,纠正得过且过、走一步看一步的懒惰思维,吸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经验教训,做好眼前事,想着明后天,提早准备,未雨绸缪。
二要有进取精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某些领域还存在“潜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保持进取精神,牢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训,坚持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信念,在新的起点上将服务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要树立更大、更高的目标,不能守着眼前的小小进步而沾沾自喜,要自觉“清零”,始终以一个新人的心态向着新的领域不断探索。尤其是从基层单位上到更高一级机关的同志,更是要有紧迫感和压力感,要知道现有的知识水平或许足以应对以前的工作任务,但是放到更高层次岗位上、面对新的任务要求可能就不灵,因为一级有一级的标准,一级有一级的水平,更需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往前赶。
三要有主动意识。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大事急事难事越来越多,机关服务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标准越来越高,没有主动服务的意识,按部就班被动接受,不可能做好工作,更适应不了复杂多变的形势任务,要想出类拔萃更是无从谈起。要努力克服“庸、懒、散、慢、拖、瞒”的不良习气,主动想,主动做,立说立行,雷厉风行。对领导交办的任务,要认真研究筹划,领导未想有所思,领导未示有所动,不要让领导催着干,更不能拖拖拉拉耽误事。要多为服务对象着想,多看自己工作的不足,多想服务对象的困难和急需,积极主动化解,用真诚、个性、特色的服务让服务对象满意、甚至感动。要主动提升自身素质,认真弥补自己的“短板”,在问题暴露出来之前、在艰巨任务来临之前把问题解决掉,做一个“肚子里有货”的人,做一口清、问不倒、难不住的岗位能手,锻造拉得出来、顶得上去、干出成绩的过硬本领,打造领导信任、同事放心、工作踏实的良好形象。
二、永不停歇创新
十八大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了58次,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可以说,创新已成为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永无止境,机关服务工作也需要创新,广大机关工作者更应该成为创新的主力军。
一是打好基础。创新都是实打实的,头脑空洞不可能创新,单凭“小聪明”或许可以应付一时,但终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久不了。要想创新,而且持续地高水平创新,就必须不断“充电”,随着形势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思想,掌握新动态、新变化,加快知识的“新陈代谢”,让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在有些领域甚至要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比如当前要深入学习十八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五位一体”“美丽中国”“生态产品”“海洋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些新提法、新政策要敏感,知晓其中的含义和举措,做到高屋建瓴、眼界宽阔,筑牢创新的基础。
二是敢于超越。机关工作有些是循规蹈矩的,日积月累形成,改变的难度比较大,但大部分还是可以不断创新的。如果过于保守,过于求稳,不敢创新,工作只能原地踏步,在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间里上下波动,难以突破瓶颈,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我们不要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工作一般化,要打破旧框框的约束,坚信现有的工作一定可以干得更好,过去的总会被超越,敢想,敢做,敢于“摸着石头过河”,今天的水平一定要超越昨天的水平,今天的自己一定要超越昨天的自己。当然,创新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台阶,稳中求进,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
三是创以致用。创新的目的在于应用,束之高阁的理论创新是苍白无力的。创新的过程或许复杂,但应用的阶段会更加艰难,这是一个不断尝试、相互比较、解决难题、逐步完善的过程,更需要用心、用力、用脑。要把业务创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应用,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用有所成。要在工作流程上创新,缩减环节,去掉繁文缛节,能减的就减,能省的就省,提高效率;要在工作方法上创新,运用管理学、统筹学等方面的知识,用最少的资源完成最多的工作任务,提高效能;要在办文、办会、办事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按照“短、实、新”的要求起草文稿,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认真贯彻中央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切实精简文件会议,厉行节俭,求真务实。
三、敞开胸怀开放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不能没有开放的思维。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才能进步,自我封闭、拒绝交流必然落后。 一要广泛涉猎。技多不压身。业务学习最重要,练就一门过硬的工作技能是当务之急,无论是办文还是办事,总要有一种是精通的,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提高领导对我们的认可度和辨别度。还要跳出岗位,跳出单位,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审视工作、思考未来,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新事物层出不穷、新问题不断涌现的时代,更要紧跟时代步伐,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增加知识储备,成为一个知识雄厚的“杂家”。机关工作更多的是综合岗位,大家不能局限于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要将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应用到工作中来,在经济、法律、科技、文学等方面都有所建树,成为一个“通才”。要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应酬的关系,学习为了工作,工作促进学习,尽可能减少应酬,静下心来、挤出时间多学习,努力克服“能力不足危险”,成为一名知识型干部。
二要虚心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个人的能力再大、知识再渊博,终归有不熟悉的领域,有不知道的事物。无论你在学校多么优秀,在单位多么能干,总是有很多新知识需要学习。记得刚毕业在街道工作期间,参与一项重要任务,与一位老同志在某项工作的方法上有不同意见,但是后来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发现如果当初不听从老同志的意见而是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做,虽然开始顺利但后来必然陷入被动,而那位老同志的做法却是走一步看十步,非常老道和实用,这就是经验的力量。这件事给我启发很大,甚至影响了我以后的工作方法。机关里有很大一部分同志都是年轻、高学历的知识型人才,自身条件比较好,但是大家绝对不能自满自足,要虚心向同事学习、向实践学习,遇事多商量,认真听取意见建议,不固执,不蛮干,这样前进的每一步才能走得更扎实。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多接触工作一线,了解基层情况。也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市、外单位的先进经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好地寻标、对标,结合本职工作找出达标、夺标、创标的方法和路径。
三要沟通交流。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每天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工作和生活的交织必然带来关系上的复杂。无论是工作对接,还是日常交往,都需要好的沟通交流,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化解“复杂”的一个事半功倍的途径,不仅可以增进了解、化解矛盾,而且可以让自己心情舒畅,更能够营造一个团结和谐、心齐气顺的环境。我们不能自我封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两耳不闻窗外事,认为只要做好工作就万事大吉,而是要主动走出去,与单位的同事积极沟通,交流思想,坦陈看法,特别是遇到工作中的难题时,要不怕暴露缺点,敢于承认不足,与同事一起探讨解决之策,在共同推进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可以在沟通交流中相互比较,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自我加压,迎头赶上。
(作者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
一、与时俱进调整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的科学判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调整”已经不可避免,机关服务工作相应也要发生变化,广大机关工作者也应与时俱进调整自己,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
一要有全局观念。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迟早要反映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对我们的工作方法、工作标准提出新要求,这要求我们因势利导,及时作出调整。要有整体思维,境界要高,格局要大,跳出个人看个人,跳出单位看单位,不做井底之蛙,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首先要吃透情况,全面掌握中央和省、市委的最新指示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对全市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和本单位的重要部署有清晰的认识,胸中有全局,工作才能有底气、有章法、有思路。还要学会想大事,做到“兵位帅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大机关里的小人物”,或许人微言轻,但仍然要调整心态,不要认为地位低、角色小就可以放松要求,而是要学会站在领导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锻炼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逐步成长起来,在组织需要的关键时刻能够顶上去。也要有长远眼光,因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看问题,纠正得过且过、走一步看一步的懒惰思维,吸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经验教训,做好眼前事,想着明后天,提早准备,未雨绸缪。
二要有进取精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某些领域还存在“潜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保持进取精神,牢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训,坚持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信念,在新的起点上将服务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要树立更大、更高的目标,不能守着眼前的小小进步而沾沾自喜,要自觉“清零”,始终以一个新人的心态向着新的领域不断探索。尤其是从基层单位上到更高一级机关的同志,更是要有紧迫感和压力感,要知道现有的知识水平或许足以应对以前的工作任务,但是放到更高层次岗位上、面对新的任务要求可能就不灵,因为一级有一级的标准,一级有一级的水平,更需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往前赶。
三要有主动意识。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大事急事难事越来越多,机关服务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标准越来越高,没有主动服务的意识,按部就班被动接受,不可能做好工作,更适应不了复杂多变的形势任务,要想出类拔萃更是无从谈起。要努力克服“庸、懒、散、慢、拖、瞒”的不良习气,主动想,主动做,立说立行,雷厉风行。对领导交办的任务,要认真研究筹划,领导未想有所思,领导未示有所动,不要让领导催着干,更不能拖拖拉拉耽误事。要多为服务对象着想,多看自己工作的不足,多想服务对象的困难和急需,积极主动化解,用真诚、个性、特色的服务让服务对象满意、甚至感动。要主动提升自身素质,认真弥补自己的“短板”,在问题暴露出来之前、在艰巨任务来临之前把问题解决掉,做一个“肚子里有货”的人,做一口清、问不倒、难不住的岗位能手,锻造拉得出来、顶得上去、干出成绩的过硬本领,打造领导信任、同事放心、工作踏实的良好形象。
二、永不停歇创新
十八大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了58次,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可以说,创新已成为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永无止境,机关服务工作也需要创新,广大机关工作者更应该成为创新的主力军。
一是打好基础。创新都是实打实的,头脑空洞不可能创新,单凭“小聪明”或许可以应付一时,但终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久不了。要想创新,而且持续地高水平创新,就必须不断“充电”,随着形势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思想,掌握新动态、新变化,加快知识的“新陈代谢”,让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在有些领域甚至要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比如当前要深入学习十八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五位一体”“美丽中国”“生态产品”“海洋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些新提法、新政策要敏感,知晓其中的含义和举措,做到高屋建瓴、眼界宽阔,筑牢创新的基础。
二是敢于超越。机关工作有些是循规蹈矩的,日积月累形成,改变的难度比较大,但大部分还是可以不断创新的。如果过于保守,过于求稳,不敢创新,工作只能原地踏步,在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间里上下波动,难以突破瓶颈,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我们不要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工作一般化,要打破旧框框的约束,坚信现有的工作一定可以干得更好,过去的总会被超越,敢想,敢做,敢于“摸着石头过河”,今天的水平一定要超越昨天的水平,今天的自己一定要超越昨天的自己。当然,创新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台阶,稳中求进,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
三是创以致用。创新的目的在于应用,束之高阁的理论创新是苍白无力的。创新的过程或许复杂,但应用的阶段会更加艰难,这是一个不断尝试、相互比较、解决难题、逐步完善的过程,更需要用心、用力、用脑。要把业务创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应用,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用有所成。要在工作流程上创新,缩减环节,去掉繁文缛节,能减的就减,能省的就省,提高效率;要在工作方法上创新,运用管理学、统筹学等方面的知识,用最少的资源完成最多的工作任务,提高效能;要在办文、办会、办事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按照“短、实、新”的要求起草文稿,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认真贯彻中央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切实精简文件会议,厉行节俭,求真务实。
三、敞开胸怀开放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不能没有开放的思维。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才能进步,自我封闭、拒绝交流必然落后。 一要广泛涉猎。技多不压身。业务学习最重要,练就一门过硬的工作技能是当务之急,无论是办文还是办事,总要有一种是精通的,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提高领导对我们的认可度和辨别度。还要跳出岗位,跳出单位,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审视工作、思考未来,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新事物层出不穷、新问题不断涌现的时代,更要紧跟时代步伐,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增加知识储备,成为一个知识雄厚的“杂家”。机关工作更多的是综合岗位,大家不能局限于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要将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应用到工作中来,在经济、法律、科技、文学等方面都有所建树,成为一个“通才”。要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应酬的关系,学习为了工作,工作促进学习,尽可能减少应酬,静下心来、挤出时间多学习,努力克服“能力不足危险”,成为一名知识型干部。
二要虚心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个人的能力再大、知识再渊博,终归有不熟悉的领域,有不知道的事物。无论你在学校多么优秀,在单位多么能干,总是有很多新知识需要学习。记得刚毕业在街道工作期间,参与一项重要任务,与一位老同志在某项工作的方法上有不同意见,但是后来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发现如果当初不听从老同志的意见而是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做,虽然开始顺利但后来必然陷入被动,而那位老同志的做法却是走一步看十步,非常老道和实用,这就是经验的力量。这件事给我启发很大,甚至影响了我以后的工作方法。机关里有很大一部分同志都是年轻、高学历的知识型人才,自身条件比较好,但是大家绝对不能自满自足,要虚心向同事学习、向实践学习,遇事多商量,认真听取意见建议,不固执,不蛮干,这样前进的每一步才能走得更扎实。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多接触工作一线,了解基层情况。也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市、外单位的先进经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好地寻标、对标,结合本职工作找出达标、夺标、创标的方法和路径。
三要沟通交流。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每天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工作和生活的交织必然带来关系上的复杂。无论是工作对接,还是日常交往,都需要好的沟通交流,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化解“复杂”的一个事半功倍的途径,不仅可以增进了解、化解矛盾,而且可以让自己心情舒畅,更能够营造一个团结和谐、心齐气顺的环境。我们不能自我封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两耳不闻窗外事,认为只要做好工作就万事大吉,而是要主动走出去,与单位的同事积极沟通,交流思想,坦陈看法,特别是遇到工作中的难题时,要不怕暴露缺点,敢于承认不足,与同事一起探讨解决之策,在共同推进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可以在沟通交流中相互比较,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自我加压,迎头赶上。
(作者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